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山文笔峰(文峰塔):关于京山和天门文脉传说的古塔

 鄂中京山 2024-04-12 发布于湖北
听说每个人家乡都有一座文峰塔?京山的文峰塔你了解过吗?(来源:京山文旅)
京山文笔峰(文峰塔):关于京山和天门文脉传说的古塔
李少伟
图片来源:航拍荆楚(下同)
关于京山文峰塔,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因为涉及到和天门人才和状元之争,又有些风水玄学的因素,所以正式的场合介绍的较少。
京山和天门,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从古至今,京山和天门像双胞胎兄弟一样,两个既惺惺相惜,又互争雄长。人文方面,两地交替领跑,互有胜场。明朝时京山压天门一头。明朝近300年时间,京山产生了50多位进士,出现了李维桢、郝敬两位海内知名的文化大家,李执掌全国文衡多年,郝是经学大家,名垂千古。两公的风头,胜过了同时期天门籍的文学家钟惺和谭元春。
清朝,天门又压了京山一头,清嘉庆年间,天门出了状元蒋立镛,大放异彩。京山清朝一代,仅产生了10多位进士,人文式微。
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由退休在家的前福建省兴泉永兵备道台,京山城关人曾宪德牵头,汇集了精通风水堪舆的术士。勘查京山风水,发现京山有座鸭子山,鸭子山头朝京山,尾朝天门,吃京山的人才和灵气,在天门下蛋。为了破这个风水局,要在鸭子的脖子上建座塔,压住鸭子的脖子,鸭子就不能吃京山的人才和灵气。
这些风水术士在京山县城文庙大殿前立一根标杆,以罗盘上的“巽”(八卦之一,东南方)字方,远照山川坛,然后移动另一标杆,直到山川坛脊上的某一点。当罗盘的指针显示,两杆在“巽”点上完全融成一线时,众人拍板敲定了文笔峰的选址。就此位置开挖,掘土不到一尺,就发现了城士台砖。原来,这里竟然是明代文笔峰的原址。继续下挖,人们惊奇地发现一座完整的六面石脚。相隔三百多年,明清两朝的塔址竟然会重合在了山川坛上的同一点上,此塔刚好镇住天门的文脉。
这座高塔六面七层,高十丈余,石阶125级旋转而上,塔身以青石、巨砖砌成,顶端安装有巨大铜尖顶,显得雄伟挺拔,神采飞扬。塔的顶层供奉着文殊菩萨,两边的对联是“文章高八度,瑞飞露南山”,想考取功名的学子纷纷登塔祭拜,希望榜上有名。底层门首,横刻“青云直上”四字,由光绪年间进士,京山人曾庆兰所书。游人在塔下仰视塔身,宝塔直如升腾入云,沿石阶拾级而上,站在顶层纵目远眺,则可见众山苍莽,溾水潆波,阡陌纵横,城廓如画。
天门人得知此塔镇住了天门的文脉,压制住了鸭子山脖子,就找了个道行高深的道士,想了个破解之法。中国历来女子生小孩后,要在家里做月子,满月后才能出门,不能随便去别人家,迈进别人家的大门,跨过门槛,就会败坏主家的风水,要换门槛才能换风水。天门道行高深的道士带了个“月母子”(产妇),假意登临游览文笔峰,每上一层,道士就口中谙念咒语,脚步间跨断了文笔峰的七层门槛,文峰塔塔尖的葫芦也歪斜了,破了这个风水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