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定河金门闸

 西山老闫 2024-04-12 发布于北京

 永定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天池,流经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四省市。全长680公里,流经北京市段长159.5公里,是北京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历史上的永定河即为沿岸人民带来福音,也给沿岸群众造成过不少伤害。西晋晋惠帝元康五(295)年洪水冲毁位于梁山(今石景山)附近的戾陵偃,辽圣宗统合十一(993)年禾稼荡然无存,辽南京多被淹溺。金世宗大定十七(1177)年卢沟河决于中都显通寨,大定二十六(1186)年卢沟河再次决堤。元史记载渾河泛滥成灾有二十多条。《明史·河渠志》记载永定河“至都城西四十里石景山之东,地平土疏,冲激震荡迁徙弗常”。大清268年统治中,永定河发生129次水灾,仅乾隆时期水患便多达八次。

历代王朝都重视永定河的治理和利用,早在三国北魏时期便在石景山造戾陵偃、开车厢渠。

  金元两代开凿金口河,引永定河水流入京城。

  清康熙三十八(1699)年,永定河下游郭家务以下河道淤高六七尺,至使河水拥塞灾害四起。康熙于是年十月和笠年(1700)二月在永定河边的老君堂视察。提出以牤牛河清水冲永定河泥沙的构想,康熙四十(1701)年三月在老君堂将牤牛河堵塞,在牤牛河与永定河之间开一引水河道。将牤牛河清水引入永定河,达到以清排浑的目的。为能掌控水流,在引河(小清河)与永定河之间建草坝一处。这座草坝是永定河清淤排沙的关键工程,命名为金门闸。

《良乡县志》记“牤牛河县治东南广阳之下流,境内众水之所汇也。南流经赵家庄、老君堂又西南经陶村、官庄,至涿属入琉璃河。清雍正、六年,乾隆十年,叠经疏濬”。

  康熙四十六(1707)年,将金门闸草坝改建成石闸。改建后金门闸宽两丈,进深一丈二尺。两边金刚墙高八尺,南北护坝高六尺、长五丈、宽一丈。闸边设一镇河铁狗,后俗称铁狗堤。乾隆三(1738)年,在永定河再建金门闸。乾隆所建的金门闸由康熙年所建草坝南移数里,即今窑上村南,韩营村北的金门闸。金门闸石坝建成后,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道光四年(1824)、同治十一年(1872)均进行过大修。 《良乡县志》永定河金门闸附记“源出山西马邑,即桑乾河又名清泉河,一名卢沟河、俗呼浑河,古漯水也。清圣祖仁皇帝周览河道,谓河流南趋保定,与诸水汇合,势不能容泛滥为患。始为堤障之命。巡抚于成龙等疏濬,赐名永定河。自宛平县公议庄入县东南境,距城三十里南流。经任家营、窑上村,达固安县境。近年河水屡决,沿堤村庄俱成沙淤矣”。金门闸“金门闸宽五十六丈,进深五丈”。石迎水簸箕内宽五十六丈,外宽六十一丈四尺,进深五丈”。

“石出水簸箕内宽五十六丈,外宽六十七丈三尺,进深九丈。南北二坝台各宽十二丈,进深十六丈。金墙高八尺,迎水簸箕内宽七十五丈,进深五丈。南北迎水雁翅各长三十丈,北出水雁翅长三十丈,南出水雁翅长六十丈。计用银十八万六千一百一十二两有奇”。宣统元年(1909年)将坝改建为石闸。现存金门闸即为宣统元年所修。闸之口门总宽106.6米,分15孔,每孔净宽4.7米,有石砌鸡心垛墙14座,墙上各有石制绞关石4根。民国26(1937)年改南2孔为铁闸门,用于灌溉附近农田。引永定河水灌溉农田,在建国初期的工程很多。其中金门闸灌渠于1950年修建,由永定河金门闸引水,南流至涿州、固安、永清等县境。干渠及支渠总长84.08公里,农业灌溉水渠总长208.48公里,有枢纽建筑17处。灌溉涿州、固安、永清147个村的农田68.8万亩,1953年固安当年粮食产量增加210万斤。 1957年,良乡县属河北省通州专区,涿县属河北省保定专区,涿县里渠、义和庄两个乡由金门闸引水灌溉。为便于调配水量,1956年经保定专区与通州专区协商,将原良乡县管辖的金门闸连同金门闸下游堤防,均划归涿县管理。1958年通州专区撤销,良乡、房山两县合并划归北京,但此段堤防和金门闸仍旧由涿县管理。

金门闸边原有汛辅房内有五方石碑,石碑有乾隆年间两方,道光年间一方、同治年间一方、宣统年间一方。石碑多记载清淤维修过程,唯乾隆碑为咏堤柳和“阅金门闸作”诗碑。

乾隆咏堤柳:“堤柳以护堤,宜内不宜外。内则盘根结,御浪堤弗败。外惟徒饰观,水至堤仍坏。此理本易晓,倒置尚穷在。尔況其精微,莫能这奚怪。经过命补植,缓急或少赖。治标兹小助,探源斯岂逮”。

乾隆癸巳暮春月上瀚御筆

阅金门闸作:“浑河似黄河,性直情乃曲。顺性防其情,是宜机先烛。而此独所难,下流阻海属。杀盛蓄厥微,在泄复在东。金门仿毛城,减涨资渗漉。然彼去路遥,此则去路促。遥者尚回澜,促者横流速。斯诚非善策,惊见心粥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