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论|乔阔:让历史恢复记忆

 刘沟村图书馆 2024-04-13 发布于河南

Image

让历史恢复记忆

 ——《淯阳传》的内涵和外延

 乔阔



Image

我曾有过这样的假设:我是300年后的南召人,我是通过《淯阳传》了解南召的,而不是其他。

我发现,南召大多的方志书籍,要么太过简约,要么不够全面,要么太过拘谨,而《淯阳传》,一册在手,通览古今,史料详实,文采飞扬,有预料不到的惊喜,是一册好用的方志类书籍。只是,那个叫清河的人,是如何凭一己之力,披肝沥胆,吹沙得金,方成此鸿篇巨制,我是无从知道。

南召因地理位置等原因,一向在史书上被边缘化,虽在战国时期就设立县制,但史籍记载却十分简约,要么寥寥数语,要么漫灭不清。至清朝前期,竟没有一册方志书籍。后人要了解历史,不得不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查阅,或别在别人的方志史书中寻寻觅觅,拾人牙慧,但总也难觅其踪迹。这就是南召的尴尬,南召历史的尴尬!直到清·乾隆十一年,南召始修《县志》,但也仅薄薄一册,记述惜字如金。比如该县志记述夏商周至元明清各个时期,文字仅仅过千。记述夏朝只此一句:“豫州域,书禺贡荆河,惟豫州。”而商代并未提及,宋、金、元用“皆省入南阳县”一笔带过。有一册较为完备的地方志书籍,是南召人的期盼。

当然,改革开放后,南召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遵循“盛世修史”的惯例,于1995年新修并出版了《南召县志》,2006年续修,两册大约300万字,虽然体量很大,内容繁复冗长,但官方修志,大抵遵从“厚今薄古”原则,对历史的记载,也仅集中于《大事记》里。兴许是清时的《南召县志》太过简约,新修《南召县志》增补了历朝历代的一些记录,但总让人感觉只是“筋骨”,瘦骨嶙峋,没血没肉,不能窥见南召全貌,遗憾常萦怀于心间,特别希望有担当之人站出来,重新为南召树碑立传,聊补这个缺憾。百余万字的《淯阳传》横空出世,让人颇感意外,同时,也给人无尽的激动与震撼!

Image

《淯阳传》给了我们什么?或者说,《淯阳传》对南召历史的贡献是什么

笔者认为,首先是批量地补缺了南召历史。历史中的南召,缺失的很多,补些什么,如何入手,清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1)探源南召,从最早的南召着手。最早的南召当然是“南召猿人”,他是中原人类的祖先,当然要不惜笔墨大书特书,但也不仅仅是“南召猿人”,还有丰富的旧石器新石遗址。但著述者并不仅限于此,他搜集了近年来远古南召的研究成果,突出南召远古文化的“南召特点”,比如“岩书岩画”、“生殖崇拜”等,不涩篇幅,尽收其中,为中华文明的寻根求源,提供了臻善资料。(2)让那些被尘封已久、漫灭不清的历史重现光芒。比如“九黎三苗”、“南岳衡山”、“西周南邦”等历史含糊不清,《淯阳传》寻根觅踪,剥茧抽丝,给出了较为明晰的答案。(3)串联丰满了南召早期的历史。夏商周至春秋战国这一时期,在旧史里,由于史料的缺失,基本上都是一概而过。《淯阳传》里,大处落笔,小处着眼,有纵有横,突出重点,特别是对“楚灭申国”、“淯阳考证”、“秦置雉县”等重要历史节点,不厌繁复,重点考证,完美呈现。(4)对前志基本厘清的历史,进一步精雕细刻,分章节叙述,特别注重擦亮“亮点”、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浓笔重彩,深掘细挖,细致入微。比如“前汉、唐时时期的丝绸和冶炼、三鸦路的形成和发展、西汉和东汉的人物等进行了拓展和丰富,让历史重新充盈丰厚起来。

二是《淯阳传》里大量文献“首次呈现”。为了编写《淯阳传》,著述者用尽了功夫,赔上了血本,到郑州、北京的各大图书馆,倾其10年功夫,去查阅资料,去田野调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多史料是我们南召以往所有志书和材料中没有见到过的。我们不和清乾隆十一年的《南召县志》对比,因为过于简约,并没有可比性。我们只与1995年编辑出版的《南召县志》做个笼统的对照,从中可以发现,《淯阳传》极大地丰富了南召的历史文化。

我们随便以西汉为例进行对比。95版《南召县志》“西汉”史料有7条。除了记录旱灾、水灾、蝗灾外,重要的3条:(1)“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把冶铁、煮盐、铸钱收归官营,任用南阳大冶铁商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同时在南阳设立铁官。县境采铁矿及冶铁业大兴,东部出现冶铁基地。铁制农具和手工业生产工具普遍应用。”(2)“帝建平四年(前3年)在房阳川封南阳太守孙庞为房阳候国。房阳川,古县志作黄洋川,川中河流黄洋河今读作黄鸭河。黄鹅河川今为南召县城所在地,有古城坡遗址。”(3)“西汉末年(公元纪年前后)见山阜野蚕成茧,人收其利。传说姬昌和杜茂随刘秀讨王莽征战山东时,见人工饲养野蚕。遂引种还乡,造福后代,南召始养柞蚕。”《淯阳传》里记载的西汉时,分9节。第一节:项羽反秦,第二节:楚汉灭秦,第三节:前汉(西汉)建制,第四节:前汉丝绸,第五节:前汉冶炼,第六节:前汉人物,第七节:地方文化,第八节:秦汉地名考,第九节:成语典故。95年版《南召县志》所记载的“领盐铁事”、“房阳侯国”、“饲养野蚕”均在《淯阳传》“前汉(西汉)建制”、“前汉丝绸”、“前汉冶炼”专节记录1,并有详尽反映和补充,其他章节的内容和考证,95年版《南召县志》均无所涉猎。这些没有涉猎的章节里,引用典籍不下百条,笔者浏览一下,大多来自《史记·高祖本纪》、《山海经》、《汉书·地理志》、《读史方舆纪要》、《大清一统志》、《河南省第六行政区疆域沿革考稿》等,有部分来自《春秋梦》、张衡《西京赋》、角抵戏《东海黄公》等戏曲传说和个人著述中。虽说传说、唱本和个人著述的佐证性弱一些,但足见著述者的良苦用心,也为我们了解西汉的南召进一步开拓了视野。

三是以独特的角度呈现历史。有读者拜读了《淯阳传》之后认为,这并不是一部真正的方志类著作,反而像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给出的理由是:(1)我国的方志,一般为官修,像《县志》、《府志》、《郡志》、《州志》和各部门专业志书,都是官方行为,有官方的要求标准,代表官方意识形态,而《淯阳传》则为个人行为,并没有权威性。(2)从表现形式和采用文体上,方志类著作一般只叙述事件本身,而不妄加评论。本人不敢苟同。作为类书作品,实际上都隐含著作者观点。即便官方修志,虽没直接评论,但存在选与不选问题,不符合官方意图和标准,再大的历史事件,也不能入志,况且,历史著名的方志巨著,大多为个人所为,而非官方所修。比如《史记》、再比如《汉书》,他们都是以个人身份,来书写宏大历史,所著作品,可以说是中国方志著作的高峰。并都带有个人观点,有时直接参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论,更具思想性和文学性。《淯阳传》的著述同样是个人行为,他不拘泥于官方的形式和要求,突出著作者的理解和认识,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出个人评价,我不仅不觉得是一种缺点,反而觉得他是一种优点,是当下志书所难得的,更是难能可贵的。

四是怎样看待《淯阳传》里非主流文献的采集和引用。在《淯阳传》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采用民间故事、说唱话本、歌谣等非主流文献资料,这些文献并没有史料价值,一旦入书,弱化了其他史料价值,让该书不伦不类。这也是有些读者认为他非方志类著作的理由之一。笔者认为,这正是《淯阳传》的特点和本质。《淯阳传》的著述者,自有他的入卷标准。这个标准,以笔者来看,不是以苛刻的历史真实为唯一的标准的,而是以文化的真实作为标准来遴选的,文化标准是《淯阳传》最主要的特质。比如说,名山大川、潭泉洞穴、湖光山色的记述,离开了文化,就没有灵魂。而文化标准,包括虽然不是历史真实,但是是劳动者创造的,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的真实,不承认这一点,不是一个辩证看问题的人。

Image

《淯阳传》是地方文化的“百科全书”。《淯阳传》他所涉猎的内容,可谓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只要是南召范围内的,自然风光、名山大川、潭泉洞穴、河流堰塘、园林古建、奇石古树、风物故事、旅游名胜、历史故事、天文地理、花鸟鱼虫、道路水路、驿站码头、风俗礼仪、庙宇道观、特色物产、商业老号、饮食文化、文化教育、红色文化、地方名人……凡此种种,只要是南召境内存在的、曾经和正在发生发展的,不管是正统的,或是偏门左道的,不管是真善美,或者是假丑恶的,只要在我们生活范围内,不管是行止坐卧,还是吃喝拉撒,在《淯阳传》里,都能找到,并有深层次的解读。比如说南我们抬头可以望见的名山大川,我们常常走过的古道关隘。它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在这些地方,是否生活过什么样的名人,是否发生过什么颇不寻常的故事,在《淯阳传》里都能得到完美的答案。这与著述者皓首穷经与实地踏查不无关系。在《淯阳传》开篇的《奇山异水》里,光列出著名山峰就有数百座,并标出海拔,山脉走向、所连带山峰,地形梯次,河流名称,气候状况,风光特点等等,通过阅读文章,恍若置身于此,景色历历在目,有大呼“岂不快哉”的冲动。在下册《雄关漫道铜墙铁壁》的章节里,记述著名关道、著名关隘和主要通道,把“古夏路”、“三鸦路”、向关、云阳关、鲁阳关等等,这些古关要塞,历史遗存,发生过什么战争,走过什么名人,著述者要到古籍中找答案,并且还有实地进行考察和印证。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年迈的老者,脚踏芒鞋,手执竹杖,蹒跚在荒山野岭羊肠小道上,他的身影在巍峨的大山的衬托下,是如此的渺小,但就是这小小的身影,一旦攀爬到山的顶峰,他本身就是一座巍峨的高山!

总之,《淯阳传》是一部值得骄傲的大书,他将在南召的历史长河里放射出不朽的光芒!

Image

作者简介

Image

乔阔,本名乔向东,中国民协会员,河南作协会员,南召民协主席,县文广旅局创编室主任。散文作品曾在《散文》、《莽原》、《河南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另有戏剧、微电影10多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