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天在“苏门文人”的词句中,为何会意境幽远、春情无限?

 鉴识历史文化 2020-07-30


春天在“苏门文人”的词句中,为何会意境幽远、春情无限?


相信对宋代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无论北宋还是南宋在政治上,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文官治国”。在这种政治思想的影响之下,宋代文人的政治地位也水涨船高。

大家比较熟知的王安石、苏轼、欧阳修、晏殊等人,既是当时比较出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北宋朝堂之上的风云人物。

宋代“文官治国”传统从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初期之时就已经形成。而且宋代还立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刑不上大夫”。

也就是说当文官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之时,即使身陷囹圄也不会受到严刑拷打。

春天在“苏门文人”的词句中,为何会意境幽远、春情无限?

在这种推崇文人以及文官执政的社会风气形成之后,宋代文人数量出现呈现了爆发式增长。“学而优则仕”在宋代成为了一条铁律,也就是说只要是读书人就会对科举考试趋之若鹜。因为一旦“金榜题名”之后,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都会纷至沓来。


在“文官治国”基本国策的影响之下,居庙堂之上的文官为了让权力最大化。都会在某种共同契机或目标的促使之下,不断形成各种政治集团或者说利益群体。

由于文官都是文人出身所以也会形成一些,以共同文化观点、文学理念为基础的文人集团。

春天在“苏门文人”的词句中,为何会意境幽远、春情无限?

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以苏轼为首的“苏门文人”,比如,大家比较熟知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还有在“四学士”基础上再加陈师道与李廌,组成的“苏门六君子”都是令世人所称道的文人集团。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北宋中后期,大多数有成就或者说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基本上都出自于“苏门文人集团”。

苏轼曾在《答李昭玘书》中写道:“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

春天在“苏门文人”的词句中,为何会意境幽远、春情无限?

作为“苏门文人”几乎每个人都擅于创作诗词文赋,尤其是在词作中的成就更为显著。黄庭坚、秦观都曾创作过与春天有关的词作,虽然黄庭坚以书法和绘画见长,但是他创作的词作也具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

“苏门四学士”掌舵人苏轼词中的“春夜”

1.《西江月·顷在黄州》创作背景

《西江月·顷在黄州》是苏轼比较著名的“咏春词”之一,这首词创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公元1079年因“乌台诗案”,曾经显赫一时的大文人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可以说这次贬谪对苏轼的人生影响非常大,直白一点说就是断送他的政治生涯。

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终于认清了现实,作为一位文官他原本也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是在这次政治风波之后,却让他看清了官场黑暗以及世态炎凉。贬谪黄州期间苏轼经常游山玩水以排解内心苦闷。

春天在“苏门文人”的词句中,为何会意境幽远、春情无限?

在这期间他曾创作过很多词作,这首《西江月·顷在黄州》就是众多词作中的一首。这首词不仅表达出了苏轼闲淡自然的生活景象,同时也写出了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情。虽然在因“乌台诗案”被贬谪,但却并没有被政治打击给打倒。

2. 《西江月·顷在黄州》赏析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

贬谪在黄州在春夜行于蕲水中,路过酒家之时豪饮了几杯,于是酒劲上头之后突然有一些醉意。借着月光来到一条小溪上面的小桥上,还没有解下马鞍就想倒在醉卧于芳草中睡觉。

当词人一觉醒来之时天已经亮了,抬头一看乱山簇拥、流水声音铿锵有力。于是他怀疑这里根本不是人间而是仙境,于是就在桥柱上提笔下了下面这首词。

春天在“苏门文人”的词句中,为何会意境幽远、春情无限?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当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之时,天空中仿佛有几丝淡淡的云彩。这两句词交代出了词人月夜泛舟逐浪的,具体地点、时间以及天气。虽然是月夜但是却没有云层遮挡,给人一种清静、开阔之感。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污泥也无法阻挡气宇昂扬的白色马儿,但是此时此刻词人却不胜酒力,于是便在在河边下马但尚未等解下马鞍,就想借着酒力醉倒在这芳草中大睡一觉。

春天在“苏门文人”的词句中,为何会意境幽远、春情无限?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只是可惜了这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以及眼前如诗如画的风月美景。千万不要让外界干扰打扰这如琼瑶一般的美景,或者说词人醉卧之时也舍不得打碎这块映照在水中如美玉一般的月亮。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词人将马鞍解下来当作枕头,斜卧在绿杨围绕的桥上进入了梦乡。当他听见杜鹃叫声之时天已经亮了。

这说明醉卧之后的词人一觉睡到大天亮。笔者认为这既是酒精的麻痹作用,同时也是眼前美景让词人沉醉其中。

春天在“苏门文人”的词句中,为何会意境幽远、春情无限?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住在临皋亭,为了打发无聊的寂寞时间,他在住处附近又开辟了一片荒地。在这片荒地上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且美其名曰称其为“东坡”。苏轼在黄州期间仿佛过上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但沉重的政治打击却转变了他的人生态度。

《西江月·顷在黄州》其实就是其,思想转变之后的代表作品。无论是创作风格还是思想内涵都有明显变化,这首词其实描绘了词人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春夜,独自一人骑马饮酒之后醉卧芳草的经历。进而表达出了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怀。

春天在“苏门文人”的词句中,为何会意境幽远、春情无限?

“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畅游春日”

1.人物简述

黄庭坚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著名书法家,事实上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具有非常高的成就。只不过他在书法领域这样的成就更为突出,所以才掩盖了他在文学方面的锋芒。

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他在诗词创作领域其实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后世人对黄庭坚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他的文学素养、思想以及风格,其实一点都不比其他三位苏门学士逊色,甚至在当时还与苏轼并称为“苏黄”。

春天在“苏门文人”的词句中,为何会意境幽远、春情无限?

黄庭坚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被后世人称为“一祖三宗”。从这些方面完全可以看出,黄庭坚在北宋文坛上的地位也绝对不容忽视。

后人曾有评语:“黄庭坚论书、鉴画、评诗均以韵字为先,他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

2.《水调歌头·游览》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黄庭坚游春之时,作为词人春行纪游之作无论是语言特色,还是词作风格其实完全称得上是上乘之作。据史料记载此词大约创作于作者晚年被贬谪时期,黄庭坚曾参与编写《神宗实录》,但由于以文字讥笑神宗治水措施,所以曾遭遇过两次贬谪。

春天在“苏门文人”的词句中,为何会意境幽远、春情无限?

这首词应该就是创作于黄庭坚第二次被贬官西南之时。这个史料记载可以得知黄庭坚,应该是一个性情比较耿直的文人。

否则也不会再编写《神宗实录》时,故意用文字去讥讽宋神宗的过失。作为一位可以与苏轼齐名的文学家,黄庭坚确实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

3.《水调歌头·游览》中的“春游”之情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当春天来到武陵溪之后,瑶草仿佛一下子就变绿了。溪水上面飘落着无数的桃花,站在桃花上面的黄鹂鸟正在嬉水。这首词前四句是实景描写,写出了春天的武陵溪醉人的春色。

春天在“苏门文人”的词句中,为何会意境幽远、春情无限?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我想要穿过这茂密的花丛寻找出路,但是却发现自己走到了白云深处,原来彩虹之巅的景色竟然如此迷人。这三句其实是词人的想象,在春天百花盛开之际他穿过花径居然来到了白云深处。实际上写出了此时此刻的春景更像仙境。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只是担心在百花深处会让露水沾湿了自己的衣服,于是词人坐在了如玉一般的石头上,头部依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这几句词文其实也是词人的想象,因为他来到了云深处所以就进入了仙境。

春天在“苏门文人”的词句中,为何会意境幽远、春情无限?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被贬谪的神仙们都去哪里了?怎么没有人过来陪我一起拿起白螺杯畅饮呢?实际上这两句词才真正体现出了词人的用意,作为一个被贬官之人他的内心其实十分凄凉。于是以“谪仙”自比并想借酒消愁。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我来到这里其实就是为了寻找灵芝仙草,找这种草的目的不是为了它长得有多美,只是为了能够用它一解我的忧愁。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大呼小叫呢原来是喝醉了。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词人手舞足蹈的走下山去,因为天上的明月仿佛也在催促我回家。笔者认为黄庭坚之所以在“春游”之时,通过想象力让自己走到了仙境,其实除了在渲染春天的美景之外,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舒缓自己内心的忧愁。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水调歌头·游览》,通过情景交融以及丰富的幻想,为广大读者展示了一幅似梦似幻、似真似假的“春景图”。词作头四句写春天来到武陵溪,其实就是以实景描写的手法描绘了武陵溪的春景。

但是从这四句之后一直到末尾两句之前,中间一大段都是在描写词人的幻想。黄庭坚之所以在这首诗歌中融入了个人幻想,笔者认为其实也是对人生不如意的一种控诉。

作为一个被贬谪过两次的官员,他内心的凄苦在这首词作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结 语

“苏门四学士”作为苏门文人集团中的骨干成员,不仅深受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苏轼的欣赏。而且在苏轼的极力推荐之下,他们在北宋文坛上也曾大放异彩。无论是秦观还是黄庭坚等人的词作,在当时都可以称得上是词中精品。

黄庭坚作为一位集书法与文学于一身的北宋文人,在苏轼的提携之下也很快步入了人生巅峰。但由于其性格耿直为人处事不够圆滑,所以在当时政坛与文坛都处处受阻。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位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确实为北宋文坛乃至中国古代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李永明《《水调歌头·游览》赏析》

杨胜宽《苏轼与苏门文人集团的形成》

蔡爱芳《二苏及“苏门四学士”唱和诗研究》

李哲理《豪壮清雄──从苏轼、黄庭坚的作品看豪放词的出现与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