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方子,疏肝顺气,畅通全身,气顺百病消!

 扫地僧一一 2024-04-11 发布于江苏

很多病都是气的问题,也就是肝气不舒。


胁肋胀痛、嗳气反酸、呕吐打嗝、食欲不振,这些症状一出来,基本就可以判断为肝气不舒。

生气、长时间情绪低落都会导致肝气不舒,换句话说,这些症状怎么来的?因为生气、郁闷引发的。

治疗百病当以调气为要。正如《丹溪心法》所说“顺气为先”;“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肝气不舒,通俗来讲就是气不动了,要让气动起来,还得从疏肝开始,有一个方子叫柴胡疏肝散,效果非常好。
图片
柴胡疏肝散

组成:陈皮醋炒 柴胡各二钱(各6g) 川芎 枳壳麸炒 芍药各一钱半(各4.5g) 甘草炙,五分(1.5g) 香附一钱半(4.5g)

用法:水一盅半,煎八分(2.5g),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证治机理: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若情志不遂,木失条达,则致肝气郁结,故见胁肋疼痛,甚则胸脘腹部胀闷;疏泄失职,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肝失柔顺舒畅之性,则急躁易怒;肝气横逆犯胃,则见嗳气;脉弦者,亦为肝郁不舒之证。遵“木郁达之”之旨,治当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方解:方中柴胡苦辛而入肝胆,功擅条达肝气而疏郁结,为君药。香附味辛入肝,长于疏肝行气止痛;川芎味辛气温,入肝胆经,能行气活血、开郁止痛。二药共助柴胡疏肝解郁,且有行气止痛之效,同为臣药。陈皮理气行滞而和胃,醋炒以入肝行气;枳壳行气止痛以疏理肝脾;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与柴胡相伍,养肝之体,利肝之用,且防诸辛香之品耗伤气血,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与白芍相合,则增缓急止痛之功,为佐使药。诸药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本方以四逆散易枳实为枳壳,加川芎、香附、陈皮而成,其疏肝理气作用较强。

配伍特点:辛疏酸敛合法,肝脾气血兼顾,主以辛散疏肝,辅以敛陰柔肝。

运用:本方为治疗肝气郁结证之代表方。以胁肋胀痛,脉弦为辨证要点。但本方药性芳香辛燥,不宜久煎;易耗气伤陰,不宜久服,且孕妇慎用。

此方由柴胡、香附、川芎、枳壳、芍药、陈皮、甘草等七味中药组成,探究此方,则是由四逆散易枳实为枳壳,加香附、川芎、陈皮而成。

方中柴胡辛散苦泄、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为君,“血中之气药”川芎与“气中之血药”香附共为臣药,二药相合,气血同调,散滞止痛,助柴胡疏肝气、解肝郁。枳壳、陈皮辛行苦降,可破气散结,理气行滞,协同柴胡疏肝理气化滞;一寒一温,顾护正气,克服温燥伤阴、寒凉伤阳之弊,和其阴阳,调理中焦。白芍酸敛苦降,功善养血柔肝、益阴止痛,配合柴胡升散之性,以升阳敛阴、养肝疏肝。甘草缓急止痛,与芍药相配,一甘一酸,滋养营阴,柔肝止痛。
图片
柴胡舒肝散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治疗肝脏疾病疗效显著。

肝脾关系密切相关,很多脾胃病患者通常伴随着紧张焦虑情绪,柴胡疏肝散能有效缓解脾胃病患者情绪,从而疏肝健脾和胃。

再观柴胡疏肝散治疗神经、心血管、内分泌及妇科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皆可以归咎于“郁”字,脑卒中或高血压患者心情烦闷致肝气郁结,可合并抑郁、焦虑状态,累及甲状腺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累及乳腺则致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癌,而柴胡疏肝散的疏肝解郁功效使其治疗这些疾病疗效显著。

其实不光是脾胃病,很多病都是气上得来的。柴胡疏肝散,适用于肝气不舒导致的胸闷、胁痛、嗳气、反酸、口苦、口臭、咽干、腹泻、失眠、呕吐、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等。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医者俱乐部,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