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夔“入其境者疑有仙灵”的一首庆宫春,含蓄唯美,令人回味无穷

 再见羊城 2024-04-11 发布于天津

在这首词的小序中,姜夔叙述了下面这首《庆宫春》的写作过程和缘起,他说:绍熙辛亥除夕,予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钴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阕,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余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予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余解。

这段短文的意思是说:在绍熙二年的除夕,姜夔从范成大的石湖宅院回到湖州的老家,在路过垂虹桥时遇到了大雪,于是即兴赋诗,这首“笠泽茫茫雁影微”的诗便是其中之一。五年后的冬天,词人从封、禺地区出发到梁溪,同行的还有朋友俞商卿等三人,这一次又是夜过吴桥,并且几人顶风冒寒在垂虹桥上漫步游赏,饮酒避寒,虽然喝多了,但是仍然游兴不减,于是姜夔写下了这首词,后来又经过反复修改才算定稿。

其实姜夔的这首词,虽然是写景记游之作,但是从词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怀人、怀昔的感情。这也是本词的一个特色,将多种感情融合在一起,读来意蕴丰富,令人感慨再三。

庆宫春

姜夔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珰素袜。如今安在,唯有阑干,伴人一霎。

小注:明珰[dāng],指珠玉宝贝。

起首三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荡舟水上的景象,“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在双桨的波动下,水面上漂浮的莼菜荡漾开来,天空中下着小雨,打在蓑衣之上,天色渐暗,暮霭沉沉,广阔的水面显得烟雾缭绕。接着三句继续描述所见之景物,“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鸥鸟盘旋在水面上,仿佛将要落在船上,却又突然背转人们,飞向远处的树梢。词人将水上鸥鸟称之为“盟鸥”,或许是因为这并非词人第一次来此处游赏,所以这些鸥鸟是与他“有旧”的。

于是自然而然,过渡到了五年前那次游览的情况,“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词人所回想起的景象,正是“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的景象,词人现在故地重游,景物未变而人却非复当初,所以心中难免感慨,于是他叹道:“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那重重叠叠的青山,犹如女子的眉黛,并以“伤心”二字点明重见此山的感受,那么怀人之情,便蕴含其中了。

下片开头写路过采香径的情形,“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采香径是得名于吴王种香草并让美人泛舟而采的故事,词人在这里徘徊不舍,而且对着山川歌舞,可见词人心中正是怀人,而且是位女子的可能性较大,联想姜夔的生平,或许便是那位让他牵挂一生的合肥女子吧。

词人看到昨夜游览的垂虹桥,联想到今夕昨夜,“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因为昨夜以酒去寒,喝多了,而今天醒来,怀人之情更盛,“酒醒波远,正凝想、明珰素袜”,明珰素袜,是美人的代称,但是这美人是谁?词人不说。只是说对她有着无尽的思念,所以结尾他写道:“如今安在,唯有阑干,伴人一霎”,自问自答,从回忆回到现实,其伤感之情,绵绵不绝。

姜夔的这首词,虽然是在记游,但是词中明显又有怀人的情愫,可词人并不明说,给人一种含蓄之美,另外,这一夜游览垂虹桥的人,明显有四人,但是词人也一概不提,只是通过景物渲染来表现自己所要描绘的意境,当真是清幽之极,后世有人评价说“一洗华靡,独标清渏,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入其境者疑有仙灵,闻其声者人人自远”,读者不妨细品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