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市长宁区: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关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劳动者2010 2024-04-14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民小编说

作为上海市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长宁区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何在贯通平台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对资源的创新应用?如何在实践应用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如何联结社区,发挥教育与社会生活互动发展的一致性力量?一起来看他们的实践——

作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阶段性成果,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宁区作为上海市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教育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激活优质资源价值,推动教育理念的优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形成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赋能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一、资源贯通,实现区域教育质量底部抬高、头部激活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丰富、功能强大、实用性强、操作简单,且“资源免费、免下载”,可以用于在线直接学习。平台上的优质资源在长宁区教育实践中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区域全体师生提供了资源“宝藏”。

对于区域教育质量薄弱学校,平台上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帮助此类学校快速提升教育质量。对于区域教育质量“头部学校”,优质资源共享将极大激活学校办学活力,注入改革动力,促进教育理念更新以及教育模式变革,形成新的教改实践经验的示范引领。对于整个区域而言,平台建设可以有效破除教育资源孤岛现象,通过资源共享和打破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时间和物理空间限制,让优质资源在教师和学生使用过程中得以流动、迭代,从而实现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同时,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激发教师、学生等资源使用者对教育更深刻的认识,在交流互通中形成学习共同体,激发教育者对资源进行更好的建设,促进教育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创新应用,探索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赛道

资源联结是基础,创新应用是关键。长宁区全力打造教育数字化整区建设的“双化”模式,以“标准化+个性化”为基本原则,整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市—区—校教育资源四级贯通格局。“标准化”指“政府定标准、搭平台,企业做产品、保运维,学校买服务、建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运维方式,以及可循环、可生长、可持续的标准化数据。“个性化”指校本特色的数字基座为学校应用拓展留足空间,以及教师深度参与应用开发,用插件的方式加入基座共享服务。全区106个教育单位、全部师生都已接入基座,拥有个人空间,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享有的数字生态。

通过数字基座,区域师生可一次登录,一站式获取国家、市、区、校的平台资源,以“四助”实现应用、共享、创新。

一是助研。区域教师专业培训中,选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搭建校本师资培训课程库,利用基座教研平台开展教研、备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例如,新泾中学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建设党建资源库,进行线上学习和考核。

二是助学。根据学情,精心挑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学科、科普、艺术、运动等方面的资源推送给学生,再利用基座家校平台分享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组织区域七年级学生自主浏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的生命安全视频,为“消防安全教育”主题学习进行课前预习,并开展线上讨论,分享学习感受。

三是助教。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基础学科资源、传统戏曲、农民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其引入课堂,弥补本地资源的不足。例如,娄山中学思政课教师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视频课《生活需要法律》辅助课堂教学,丰富教学资源。

四是助育。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科普教育、体育锻炼、文化艺术、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等六大板块资源充实课后服务课程,向家长推荐相关微课,实现家校协同育人。部分学校还在家庭教育宣传周期间,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家庭教育”板块的资源为主题,向家长推送在线微课,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效能。

三、深度参与,培育数字时代师生的数字素养

在信息化时代,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教师的信息素养、数字化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在实践应用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不仅可以促进教师适应数字时代发展和教育创新变革,也对培育学生数字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起到关键性作用。

长宁区建立了以共建带动共享的常态共享增值机制,组织骨干教师共同开发优质资源,通过基座全区共享,并向市教委和教育部输送优质资源。同时,校长与教师自发创建跨校线上研修工作室,共建资源、交流研讨。此外,通过以赛促建、以建促用等方式,鼓励教师自主开发低代码应用与数字资源,并举行系列交流展示活动,促进优质资源辐射。

鼓励教师从使用者成为创变者。提升基于“低代码”开发的教师数字素养,支持教师成为数字教育的建设者、实践者、创新者。通过低代码工具,教师以拖拉拽的方式参与教育应用建设,平均每个应用能够在2—3个小时内完成。目前,长宁区教师已自主开发了听评课、学生课堂活动管理、全员导师以及公开课申报等400多个低代码应用,其中27个优质应用和资源实现全区复用。

鼓励教师从受益者成为反哺者。教师在享受数字化便利的同时,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中,从而反哺学生,无形之中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字素养。同时,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分析,教师可以实现因材施教,从“经验判断型”转向“数据分析型”,通过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洞察学生的认知特征,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习方案,满足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识别与诊断,实现双向赋能。例如,有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皮影戏之画皮影”学习资源,学生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皮影表演装置;有的学生通过浏览教师推送的历史、建筑等学习资源,在学校“元宇宙实验室”自主创作了《梦回大唐》的VR场景,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四、联结社区,发挥教育与社会生活互动发展的一致性力量

长宁区充分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作用,借力整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优势,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及时有效沟通、资源整合,以价值共赋的开放性,激发教育活力。寒暑假期间,区文明办、妇联、各街道镇等单位联合各学校、社会场馆,共同提供红色场馆寻访活动、艺术大家进社区活动、职业体验成长营等近60个项目的数字化资源,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并将数字化赋能实现公平优质教育的理念,以及以创新谋发展、用技术改善生活的进取观念,传递给家庭和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共同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下一步,长宁区将探索应用更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模型等,与教育实践密切结合,推动优质资源的精准推送,探索适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数据驱动模型,从平均的高质量走向每个人的高质量。

(作者系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4年第6期
文章作者|熊秋菊
责任编辑|冉楠
微信编辑|陶玉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