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幸福观:人生在世,贵在“三知”

 徐泽权 2024-04-12 发布于陕西
图片
图片

知足、知止,是中国哲学中独有的一种智慧。

《道德经》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意思是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的平安。

因此,圣人不仅要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还要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

知足是“已经满足于”所得,而知止,则是“获取过程中”主动放弃。

图片


01

欲望与知足


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常常可见“得陇望蜀”的人。

而能够“得陇”还拒绝“望蜀”,没有大胸怀绝对做不到。

《增广贤文》则将这个道理总结为两句易于传颂的警句:“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人生在世,不管拥有多少别墅、美味和宝车,其实必要需求很有限:日食不过三餐,夜眠不过七尺,出入不过一车而已。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曾写道:“饥止一箪食,渴止一壶浆,出入止一马,寝兴止一床。

过多的欲望只能是人生的累赘。

一些人常常埋怨做人太累,其实是没能把握好追求、知足、欲望等的尺度,把无止境的拥有作为做人的过程,这负担实在是太沉太重了。

图片

知足的人就常能感到满足,一辈子都不会被欲望所控制而辱没自己;

做事有分寸的人就常能有所节制,于是一辈子都不会因为自己不恰当的行为而蒙受羞耻。

明代人胡九韶家境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拱手礼拜,感谢上天赐给他每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说:“我庆幸自己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人没有生病,也没有犯罪,这不是清福是什么呢?”

图片


02

不知足的人


《红楼梦》中“智通寺”则有一幅有名的对联可谓震慑人心:“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幅对联写的不仅仅是贾府,也是世人常态:明明已经拥有很多了,却还是不想停下来,继续为贪念所控制,一错再错,直到泥足深陷,才发现已经无路可走,想回头时但为时已晚。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做人不知收敛,得寸进尺,一味争名逐利,凶险和灾祸也会随之降临。

《道德经》言:“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图片


03

知止


隋代大儒文中子有《止学》一书响绝天下,“止”是中国古人独特的智慧。

《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何谓知止?《大学》中没有明说,但却给我们举出了例子:“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里的止是做到、达到的意思。

所以,知止,即应当为其所应为,不为其所不应为。

《周易》中有“艮”卦,讲的就是“止”的智慧。艮为山,一阳止于二阴之上,阳自下生,止于极而不进。

也就是说:行止各有其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方顺理合义;万物庶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图片

04

知舍得


知止的智慧,说的是要知道自己应该处于怎样的位置,做好自己分内应为的事,并且不要做出超越自己本分的事情。

懂得知足、知止,才是立身长久不败之道。以“知止”为始,方能以“得”为终。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人赤身裸体来到这尘世间,又两手空空地离世而去,财富和权势都是带不走的。

愚蠢的人,一辈子充满着欲望和不满,仿佛得到一切都不满足。

而聪明的人,不被欲望所禁锢或者奴役,他们懂得舍得,懂得知足。

主动舍弃一切不必要的东西和事物,最终才能够知足常乐,知足长足,真正地收获幸福。

所以说,了知舍得的智慧,学会舍得,是幸福生活的不二法门。

总之,人生没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做人,要知足常乐,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心存感恩,热爱生活,幸福定会来敲门!

图片


明伦书院——“全国十佳国学教育机构”


如果喜欢此文,请点亮下方【图片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