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儒林外史》八十九:名流议礼乐,天子备弓旌(下)

 蔡毛1893 2024-04-13 发布于广东
《儒林外史》主打一个讽刺,其对象主要是所谓的名士读书人,在此基调之下,被讽刺的这些人很少有真才实学,官位是花钱买来的,风雅是附庸上去的,名头是剽窃得来的。真正肚子里有墨水的,马纯上算是一个,但是他研究的领域是科举作文,说到底还只是工具性的作用,真正脱离世俗飘然物外或者入世为民落到实处的人物,就更属凤毛麟角了
次日,众人打算上杜少卿家喝酒,金东崖先到,拿了自己做的一本《四书讲章》来请教,其中有“羊枣”一词,便问是什么意思,见杜少卿不语,便卖弄起来:“羊枣,即羊肾也。俗语说:'只顾羊卵子,不顾羊性命。’所以曾子不吃。”金东崖所举的典故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六节,讲的是曾子的父亲喜欢吃羊枣,曾子睹物思人,所以不忍心吃,引申出来的是曾子的孝心。再者,“羊枣“指的是一种果实,而非金东崖口中的“羊肾”,跟羊的性命更无半点关系,金东崖望文生义地曲解经典,自然得到了杜少卿的嘲笑:“古人解经,也有穿凿的,先生这话就太不伦了。
金东崖在书中是一个“书办”的角色,平时收点贿赂替人办事,但是他志不止此,还想进军高端的学术领域混个“名利双收”,奈何实力不足,闹了天大的笑话。对这个人物,吴敬梓的着墨并不多,但是却能通过极少的文字,不露声色地嘲讽,真令人拍案叫绝。
金东崖的卖弄算是开胃前菜,随着众人的到来,杜少卿独特的解经也随之开始。
他开门见山,认为朱熹对经书的注解,自成一家,是给后世的人和儒学研究者参考的,如今大部分人只依据朱子学说,却丢了其他研究者,更没有自己的思考,这是后人的陋习,和朱子没有关系。
接着他列举了《诗经》中的一篇《凯风》,原文讲的是一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故事。寡母将七个儿子拉扯大,儿子虽尽孝却也不能替代母亲的夫妻之爱,面对舆论的指责,儿子将母亲改嫁的“过错”,全部揽到自己身上。那时的卫国,淫风盛行,所以也就有了寡母改嫁这种在看重妇女贞洁的封建时代看起来很荒唐故事。对此,杜少卿倒是有自己的见解:古人如果二十岁出嫁,等到将第七个儿子养大的时候,至少也有五十多岁了,那个年纪的女人怎么还会有嫁人的想法。所以这位寡母“不安其室”的原因,不过因为衣服饮食不称心,在家吵闹罢了。
议礼乐名流访友 备弓旌天子招贤
又说到诗经里的《女曰鸡鸣》一篇,讲的是青年夫妇和睦的生活、诚笃的感情和美好的人生心愿的诗。在杜少卿看来,夫妻二人之所以能和睦相处,主要还是因为丈夫没有做官的心,不然妻子想着做夫人,得不到的时候就会经常吵闹,这个丈夫简直就是“三代以上修身齐家之君子”。杜少卿对这首诗的解说,多少有点夸耀自己的意思。
再又提到诗经里的《溱洧》,描写郑国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的诗歌。夫妻同游溱水和洧水,多少有点前段时间杜少卿携妻子在姚园大乐,引人侧目的同工之妙了。
杜少卿确实难得,难得在于他能够跳出朱熹的一家之言,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更难得的在于,他将自己的见解付诸了行动。对此,众人惊骇,迟衡山醍醐灌顶。
几杯酒下肚,季苇萧说起了醉话,在他眼中,杜少卿当属绝世风流,既然是风流人物,应当娶一个有才情长得又好看的妾。杜少卿却不这么认为,今虽老而丑,我固及见其姣且好也”,原配老婆再老再丑,也是佳人,娶妾的事,他认为最伤天理。他甚至还建议从法律层面对三妻四妾进行约束:人生须四十无子,方许娶一妾;此妾如不生子,便遣别嫁一夫一妻制在我国直到民国时期才被写入法律,杜少卿的理念是何等的超前。
接下来转到筹钱建泰伯祠的事,故事情节的重点转移到了庄绍光身上。这个庄绍光和杜少卿一样属于比较有个性的人物,十一二岁就会做一篇七千字的赋,天下皆闻。此时四十岁,名满一时。他却闭户著书,不肯妄交一人。杜少卿有几次求见都不能见到,如今终于见到了,他却收到朝廷的弓旌,又奉旨要上京城一趟。
临行前,与妻子作别,庄绍光道:“我们与山林隐逸不同,既然奉旨召我,君臣之礼是傲不得的。你但放心,我就回来,断不为老莱子之妻所笑。”这一句话,倒显示出它与杜少卿的不同性格,杜少卿风流成性,对于朝廷的征辟,装病扮瘸,煞费苦心,庄绍光懂得君臣之理,并恪守之,更对得起他“南京累代的读书人家”的身份。更以老莱子自比,多少有点王冕之心。老莱子为楚国隐士,开荒自耕,楚王闻其贤而招之,老妻提醒他功名富贵的代价,遂隐遁。隔天,悄悄叫了一乘小轿,从后门去了。
庄绍光进京路上会发生什么奇事?下篇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