分享

​[煮酒论史]一块匾额将就凑合,你能想到的,老祖宗早想到了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4-04-11 发布于吉林

一块匾额将就凑合,你能想到的,老祖宗早想到了

作者/一林冷月2024-04-11
话说北京故宫宏伟庄严,自明朝永乐年间朱棣皇帝下旨建成后,历经了六百余年风风雨雨到如今,期间躲过了无数次的兵燹水火、天灾人祸,新中国成立后,对故宫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维护修缮,如今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中华门是故宫皇城的正南门,古时建筑多坐北朝南,以南为尊,南门就成了故宫的脸面。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这座皇宫的门脸儿,大明国门正式建成,名正言顺称之为“大明门”。明朝大学士解缙还曾为大明门题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1644年,崇祯皇帝煤山自尽,大明朝末路途穷。闯王李自成进京后,曾下令四月初一将大明门改名为“大顺门”。但宏愿尚未被落实,他就被清军赶出了北京,再次成为落荒穷寇。满清定鼎北京,于是前朝“大明门”正式改为“大清门”。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大清王朝王冠落地,也归于历史。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大清门“旋即被改为“中华门”。

  

当时的人们本着物尽其用,能省则省的原则,意思是这块匾额取下后,在反面刻上“中华门”三个大字就好,省时省力,免去了再去造匾的麻烦,谁知将匾额取下翻过来后,“大明门”三个字赫然在目,令人啼笑皆非。

  

  

  
原来明亡清兴,皇帝走马换人之后,清朝人早就想到这一层意思,将就凑合,改反为正,阴阳颠倒,恍然间“大清门”与“大明门”,难兄难弟阴阳倒悬,“和平共处”了近三百年。

没有办法,民国人只能另起炉灶,重新打造“中华门”匾额。正如标题所说:将就凑合,你能想到的,老祖宗早想到了...

令人颇感痛心的是:这座承载了几百年厚重历史,皇家帝都门脸功能的国门“中华门”,在新中国建国之初,在古建筑必须让位给现代化城市建设,这种否定历史,急功近利错误思潮的驱使下,被轻率地拆毁了,让人至今想来,殊觉可惜,当然,这只是题外话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