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白茶,这4种白牡丹早已进入“黑名单”,看看你中招了吗?

 小陈茶事 2024-04-12 发布于福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早晨从院子里回到室内,喝了泡有机白牡丹。

去年的,刚好过了一年。

喝茶尝汤时,内心最大的触动是,汤水好清鲜!

干净、纯净、清透、轻盈。

好似清冽的深山泉水,又觉得,山泉不足以概括它的空灵鲜醇。

因为它还有仙气飘飘的花香,清雅如兰的多元花香,沉入茶汤内。

在喝下茶汤的那一瞬,唇齿皆香。

难怪这些年,世人都以有机茶为上品。

那股高岭之花般的清新纯净,饮过之后,便会在味蕾间形成深刻印象。

随之,再也难以忘怀。

有的人,只一眼,便是万年。

有些茶,只一口,便能深深惦念。

纵观这些年的白茶圈,白牡丹堪称人气产品。

和白毫银针比,白牡丹价位更平易、更亲民,花香还更吸引人。

相比寿眉,白牡丹的外形更出挑,泡茶待客拿得出手,不怕被人嫌弃梗叶粗大。

凭此,白牡丹在白茶江湖内,俘获了一大批粉丝。

暮春已至,再过大半个月,2024年度的白茶春茶,即将陆续上新。

新茶上新在即,买白茶,尤其是买白牡丹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买茶才不会踩坑?

《2》

一、白牡丹的叶片不能太宽。

早在前几年,有茶友给我们提供过一则素材。

那时,茶友托熟人买了一款白牡丹,但泡开后发现香气很淡,汤中也没什么香气。

若没猜错,是因为原料太差,先天产区环境不足影响。

看了茶友发来的图片,又重新发现了亮点。

这哪里算白牡丹,顶多是普通春寿眉。

白茶圈内,存在一个购茶隐形坑——用春寿眉冒充白牡丹。

名义上,打着白牡丹新茶、高山白牡丹、XX白牡丹的概念,但实物压根不是一回事。

叶片宽,偏圆,茶芽瘦,底下的茶梗偏粗壮,一眼扫过去,你的视线全部都被宽大叶片吸引。

看到这种“白牡丹”,别再抱有侥幸心态,因为这里面100%都是春寿眉假冒。

白茶里,白牡丹取茶树嫰梢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

而寿眉,是一芽三叶、一芽四叶。

和春寿眉比,白牡丹的叶片更少、茶芽更粗、茶梗更嫩。

具体到细节,高等级白牡丹叶片接近柳树叶子,相对嫩窄。

而采茶时间靠后的寿眉,叶片已经彻底展开,成了宽大模样。

通过叶片嫩不嫩,窄不窄?不难区分。

《3》

二、白牡丹的叶片不能泛红。

看直播时,看到一款另类茶——日晒白牡丹。

日晒二字,是为何意?

是我们理解当中的日光萎凋吗?

但实物看起来,着实别扭。

透过直播镜头,哪怕商品在光线方面做了美化,但一眼就看出来叶片发红。

不仅红,还有些微褐。

红褐、暗绿、暗褐等,三分天下,构成整款茶的主导色。

真是奇怪,这是哪一年的白牡丹?颜色怎么如此沧桑衰老?

点进去详情页,看了介绍,盯着上面白纸黑字的“2021年生产”的字眼时,心里完全不能理解。

短短三年,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

哪怕退一步,实打实存了8年、9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白牡丹,叶片颜色顶多是逐年加深,但不至于由绿转红,出现这般“红褐”变异。

然,据主播讲解介绍,这款日晒白牡丹,由于采用传统日晒方式制茶,晒茶时长超过72小时。日晒期间,阳光照射不均匀,所以便成了这副模样。

叶片红褐的白牡丹,是因为日晒影响……

纯属胡言乱编,这分明是晒伤沤红的茶,工艺缺陷很重,茶味早已受损,不能再买。

正常情况下,白茶日光萎凋是一项技术活,对摊晾厚薄程度、日晒温度要求、光照强弱、风力风向、离地加工细节等,都有要求,不是盲目暴晒那么简单。

正常品质的白牡丹,以绿白色系为主。

叶片,绿色系。

茶芽,银色白毫密集覆盖,呈现出白色。

绿白相间,好似一盘小葱拌豆腐,才是自然状态。

除此外,叶片发红的、偏褐的、暗黑色的白牡丹,一概不能信。

《4》

三、白牡丹的新茶不会涩。

很早前,有位茶友在网上买了几款白牡丹回家,都是当年的新茶。

包括2022花香白牡丹、2022蜜香白牡丹、2022高山一级白牡丹、2022明前精品白牡丹……

上述点名的,都是小份量茶样包装。

那位茶友本打算,先从里面试一遍,看哪款茶比较好再复购。

没想到,试喝一遍后,这些茶全部翻车了。

不是苦,就是涩。

其中一款,刚泡开时还能闻到一阵花香,但喝下后嘴巴发紧,越喝越涩。

还有一款,则是苦味与涩味很重,汤水不柔,完全没法喝下去。

当时茶友就很不理解,白牡丹出现这么强的涩味,是怎么回事?

商家解释称,它们都太新了,多存几年慢慢转化后就会变柔变好喝。

见状,茶友只是半信半疑。

随后,商家进一步解释,苦味与涩味也是基础茶味组成,苦涩味重证明一款茶内在茶味物质积累丰富。

越苦的茶,内质越强,后期陈化空间更大……

当茶友将上面的聊天记录发过来时,简单回了俩字——别信。

新茶阶段的白牡丹,鲜香动人,花香清新,汤水淳和,汤中带香,根本不是只有苦涩味。

苦味与涩味,属于负面刺激滋味,理应越弱越好。

喝到一款特别涩口的白牡丹,与是不是新茶没有关系,而是因为品质太糟。

譬如,先天产区光照强,造成鲜叶内部积累大量苦涩物;采茶后没有及时摊晾,导致涩味没法走透弱化;采的是小树茶,醇厚不足,嫩苦味重……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苦味重、涩味强的白牡丹,一概别信别买。

丑小鸭之所以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原因是,它本身就是。

白茶储存陈化,与之同理。

高品质新茶,才能越陈越好,越陈越甘香醇厚。

反之,新茶时喝起来又苦又涩又薄的白牡丹,哪怕后期存10年、8年,照样没法积极向好!

《5》

四、荒野牡丹王饼,十有九坑。

想起之前看到有人晒图,称他从网上淘了一饼荒野牡丹王饼,价格好实惠……

具体价格如何,对方没有告知。

但是,单听茶名,不由得让人摇头。

了解白茶行情的人,早已猜测出来,背后十有八九都是坑。

因为,荒野白牡丹,产量极少。

荒野牡丹王,产量更是极度少。

藏在深山的荒野茶树,分布零散,不成规模。

每年进山采荒野茶,都是巨大的体力活。

同时,还有风险性。

诸如,一脚踩滑、被带刺荆棘划伤皮肤、被突如其来的山雨困在深山,或者进山途中,不小心遇到某条长长的动物……

由于荒野茶天生天养,东一丛西一处分布在深山野岭的特性,采荒野茶时,采茶人工要翻倍。

同样是采茶,采荒野茶的工价要更高。

即便请了人进山采茶,荒野茶树的发芽量也不密,可产数量极低。

每年在制茶销售时,光是散茶,就已经被预定大半。

根本没有余量再去大规模压饼。

考虑到这点制茶现实,茶友们在买白牡丹时,可别相信轻易捡漏的故事。

且不说,没有茶农愿意主动对荒野牡丹王进行压饼。

抛开荒野不荒野的身份,捡漏价买到手的茶饼,多加小心总没错!

《6》

告别错的,才能与对的相逢。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如此。

买茶,亦然。

买白茶白牡丹之前,不妨先认一认负面典型。

绕开那些踩坑风险高,一看就毛病多多的问题茶,才能降低购买风险。

好茶,看重香气出色,茶味饱满,回味持久。

单独亮出“低价优势”,空有廉价作为幌子的白茶,不论说得再好听,都建议你离得远远的。

买茶,图质量,不图廉价,才是理智之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