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缅怀

 唐白甫grpj8q5p 2024-04-13 发布于新疆

清明缅怀

王晓玲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清明扫墓挂清是一种传承文化,是孝道,是责任,是习俗,更是一种心理慰籍。每到清明,我特别想念三个人:
一个是具有人格魅力的他,一个是唯唯诺诺不想辱没门庭的爸爸,还有一个就是大口喝酒,大声说话的公爹。
说起我的他,每到清明,他好像鲜活地站在我的面前,看我准备了什么祭拜他,他闻闻酒香:是邵阳酒厂的酒,看看祭品,舔舔舌头,用他那习惯性的打响指动作表示满意。他貌不出众,才不惊人,却被我妈看中做了二女婿,以后他为这个家做了几件事:
将我父母在红日机械厂附近工作的户口迁来邵阳,将我弟弟从新邵氮肥厂调来邵阳,将我姐从邵阳县一中调来资江农药厂工会,还给我父母在厂里分了一套家属房,办这些事,他好像轻而易举,递几根烟,喝一两次酒,就办成了。

让我感动的事,我学校有两个民转公的教师家属户口,他居然在两年内全部办好,大家都以为是我这个当校长的神通广大,却不知我背后那位不帅不乖的他在为我助力。
他叫石致和,是资江农药厂劳服公司的供销科长,曾经为抢救国家财产两次,荣立二等功。他的人格魅力表现在有几位厂长和他称兄道弟,如化纤厂的熊厂长、七O三厂的副厂长是酒友、新邵供销社的主任、广西农资公司的经理。他身为工段长,可以号令全车间罢工停产。
他一普通工人,却可以带着一群人独闯龙山,扬言要踏平龙山,他在新邵的哥们,一听说放露天电影,十几辆单车停在醒目的地方。我生二胎在平房坐月,每天都有朋友来看望,那时候什么都凭票,可我一个月坐下硬是从九十多斤增添到一百二十斤,他给了我他全部的爱,有他就有了安全感,在这样的日子里,叫我怎么不想他?!

作者夫君

让我缅怀的第二个人是我的生父。他是抗倭英雄魏光焘的亲孙子。刚解放时,父亲参加土改,扫盲,从税务学校出来,他可以双手打盘算,业务能力强。可文化革命一开始,他就被划入二十一种人,不敢开怀大笑,总是轻言细语,以至于后来没犯错就被下放到林场劳动改造,在这期间,他和我母亲因为没生下一男孩竟离婚了,他在法院判了各抚养两个女儿后,只抱走了才三岁第四的女儿,老大、老二、老三在母亲家谁也不肯去。
在他八十八岁时,他卖掉了新邵的房子,专心在佘湖山租房住,写下了《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辉煌人生魏光焘》、《晚年记事一、二》、《魏源杂俎》五本书,又用卖房的钱在佘湖山修了“天下第一亭”、魏源、魏光焘衣冠冢,还立了魏源魏光焘的碑林二十块,一个高龄老人要克服多少困难才能有所作为?
有一次,他对我说:
“现在我可以去见老祖宗了,可以汇报这几年的成绩了。”
我,这才懂了。
他叫魏治寰,是新邵税务局干部。

作者的父亲

缅怀的第三个人是我公爹。他是个大口说笑,大碗喝酒的人,五十年代的全国劳模,锡矿山的地下党员。他从湘东钨矿调到涟源田湖铁矿任安全科长后,不知排了多少哑炮,处理了多少工农关系。他总是乐呵呵的。见到炸药库山好草肥,他就买了羊种、火鸡在炸药库养,不时给食堂的职工打打牙祭。
他三兄弟,一个是劳模,老二是湘东钨矿的烈士,老三是抗美援朝的炮兵团长,用他的话说,是革命一家,他叫石安孝。
尽管时间已逝去三十多年、二十多年、十多年,可他们的音容笑貌时时难忘。这种哀思,这种思念永远萦绕在心头,低头洒泪,抬头是春天……
写于二O二四年清明

作者简介:王晓玲,女,1969年下乡,1974年招教到新邵县陈家坊教书,1980年调入市龙须塘小学任校长,1994年调双清区教育局,先后任办公室主任,区教育工会副主席。退休后返聘为双清区教育基金会秘书长,现任局机关退休支部书记。曾获“优秀中队辅导员、工会先进工作者、省教育基金会先进个人”省级奖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