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679:陈纪一,越做大事,就越要熬得住

 花言大帅 2024-04-12 发布于上海
学习内容:
北周宇文觉逊位,宁都公宇文毓即天王位
梁敬帝萧方智禅位,陈霸先即皇帝位
【原文】
甲辰,以司空王琳为湘、郢二州刺史。
曲江侯勃在南康,闻欧阳頠等败,军中恟惧。甲寅,德州刺史陈法武、前衡州刺史谭世远攻勃,杀之。
夏四月己卯,铸四柱钱,一当二十。
齐遣使请和。
壬午,周王谒成陵;乙酉,还宫。
齐以太师斛律金为右丞相,前大将军可朱浑道元为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贺拔仁为太保,尚书令常山王演为司空,录尚书事长广王湛为尚书令,右仆射杨愔为左仆射,仍加开府仪同三司。并省尚书右仆射崔暹为左仆射,上党王涣录尚书事。
丁亥,周王享太庙。
壬辰,改四柱钱一当十;丙申,复闭细钱。
故曲江侯勃主帅兰敱袭杀谭世远,军主夏侯明徹杀敱,持勃首降。勃故记室李宝藏奉怀安侯任据广州。萧孜、余孝顷犹据石头,为两城,各据其一,多设船舰,夹水而陈。丞相霸先遣平南将军侯安都助周文育击之。
戊戌,安都潜师夜烧其船舰,文育帅水军、安都帅步军进攻之;萧孜出降,孝顷逃归新吴,文育等引兵还。丞相霸先以欧阳頠声著南土,复以頠为衡州刺史,使讨岭南。未至,其子纥已克始兴。頠至岭南,诸郡皆降,遂克广州,岭南悉平。
周仪同三司齐轨谓御正中大夫薛善曰:“军国之政,当归天子,何得犹在权门!”善以告晋公护,护杀之,以善为中外府司马。
五月戊辰,余孝顷遣使诣丞相府乞降。
王琳既不就征,大治舟舰,将攻陈霸先。
六月戊寅,霸先以开府仪同三司侯安都为西道都督,周文育为南道都督,将舟师二万会武昌以击之。
秋七月辛亥,周王享太庙。
河南、北大蝗。齐主问魏郡丞崔叔瓒曰:“何故致蝗?”
对曰:“《五行志》:土功不时,蝗虫为灾。今外筑长城,内兴三台,殆以此乎!”齐主怒,使左右殴之,擢其发,以溷沃其头,曳足以出。叔瓒,季舒之兄也。
八月丁卯,周人归梁世祖之柩及诸将家属千余人于王琳。
戊辰,周王祭太社。
甲午,进丞相霸先位太傅,加黄钺、殊礼,赞拜不名。九月辛丑,进丞相为相国,总百揆,封陈公,备九锡,陈国置百司。
周孝愍帝性刚果,恶晋公护之专权。司会李植自太祖时为相府司录,参掌朝政,军司马孙恒亦久居权要,及护执政,植、恒恐不见容,乃与宫伯乙弗凤、贺拔提等共谮之于周王。
植、恒曰:“护自诛赵贵以来,威权日盛,谋臣宿将,争往附之,大小之政,皆决于护。以臣观之,将不守臣节,愿陛下早图之!”王以为然。
凤、提曰:“以先王之明,犹委植、恒以朝政,今以事付二人,何患不成!且护常自比周公,臣闻周公摄政七年,陛下安能七年邑邑如此乎!”
王愈信之,数引武士于后园讲习,为执缚之势。植等又引宫伯张光洛同谋,光洛以告护。护乃出植为梁州刺史,恒为潼州刺史,欲散其谋。
后王思植等,每欲召之。护泣谏曰:“天下至亲,无过兄弟,若兄弟尚相疑,他人谁可信者!太祖以陛下富于春秋,属臣后事,臣情兼家国,实愿竭其股肱。若陛下亲览万机,威加四海,臣死之日,犹生之年。但恐除臣之后,奸回得志,非唯不利陛下,亦将倾覆社稷,使臣无面目见太祖于九泉。且臣既为天子之兄,位至宰相,尚复何求!愿陛下勿信谗臣之言,疏弃骨肉。”王乃止不召,而心犹疑之。
凤等益惧,密谋滋甚,刻日召群公入醼,因执护诛之;张光洛又以告护。护乃召柱国贺兰祥、领军尉迟纲等谋之。祥等劝护废立。
时纲总领禁兵,护遣纲入宫召凤等议事,及至,以次执送护第,因罢散宿卫兵。王方悟,独在内殿,令宫人执兵自守。护遣贺兰祥逼王逊位,幽于旧第。悉召公卿公议,废王为略阳公,迎立岐州刺史宁都公毓。
公卿皆曰:“此公之家事,敢不唯命是听!”乃斩凤等于门外,孙恒亦伏诛。
时李植父柱国大将军远镇弘农,护召远及植还朝,远疑有变,沉吟久之,乃曰:“大丈夫宁为忠鬼,安可作叛臣邪!”遂就征。
既至长安,护以远功名素重,犹欲全之。引与相见,谓之曰:“公儿遂有异谋,非止屠戮护身,乃是倾危宗社。叛臣贼子,理宜同疾,公可早为之所。”乃以植付远。
远素爱植,植又口辩,自陈初无此谋。远谓植信然,诘朝,将植谒护。护谓植已死,左右白植亦在门。
护大怒曰:“阳平公不信我!”乃召入,仍命远同坐,令略阳公与植相质于远前。植辞穷,谓略阳曰:“本为此谋,欲安社稷,利至尊耳。今日至此,何事云云!”
远闻之,自投于床曰:“若尔,诚合万死。”于是护乃害植,并逼远令自杀。植弟叔诣、叔谦、叔让亦死,余子以幼得免。
初,远弟开府仪同三司穆知植非保家之主,每劝远除之,远不能用。及远临刑,泣谓穆曰:“吾不用汝言,以至此!”
穆当从坐,以前言获免,除名为民,及其子弟亦免官。植弟淅州刺史基,尚义归公主,当从坐,穆请以二子代基命,护两释之。
后月余,护杀略阳公,黜王后元氏为尼。
癸亥,宁都公自岐州至长安,甲子,即天王位,大赦。
冬十月戊辰,进陈公爵为王。辛未,梁敬帝禅位于陈。
癸酉,周魏武公李弼卒。
陈王使中书舍人刘师知引宣猛将军沈恪勒兵入宫,卫送梁主如别宫。恪排闼见王,叩头谢曰:“恪身经事萧氏,今日不忍见此。分受死耳,决不奉命!”王嘉其意,不复逼,更以荡主王僧志代之。
乙亥,王即皇帝位于南郊,还宫,大赦,改元。奉梁敬帝为江阴王,梁太后为太妃,皇后为妃。
以给事黄门侍郎蔡景历为秘书监、兼中书通事舍人。是时政事皆由中书省,置二十一局,各当尚书诸曹,总国机要,尚书唯听受而已。
丙子,上幸钟山,祠蒋帝庙。
庚辰,上出佛牙于杜姥宅,设无遮大会,帝亲出阙前膜拜。
辛巳,追尊皇考文赞为景皇帝,庙号太祖。皇妣董氏曰安皇后。追立前夫人钱氏为昭皇后,世子克为孝怀太子,立夫人章氏为皇后。章后,乌程人也。
置删定郎,治律令。
乙酉,周王祀圜丘;丙戌,祀方丘;甲午,祭太社。
戊子,太祖神主祔太庙,七庙始共用一太牢。始祖荐首,余皆骨体。
侯安都至武昌,王琳将樊猛弃城走,周文育自豫章会之。
安都闻上受禅,叹曰:“吾今兹必败,战无名矣!”
时两将俱行,不相统摄,部下交争,稍不相平。
军至郢州,琳将潘纯陀于城中遥射官军,安都怒,进军围之;未克,而王琳至弇口,安都乃释郢州,悉众诣沌口,留沈泰一军守汉曲。安都遇风不得进。琳据东岸,安都据西岸,相持数日,乃合战,安都等大败。
安都、文育及裨将徐敬成、周铁虎、程灵洗皆为琳所擒,沈泰引兵奔归。琳引见诸将与语,周铁虎辞气不屈,琳杀铁虎而囚安都等,总以一长锁系之,置琳所坐䑽下,令所亲宦者王子晋掌视之。琳乃移湘州军府就郢城,又遣其将樊猛袭据江州。

【原文华译】
1 三月五日,南梁任命司空王琳为湘州、郢州二州刺史。
2 曲江侯萧勃在南康听闻欧阳 頠等兵败,军中忷惧。三月十五日,德州刺史陈法武、前衡州刺史谭世远攻打萧勃,将他杀了。
3 夏,四月十一日,南梁铸四柱钱,以一钱当二十钱。
4 北齐遣使向南梁请和。
5 四月十四日,北周天王宇文觉拜谒成陵;四月十七日,还宫。
6 北齐任命太师斛律金为右丞相,前大将军可朱浑道元为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贺拔仁为太保,尚书令、常山王高演为司空,录尚书事、长广王高湛为尚书令,右仆射杨愔为左仆射,仍加开府仪同三司。并省尚书右仆射崔暹为左仆射,上党王高涣为录尚书事。
7 四月十九日,北周天王宇文觉祭祀太庙。
8 四月二十四日,南梁将四柱钱贬值,以一钱当十钱;四月二十八日,再次禁止流通细钱。
9 故曲江侯萧勃主帅兰敱袭杀谭世远,军主夏侯明彻击杀兰敱,持萧勃首级来降。萧勃故记室李宝藏奉怀安侯萧任为主,据守广州。萧孜、余孝顷仍占据石头,此地有两座城堡,他们各居其一,又多设船舰,在赣水两岸列阵。丞相陈霸先派平南将军侯安都协助周文育攻击。
四月三十日,侯安都秘密出兵,乘夜烧毁萧孜、余孝顷的船舰,周文育率水军、侯安都率步骑兵一起进攻。萧孜出降,余孝顷逃归新吴,周文育等引兵班师。丞相陈霸先因为欧阳頠在南方声望极高,再次任命他为衡州刺史,派他讨伐岭南。他还没到任,儿子欧阳纥已经攻克始兴。等欧阳頠到岭南,诸郡皆降,于是攻克广州,岭南全部平定。
10 北周仪同三司齐轨对御正中大夫薛善说:“军国之政,当归天子,为何还在权门!”薛善把他的话向晋公宇文护告发,宇文护杀了齐轨,任命薛善为中外府司马。
11 五月三十日,南梁余孝顷遣使到建康丞相府乞降。
12 南梁王琳既不接受朝廷征召,又大肆制造舟舰,准备攻打丞相陈霸先。
六月十一日,陈霸先任命开府仪同三司侯安都为西道都督,周文育为南道都督,率水军二万人会师于武昌,攻打王琳。
13 秋,七月十四日,北周天王宇文觉祭祀太庙。
14 河南、河北发生大蝗灾。北齐主高洋问魏郡丞崔叔瓒:“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蝗灾?”
崔叔瓒回答说:“《五行志》上说,土木工程不避开农忙时节,就会有蝗虫为灾。如今外筑长城,内兴三台,恐怕是因为这个原因吧!”齐主大怒,命左右殴打他,抓住他的头发,把粪浇到他的头上,又拉着他的脚,将他倒拖出去。崔叔瓒,是崔季舒的哥哥。
15 八月一日,北周归还南梁世祖萧绎的灵柩及诸将家属一千余人给王琳。
16 八月二日,北周天王宇文觉在太社祭祀农神。
17 八月二十八日,南梁朝廷进丞相陈霸先为太傅,加赐黄钺、殊礼,赞拜不名。九月五日,进丞相为相国,总揽百官,封陈公,备九锡。陈国设置各政府衙门。
18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性格刚强果断,厌恶晋公宇文护专权。司会李植自太祖宇文泰时期就是相府司录,参掌朝政,军司马孙恒也久居权要。等到宇文护执政,李植、孙恒等担心他容不下自己,于是与宫伯乙弗凤、贺拔提等人一起在宇文觉面前说宇文护坏话。
李植、孙恒说:“宇文护自从诛杀赵贵以来,威权日盛,谋臣宿将,争相依附他,大小政事,都由他决定。在臣等看来,他将不守臣节,愿陛下早日图谋他!”宇文觉也深以为然。
乙弗凤、贺拔提说:“以先王之明,尚且将朝政委托给李植、孙恒,如今把事情交给二人,何患不成!况且宇文护常自比为周公,臣听说,周公摄政七年,陛下岂能再委屈七年!”
宇文觉更加信他们的话,多次带武士在宫廷后园讲习,进行搏击擒拿训练。李植等又拉宫伯张光洛同谋,张光洛向宇文护告密。宇文护于是将李植外放为梁州刺史,孙恒为潼州刺史,以此拆散他们。
后来宇文觉思念李植等,每次想要召回他们,宇文护就哭泣着进谏说:“天下至亲,无过于兄弟,如果我们兄弟尚且相疑,其他人还有谁可信!太祖因为陛下年纪尚轻,把后事交给我,臣情兼家国,实愿竭尽股肱之力。如果陛下能亲理万机,威加四海,臣就是死,也和活着一样。只是担心陛下除掉臣之后,奸臣得志,不仅不利于陛下,也将倾覆社稷,让臣无面目见太祖于九泉。况且臣既为天子之兄,位至宰相,还有何求!愿陛下不要信谗臣之言,疏远自己的骨肉亲人。”
于是宇文觉未召回李植等,但心里还是怀疑宇文护。
乙弗凤等更加恐惧,加紧密谋,确定日期召群公入宫宴会,然后准备在酒席上逮捕宇文护,将他诛杀。张光洛又向宇文护告密。宇文护于是召柱国贺兰祥、领军尉迟纲等密谋,贺兰祥等劝宇文护废黜皇帝。
当时尉迟纲总领禁兵,宇文护派尉迟纲入宫召乙弗凤等议事,等他们到来,依次逮捕后押送到宇文护府第,然后解散宿卫兵。天王宇文觉这才发现事变,独在内殿,令宫人执兵自守。宇文护派贺兰祥逼天王逊位,将他幽禁在旧第。宇文护召集全部公卿会议,废黜天王为略阳公,迎立岐州刺史、宁都公宇文毓(宇文泰庶长子)。
公卿们都说:“这是您的家事,臣等岂敢不唯命是听!”于是斩乙弗凤等于宫门外,孙恒也伏诛。
当时李植的父亲、柱国大将军李远镇守弘农,宇文护召李远及李植还朝。李远怀疑有变,沉吟良久,才说:“大丈夫宁为忠鬼,岂能做叛臣!”于是接受征召。
到了长安,宇文护因为李远功名素重,还想保全他,遂引他相见,对他说:“你的儿子有阴谋,不仅要杀我,而且要倾危宗庙。叛臣贼子,我们理应一样痛恨,你可以早日处置他。”于是把李植交给李远。
李远一向爱李植,李植又辩解,自称当初并没有这个阴谋。李远信以为真,第二天一早,带着李植去见宇文护。宇文护以为李植已死,左右却说李植也在门口。
宇文护大怒说:“阳平公不信我!”于是召他们进来,仍命李远同坐,令略阳公宇文觉与李植在李远跟前对质。李植词穷,对宇文觉说:“本为此谋,是要安定社稷,利于陛下而已!今日至此,何必多言!”
李远听闻,从自己座位上瘫软投地,说:“果真如此,罪该万死。”于是宇文护处死李植,并逼李远自杀。李植的弟弟李叔诣、李叔谦、李叔让也被处死,李远其他儿子因为年幼得以免死。
当初,李远的弟弟、开府仪同三司李穆知道李植不是能保家的人,每每劝李远除掉他,李远都不听。等到李远临刑,他哭泣着对李穆说:“我不听你的话,以至于此!”
李穆应当连坐,但因为他之前说的那些劝哥哥的话,得到豁免,除名为平民,他的子弟们也都免官。李植的弟弟、淅州刺史李基,娶了义归公主(宇文泰的女儿)为妻,应当连坐,李穆请以自己的两个儿子代李基一死,宇文护对两家都赦免了。
之后过了一个多月,宇文护弑略阳公宇文觉,废黜王后元氏为尼。
九月二十七日,宁都公宇文毓自岐州抵达长安,二十八日,即天王位,大赦。
19 冬,十月三日,南梁进陈公陈霸先为王。十月六日,梁敬帝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
王夫之曰:「若夫陈氏之篡梁,功劣于曹、刘,而抑有功焉。」
20 十月八日,北周魏武公李弼去世。
21 陈王陈霸先派中书舍人刘师知引宣猛将军沈恪勒兵入宫,卫送梁主萧方智入居别宫。沈恪闯开门进去见陈霸先,叩头道歉说:“我曾经侍奉萧氏,今日不忍见此。就算是死,也决不奉命!”
陈霸先嘉许他的忠心,不再逼他,另以荡主王僧志替代他。
十月十日,陈霸先(本年五十五岁)即皇帝位于南郊,还宫,大赦,改年号为永定。奉梁敬帝为江阴王,梁太后为太妃,皇后为妃。
任命给事黄门侍郎蔡景历为秘书监、中书通事舍人。当时政事都由中书省决定,设置二十一局,与尚书省各部门一一对应,总揽军国机要,尚书只是听受指挥而已。
22 十月十一日,新登基的陈国皇帝陈霸先前往钟山,祭祀蒋帝庙。
十月十五日,陈霸先在杜姥宅取出佛牙,设无遮大会,陈霸先亲自出宫前往膜拜。
23 十月十六日,陈国皇帝陈霸先追尊皇考陈文赞为景皇帝,庙号太祖,皇妣董氏为安皇后,追立前夫人钱氏为昭皇后,世子陈克为孝怀太子,立夫人章氏为皇后。章后,是浙江乌程人。
24 陈国设置删定郎,负责修订律令。
25 十月二十日,北周天王宇文毓在圜丘祭祀天神;二十一日,在方丘祭祀地神;二十九日,在太社祭祀农神。
26 十月二十三日,陈国皇帝陈霸先将父亲牌位供入太庙,七庙开始共用一个太牢(猪、牛、羊各一),始祖庙用猪、牛、羊的头献祭,其他各庙用肢体。
27 侯安都进抵武昌,王琳部将樊猛弃城逃走,周文育从豫章前往与侯安都会师。
侯安都听闻陈霸先受禅,叹息说:“今天我必败,师出无名啊!”
当时两将一起前进,不相统摄,部下又发生争执,相互都稍稍有一些不满。大军到了郢州,王琳部将潘纯陀于城中遥射官军,侯安都怒,进军围攻,未能攻克,而王琳到了弇口,侯安都于是放下郢州,全军向沌口进发,留沈泰一军守汉曲。
侯安都遇上逆风,无法前进,王琳占据东岸,侯安都占据西岸,相持数日,合战,侯安都等大败。
侯安都、周文育及裨将徐敬成、周铁虎、程灵洗都被王琳生擒,沈泰引兵逃回。王琳引见诸将,与他们谈话,周铁虎辞气不屈,王琳杀周铁虎而囚禁侯安都等,用一条长铁链把他们锁在一起,关押在王琳座舰底舱,令所亲信的宦官王子晋看管。王琳于是将湘州军府移到郢城,又派他的部将樊猛袭取江州。


【学以致用】
01,关于宇文觉这件事的思考
1,越做大事,就越要熬得住
臣闻周公摄政七年,陛下安能七年邑邑如此乎!”
成功,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实现的,讲究势,时,运
势,就是指个人的真正实力
有了实力,还得有合适的时机,更要有运气。
所以,要有“熬”的理念,这是长期主义的做法,是真正想要干点事情出来的人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人人都想暴富,但如果不是厚积到一定程度而得到的暴富,那就很难留得住
所以,熬个7年算什么? 
势、时,运如果都有了,可能会提前,没有积蓄到一定程度,也可能不止7年, 因此,不能被某个时间牵引乱了节奏

2,谋可独不可众
假设你处在宇文觉得角度,你会怎么思考与行动?
宇文觉得这种情况,每个王朝的二代接班人都可能遇到,尤其是二代处于弱冠之前。
看这一段,我想到了单于冒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干了大事。他这个手法相当的高级。
处于宇文觉的这种情况其实也一样
自己的想法要隐藏,并且要分析所有人之间的阶级立场,把矛盾激活,转移,把自己摘出来。
并且,此过程中,自己要想办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在实力成长之前,防止宇文护破格、跳墙)
同时,不要跟性格毛躁的人商量生死大事。这样的人会不自觉的透露信息。要把对手想的更聪明一点,一定能看得出来。


3,不要为了某一个潜在“万一”而立刻行动,不要主动刺激
可以暗自准备几套应对方案,但是不要提前显露出有针对的意思
因为有很多的潜在“万一”,是会在时间前进过程中自动消失的
比如,你的实力越来越强,那么,你之前猜想的某个“万一”就可能消失,因为它再也没有机会显现,或者已经算不得“万一”这个级别了


02,关于侯安都,周文育等人失败被擒
安都闻上受禅,叹曰:“吾今兹必败,战无名矣!”
师出虽然无名,但是这场战役的胜负,跟这个没多大关系,主要还是领导者本人的意志与思维出了问题
1,根据当时南梁的情况来讲,陈霸先基本上是实控人了,南梁公司的气数已尽,陈霸先篡位做“董事长”,只是从虚拟的实控股东走到台前,变成注册股股东。
2,作为领导者,就算知道变天的消息,其实他也可以压缩这个信息,把眼前的仗先打赢了再说。
大环境不好,可能影响到局部,也可能影响不到局部。这个关键在于执行人的手段。
3,“时两将俱行,不相统摄,部下交争,稍不相平。”
这个才是失败的主要因素
这就是教员所讲的本本主义,这种内耗,不协调,内部闹矛盾,就给了对手胜利的机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