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在诗词书画方面都有极大的成就,其中诗的成就极为突出。以下是苏轼最有名的50首诗 : ![]()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这首词以月为引子,融合了作者与其弟苏辙长久未见的思念,以及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深沉感慨。苏轼把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以及仕途失意后仍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寄寓其中。 以下是该词的部分原文与翻译: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的创作背景是苏轼在中秋之夜,饮酒至天明,大醉之下写下此篇,同时抒发他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苏轼的文采斐然,更能感受到他的豪放、乐观和深情厚谊。 2.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围猎为背景,生动描绘了作者豪放的个性和爱国情怀。 以下是部分原文与翻译: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词的创作背景是苏轼在任密州知州期间的一次围猎活动。他以此为契机,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深深热爱。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苏轼的文采斐然,更能感受到他的豪放、乐观和深情厚谊。 3. 赤壁赋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它以苏轼与朋友们在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为主线,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展现了苏轼由舒畅的游湖心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最后的精神解脱的达观过程。 此赋的创作背景是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尽管面临困境,但苏轼仍保持着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艺术追求,他将个人的生活体验升华为普遍的艺术形象,使得这篇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 以下是部分原文与翻译: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此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4. 行香子·述怀 《行香子·述怀》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这首词以把酒对月的场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以下是部分原文与翻译: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此词抒写了作者把酒对月之时的襟怀意绪,流露出人生苦短、知音难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世俗困扰的退隐、出世之意。全词语言畅达,音韵和谐,形式与内容完美地融合,并以议论表现人生感悟,很有哲理意义,为东坡词中风格旷达之作。 ![]() 5. 东坡乐府·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词,被誉为“千古绝唱”,是东坡乐府中最具英雄气格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是苏轼在游览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所写,也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以下是部分原文与翻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此词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英勇豪杰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壮志未酬的悲痛之情。全词语言豪放磅礴,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为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 6.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的正月二十日。这首词以梦境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王弗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痛。 以下是部分原文与翻译: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的创作背景是苏轼在妻子王弗去世十年后的一个夜晚,梦见了已故的妻子。他以此为契机,抒发了自己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痛。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苏轼的文采斐然,更能感受到他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热爱。 7.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描绘元宵节绚丽多彩场面的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正值元宵节,满城的灯火辉煌,人们欢声笑语,尽情狂欢。 此词上半阕主要写元宵节夜晚的场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形象地描绘出烟花璀璨、万紫千红的壮丽景象。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下阕则以一个孤高淡泊、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为线索,寄托了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对那个超凡脱俗的女子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思念。 《青玉案·元夕》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同时也借景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格魅力。 8. 临江仙·满庭芳 《满庭芳·临江仙》是宋代著名词人秦观创作的一首词,以描绘离别情景为主题。这首词的上半阕主要写离别的悲伤和无奈,'此一去,不知何时重逢?离别的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袖口。正是伤心悲情的时候,城已不见,万家灯火已起,天色已入黄昏',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深深哀痛。 下半阕则以回忆过往的美好时光为主,'蓬莱旧事,情难断,烟霭消魂',寄托了作者对过去恋情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思念。整首词情感深沉,婉转动人,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 9.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词。这首词以游览蕲水清泉寺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游玩过程中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和感受到的愉悦心情。 以下是部分原文与翻译: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此词通过对蕲水清泉寺周围美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 1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描绘夜晚行走在黄沙道中的词。这首词以作者自身的亲身经历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夜晚行走在黄沙道中的艰难困苦和孤独无助。 以下是部分原文与翻译: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此词通过对夜晚行走在黄沙道中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深感慨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11.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描绘雨中独行情景的词。这首词以作者自身的亲身经历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雨中独行的艰难困苦和孤独无助。 以下是部分原文与翻译: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通过对雨中独行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深感慨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12.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描绘黄州定慧院寓居生活的词。这首词以作者在黄州定慧院的寓居生活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对生活的深深感慨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以下是部分原文与翻译: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词通过对黄州定慧院寓居生活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深感慨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13. 蝶恋花·春景 《蝶恋花·春景》是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描绘春景的清新婉丽之词。这首词以伤春为题,通过惜春之情抒写了诗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 上阕主要写春光易逝带来的伤感,没有拘泥于状景写物而融入自身深沉的慨叹。下阕则描述遇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词中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词中的“何处无芳草”以及“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也蕴涵着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整首词意境朦胧,韵味无穷,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14. 渔家傲·秋思 《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边塞生活为背景,通过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绘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而在词的下片则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就设定了全词的基调,展现出边疆秋天的独特景色 ![]() 15.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描绘狩猎场景的词。这首词以作者在密州出猎的经历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狩猎过程中的紧张刺激和豪情壮志。 以下是部分原文与翻译: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词通过对狩猎场景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16.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描绘梦境的词。这首词以作者在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晚梦见亡妻王弗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梦中与亡妻相见的情景和醒来后的深深思念。 以下是部分原文与翻译: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通过对梦境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痛。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17. 临江仙·满庭芳 《满庭芳》是宋代著名词人秦观创作的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词。这首词以描绘离别情景为主题,上半阕主要写离别的悲伤和不舍,下半阕则描绘了离别后的生活情景和内心的深深思念。 以下是部分原文与翻译: 此一去,不知何时重逢?离别的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袖口。正是伤心悲情的时候,城已不见,万家灯火已起,天色已入黄昏。 此词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深眷恋和无尽哀思。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18.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词。这首词以游览蕲水清泉寺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游玩过程中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和感受到的愉悦心情。 以下是部分原文与翻译: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此词通过对蕲水清泉寺周围美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19.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描绘夜晚行走在黄沙道中的词。这首词以作者自身的亲身经历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夜晚行走在黄沙道中的艰难困苦和孤独无助。 以下是部分原文与翻译: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此词通过对夜晚行走在黄沙道中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深感慨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 20.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描绘雨中独行情景的词。这首词以作者自身的亲身经历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雨中独行的艰难困苦和孤独无助。 以下是部分原文与翻译: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通过对雨中独行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深感慨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21.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描绘黄州定慧院寓居生活的词。这首词以作者在黄州定慧院的寓居生活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对生活的深深感慨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以下是部分原文与翻译: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词通过对黄州定慧院寓居 22. 蝶恋花·春景 《蝶恋花·春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共六十字,以描绘春天景色为主题,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己不为人知的烦恼。 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描述了春天已进入尾声,花朵开始凋谢,而树上的果实却开始结小。接下来的“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则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画卷,清澈的河流环绕着村落,燕子在空中飞舞。 下一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写出了柳絮被风吹散的景象,但词人随即安慰道:“天涯何处无芳草”,意味着即使某些事物消逝,也会有新的事物出现,生活总是充满希望。 最后两句“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则表达了词人对人事无常、美好时光转瞬即逝的感慨。整首词意境朦胧,韵味无穷,生动地展现了苏轼婉约派词人的风范。 23. 渔家傲·秋思 《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边塞词。这首词以塞下秋景作为背景,生动描绘了边陲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充满了深沉而苍凉的壮志豪情。 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便渲染出边塞秋季风景的独特之处。接下来的“衡阳雁去无留意”则表达了衡阳雁南飞的场景,但“无留意”三字,却透露出了将士们离家万里,对故乡的深深忧虑。 紧接着,“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听两方面描述了边陲的荒凉景象。然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词人借用浊酒一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战争无奈的痛苦。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因忧国忧民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整首词通过具象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24.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创作于作者任知密州期间。这首词以狩猎为背景,生动描绘了壮观的狩猎场面,同时表达了苏轼渴望报效朝廷的豪情壮志和抗敌救国的深切期盼。 首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展现出苏轼抒发胸中磊落豪气的英勇形象。接下来的四句“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则描绘出一幅壮观的出猎画面: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在词的后半部分,苏轼写到“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他为了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他,决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他的胸怀更加开阔,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最后两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则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期待:希望朝廷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他的罪过,他将拉满弓弦,将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 整首词通过具象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苏轼的英雄气概及对国家的深深忧虑,意境开阔而悲壮。 ![]() 2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创作于作者任知密州期间。这首词以梦境为背景,生动描绘了苏轼与已故妻子王弗梦中相见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哀痛。 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便道出了苏轼对亡妻的无尽思念。接下来的“不思量,自难忘。”则表达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无法割舍。然后,“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两句词人借用孤坟、无处等意象,进一步描绘出亡妻孤独凄凉的处境。 在词的后半部分,苏轼写到“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他想象着与亡妻在梦中相见的场景:即使真的能相见,她也认不出自己了,因为自己已经满头白发,满脸尘土。最后两句“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则描绘了苏轼在梦中回到故乡,看到妻子正在小轩窗前梳妆打扮,两人相视无言,只有泪水流淌。 整首词通过具象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苏轼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痛,意境深沉而悲壮。 26. 临江仙·满庭芳 《临江仙·满庭芳》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的一首词,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岁暮,写作地点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这首词以描绘离别之情为主题,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对离别之痛苦和哀愁的深深表达。 首句“山抹微云,天连衰草”,就设定了一幅凄美的画面:山上的云朵像被水墨涂抹过一样朦胧,天空与枯黄的草地连成一片。接下来的“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则描绘出别离的场景:城门上的号角声音断断续续,船只暂时停止行驶,大家一起举杯告别。然后,“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尽的哀思。 在词的后半部分,秦观写到“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他借用寒鸦、流水等意象,进一步描绘出离别后的孤独和凄凉。最后两句“此一去,不知何时重逢?离别的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袖口。”则表达了他对未来的迷茫和对重逢之日的期盼。 整首词通过具象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生动地展现了离别的痛苦和哀愁,意境深远而感人。 27.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如下: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以游历蕲水清泉寺为背景,生动描绘了山中景色和作者的感慨。通过具象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意境深远而感人。 2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在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罢免官职,之后他回到了江西上饶带湖的家中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这首词就是他在这段时间里,经过江西上饶的黄沙岭道时写下的。 以下是这首词的部分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田园风光和作者夜行黄沙道中的所见所闻,通过具象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辛弃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意境深远而感人。 29.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描绘雨中行舟的情景为主题,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风雨中的坚韧和乐观态度。 以下是这首词的部分原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通过具象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生动地展现了苏轼在风雨中的坚韧和乐观态度,意境深远而感人。 ![]() 30.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描绘黄州定慧院的景色为主题,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黄州的生活和心境。 以下是这首词的部分原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通过具象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生动地展现了苏轼在黄州的孤独和忧郁,意境深远而感人。 31. 蝶恋花·春景 《蝶恋花·春景》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光流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哀叹和对自己情感无处倾诉的烦恼。 以下是这首词的部分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在上阕中,诗人写到了春光易逝带来的伤感,没有拘泥于状景写物而融入自身深沉的慨叹。下阕则描写了诗人偶然遇到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全词婉转含蓄,清新中蕴含着哀怨,意境深远而动人。 32. 渔家傲·秋思 《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边塞为背景,生动描绘了边关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表达了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以下是这首词的部分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上阕中,诗人写到了秋季边塞的风景独特,衡阳雁去无人关注。四面的边声连同号角响起,千嶂之内,长烟落日孤城闭。下阕则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鲜明生动。 33.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描绘出猎的情景为主题,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狩猎过程中的豪放和对自然的热爱。 以下是这首词的部分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通过具象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生动地展现了苏轼在狩猎过程中的豪放和对自然的热爱,意境深远而感人。 34.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描绘梦境为主题,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梦中与已故妻子相见的情景,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哀愁。 以下是这首词的部分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通过具象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生动地展现了苏轼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哀愁,意境深远而感人。 ![]() 35. 临江仙·满庭芳 《临江仙·满庭芳》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描绘贬谪生涯为主题,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黄州的生活和心境。以下是这首词的部分原文: 归去啊,归去,我的归宿在哪里?故乡万里家难归,更何况劳碌奔波,身不由己!人生百年已过半,剩下的日子也不多。蹉跎黄州岁月,四年两闰虚过。膝下孩子,会说楚语,会唱吴歌。何以依恋如许多?山中好友携酒相送,都来劝我留下。面对友人一片冰心,我还有什么可说!人生到底为什么,辗转奔波如穿梭?唯盼他年闲暇,坐看秋风洛水荡清波。别了,堂前亲种的细柳,请父老,莫剪柔柯。致语再三,晴时替我晾晒渔蓑。 36.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游览蕲水清泉寺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山中景色和作者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词的部分原文: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通过具象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意境深远而感人。 3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在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罢免官职,之后回到江西上饶的带湖家居,并在此度过了近十五年的时间。这首词就是他在这段时间里,一次夜行经过江西上饶的黄沙岭道时写下的。 以下是这首词的部分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通过具象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生动地展现了辛弃疾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意境深远而感人。 38.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描绘雨中行舟的情景为主题,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风雨中的坚韧和乐观态度。以下是这首词的部分原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通过具象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生动地展现了苏轼在风雨中的坚韧和乐观态度,意境深远而感人。 39.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描绘黄州定慧院的景色为主题,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黄州的孤独和忧郁。以下是这首词的部分原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通过具象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生动地展现了苏轼在黄州的孤独和忧郁,意境深远而感人。 ![]() 40. 蝶恋花·春景 《蝶恋花·春景》是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描绘暮春景色为主题,表现了苏轼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对自身情感无处寄托的烦恼。 上阕主要写春光易逝带来的伤感,没有拘泥于状景写物而融入自身深沉的慨叹。下阕则通过墙内外的生机对比,描绘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对比行人行路的孤寂,让人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特别是“多情却被无情恼”这一句,表达了作者自认为的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 全词婉转含蓄,清新中蕴含哀怨,婉丽中透出伤情,意境朦胧,韵味无穷。这首词代表了苏轼词作清新婉约的一面,展现了诗人创作上的多方面才能。 4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创作时间大致在她抵达汴京之后、出嫁之前。这首词描绘了李清照对儿时游玩的回忆,其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深的怀旧情怀。 以下是这首词的原文及译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以“常记溪亭日暮”开篇,直接抒发主题,即词人经常回忆起在溪亭日暮的时刻。接下来的“沉醉不知归路”,进一步描绘了当时因为玩得过于投入而忘记了回家的路的情景。然后,“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则展示了当游兴已尽准备返航时,却因误入藕花深处而无法找到回家的路的困境。最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以一个生动的画面结束了全词,词人在奋力划船的过程中,惊起了一滩栖息的鸥鹭。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分展现了李清照的才情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42.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宿酒醒来后询问花事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花的怜惜之情,充分体现出她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苦闷。 以下是这首词的原文及译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43.如梦令·天涯何处无芳草 《如梦令·天涯何处无芳草》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收录于其作品《蝶恋花·春景》中。这首词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细腻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以下是这首词的部分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中“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两句是备受称赞的。它描绘了柳絮在风中飘散的场景,并以此寓言生活中常有的事与愿违、无常失落之感;而“天涯何处无芳草”则表达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新的可能和希望存在。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分展现了苏轼的才情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44.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是宋代词人向滈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即“我与影儿俩个”,抒写了作者深深的孤独感。 以下是这首词的部分原文: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 这首词中,“我与影儿俩个”这一句特别有名,它描绘了词人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情态,只有自己的影子陪伴。然而,到了“灯尽欲眠时”,连这个陪伴的影子也“把人抛躲”,加倍衬出了他的孤单。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生动地展现了向滈对孤独的深深理解和感悟。 ![]() 45.如梦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这首词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细腻描绘了词人的独居生活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这首词的部分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述词人的独居生活。'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词人眼中的余香袅袅的秋景图。荷花已谢,虽仍留有残香,却不免透出秋的冷落与萧条。玉席也已凉了,秋意渐来,秋凉渐浓。下片则通过提问“云中谁寄锦书来?”以及回答“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展现了词人的深深思念。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生动地展现了李清照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特理解。 46.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内容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4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京口北固亭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以下是这首词的部分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怀古抒情。上片开篇即以“千古江山”与“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相对照,表达出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之情。下片则通过回忆历史事件,表达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生动地展现了辛弃疾的才情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48.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被誉为其代表作和绝笔之作。这首词充满了深深的哀愁和对过去生活的深深怀念。 此词抒写了李煜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和亡国后的悲哀。他看到春花秋月,就想起在南唐时的美好生活,但现在已经成为不堪回首的往事。词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寓意着故国的一些景物或许还在,但人事已非,所有的辉煌都已消逝。 通过对比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李煜抒发出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尤其是结尾处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以春水的绵绵不绝,象征了自己内心的无尽哀愁。 49.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黄州定慧院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的孤独生活和对人生的深深感慨。 以下是这首词的部分原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怀古抒情。上片开篇即以“缺月挂疏桐”与“漏断人初静”相对照,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下片则通过描绘一只孤鸿的形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悲哀。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生动地展现了苏轼的才情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 50、江城子 《江城子》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这首词牌名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的创作背景非常特殊,它是苏轼为了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创作的一首悼亡词。 这首词的内容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以下是这首词的部分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通过描绘苏轼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哀痛,展现了他深重的悲痛之情和无尽的思念之情。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生动地展现了苏轼的才情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