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京剧科班——富连成

 新用户7011Snfr 2024-04-13 发布于山东

中国京剧科班——富连成

吕铭康

富连成”是中国京剧科班。1903年由吉林商人牛子厚出资、京剧演员叶春善筹办,于1904年在北京正式成立,初名喜连升,后改喜连成。牛子厚为班主,叶春善任社长。

1912年夏,因业务不振,牛子厚倒让给沈姓接办,改名富连成。沈仁山、沈秀水先后任班主,仍由叶春善掌理。后沈因破产亏累,退出。

1935年叶春善去世,由其长子叶龙章继任社长。至1948年,无力延续下去,第八科庆字辈学生刚刚入科,即告停办。

富连成社招收学生没有定期,只收男生,随到随考,入学年龄为611岁,坐科年限一般为7年。训练方法为口传心授,从形体基本功开始,然后按学生气质、性情、嗓音、扮相、体态等不同条件,划归不同行当,文武兼学,要求极严。

富连成社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7科学生800其中雷喜福、侯喜瑞、马连良、于连泉 (筱翠花) 、马富禄、谭富英、茹富蕙、裘盛戎、叶盛兰、叶盛章、萧盛萱、孙盛武、袁世海、李世芳、毛世来、江世玉、迟世恭、艾世菊、谭元寿、茹元俊、冀韵兰、夏韵龙、钳韵宏等均为京剧名家。他们中不少人又传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为京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世纪30年代,富连成“世字科”全体学员在富连成社内合影

1934年,富连成社长叶春善与“盛字科”学员及社内青年教师合影

富连成社它改变了传统的口授传艺方法,实现了京剧教学的突破性变革。在喜、连、富、盛、世五科学生中,产生了好几位流派创始人和许多京剧艺术家,连梅兰芳、周信芳也曾带艺到富连成进修;在元、韵两科和半个庆字科中,也出现了一些京剧艺术家。富连成造就了七科半学生,富连成是京剧史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造就人才最多,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京剧科班,为京剧艺术的继承、发展作出了贡献。

“富连成”在京剧剧目的传承、积累和整理、创新上做了大量富有建树的工作。不少濒将失传的剧目也在科班的演出中得以保存、传承。包括许多新编剧目在内的、常年轮流贴演的各类剧目有400余出,充实和丰富了京剧舞台的上演剧目。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丑角名家钮骠介绍说,与一般的学戏教戏者不同,“富连成”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整体性强。师父与学生中各行当都人才齐全,自己组织起来就能教能演绝大部分剧目,这是大多数戏班没法比的。一般入科头两年,除了学练基本功外,就是跟着戏班在后台打杂,这便是个极好的长见识机会。再往后稍大些,则从跑龙套开始,有能力者逐渐向次要角色再到主要角色,最后到主演的方向前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零距离观摩与参与大量的演出,并了解前台后台的各类事务,这些都是其他学戏者远难企及的。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叶春善之孙叶蓬说,“富连成”里都是“大带小”,新学员入科之后不久,就要随学长们一起到戏园子进行商业演出。新入科的学员,都必须跑龙套,而这也正是学员们梦寐以求的“偷戏”好机会。潜移默化中,学生们增加了舞台经验,熟悉了台上的场面调度,对今后学习、演戏都有极大好处。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也对“富社”的整体性赞叹不已,在她看来,“富社”科班每出一茬生旦净末丑都是全的,现在我们各个团缺胳膊短腿的。我们现在研究生班重点培养的都是生旦等,但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环要向“富社”科班学习这一点。现在要培养的不仅是中坚的,其他的行当都要投入力量培养。而96岁高龄的武生泰斗王金璐则呼吁重视武戏的发掘和传承,不要让优秀的京剧武戏在我们手中失传。

“富连成”长期以广和楼剧场为根据地,以科班学生为主,演出了大量剧目。他们阵容极整齐,虽是一帮年轻孩子,演起来有些稚嫩,却又非常火爆,因此极受青年观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喜欢。比如吴祖光,中学时几乎天天下午逃学跑到广和楼看“富连成”的演出,并因此结交了许多科中的演员。15岁时,他甚至学着大人捧角的模样,去捧他喜欢的一位叫刘盛莲的唱旦角的男孩儿。他把刘盛莲领回家,母亲非但没怪他,反说这孩子挺可怜的,和你一样大却要唱戏养家,以后你可以多带他来玩。后来,这段少年友情,使他写出了自己最好的剧作《风雪夜归人》。

叶春善创办“富连成”时曾誓言:以后每科都要出几个顶大梁的,20年后甭管哪个戏班,没有我的学生就开不了戏。这些他都做到了,他也因为在京剧教育上的成就与高尚的品格赢得了世人的高度尊重。1935年,59岁的叶春善积劳成疾去世,“富连成”由其子叶龙章接掌。叶春善去世时,除亲朋子弟与同行外,更有京城百姓数千人自发前来送葬。北京城当时最大的绸布庄瑞蚨祥,白布因此而销售一空。出殡日,从前门到珠市口,整条商业大街所有店铺全部关门停业,门前一律设香案摆供品为其致祭。

钮骠说,“富连成”社的日常营业演出深深体悟民众的心理,戏票价格既有包厢的稍高价位,也有低价价位,相当于现今的二三十元到六七十元,一般工资收入的观众都能承受,因而“富连成”社的戏座无虚席,做到物美价廉,票价不高却能看到好戏,尤其是独具特色的大戏,舞台上呈现的齐整风貌观众觉得满意,钱花得值,为此在北京城形成了“富社”的观众群,风雨无阻,有戏必看,日久天长,在客观上磨炼了几代观众欣赏戏曲的情趣兴致和高尚的审美素质。也就是说,“富社”以连绵不断的演出实践,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整体艺术,吸引了大量京剧观众,当年不少年轻人通过看“富连成”社的戏而爱上了传统艺术,迷恋上了京剧艺术,影响至深,结成情缘,而后投身戏剧事业,走上艺术道路,后来成为戏剧家、剧作家、研究家。

钮骠深有感触地说,今天国家提倡的看戏要从娃娃抓起,京剧进课堂的举措就是传统经验的回归。想当初,我们这一辈年幼的时候都在戏园子趴过台栏杆,或者坐在大人腿上看过戏,而今天一米二以下儿童不让进戏院。我不相信年轻人天生就不爱看戏,只要引导他们看好戏、看懂戏,培养年轻观众是当今传承京剧艺术的首要任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