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经八脉:含动图,循行和功能

 民俗文化 2024-04-14 发布于山东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功能:

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 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 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十四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

八脉简介: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八穴歌:

八脉里有八个代表性的穴位,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古人流传下来一首“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督脉穴位图

督脉少腹骨中央,女子入系溺孔疆,
男子之络循阴器,绕篡之后别臀方,
至少阴者循腹里,会任直上关元行,
属肾会冲街腹气,入喉上颐环唇当,
上系两目中央下。始合内眦络太阳,
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下项肩膊旁,
夹脊抵腰入循膂,络肾茎篡等同乡。
此是申明督脉络,总为阳脉之督纲。

 
循行:

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

②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

③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

④上行巅顶,

⑤沿前额下行至鼻柱。 

主要病候:

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

交会腧穴:

长强,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百会、水沟,神庭。 

 
任脉穴位图

任脉起于中极下,会阴腹里上关元,
循内上行会冲脉,浮外循腹至喉咽, 
别络口唇承浆已,过足阳明上颐间, 
循面入目至睛明,交督阴脉海名传。 
循行:

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

②向上行于阴毛部,

③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

④到达咽喉部,

⑤再上行环绕口唇,

⑥经过面部,

⑦进入目眶下(承泣穴属足阳明胃经)

 

主要病候: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证。

交会腧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阴交、下脘、中脘、上脘、天突、廉泉、承浆。

冲脉穴位图
 
冲脉起于腹气街,后天营气气冲来, 
并于先天之真气,相并夹脐上胸街, 
大气至胸中而散,会合督任充身怀, 
分布脏腑诸经络,名之血海不为乖。 

循行:

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

②向上行于脊柱内;

③其外行者经气冲与足少阴经交会,沿着腹部两侧;

④上达咽喉;

⑤环绕口唇。

 

主要病候:腹部气逆而拘急。冲脉起于胞中,如脉气失调,则有月经失调、不孕、漏胎,小产等病出现;本经循腹至胸中而散,故有气急、胸腹痛,气上冲心等症。公孙通于冲脉,其主治证有心(胃)痛,胸脘满闷,结胸、反胃、酒食积聚,肠鸣、水气,泄泻、噎嗝症,气急、胁胀、脐腹痛,肠风便血,疟疾,胎衣不下,血崩昏迷等。

交会腧穴:会阴,阴交;气冲;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

 
带脉穴位图
带脉足少阴经脉,上腘别走太阳经, 
合肾十四椎属带,起于季胁绕身行。 

循行:

①起于季胁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带脉、五枢,维道穴,

②横行绕身一周。


主要病候:腹满,腰部觉冷如坐水中。如带脉不和,可见妇女月事不调,赤白带下等症。带脉失调,可发生痿症。临泣(足)通于带脉,其主治症有中风手足不举、肢体麻木拘挛,发热,头风痛,项肿连腮,眼目赤痛,齿痛、咽肿、头旋,耳聋,皮肤风疠痒,筋脉牵引不舒、腿痛、胁肋疼痛等。

交会腧穴:带脉、五枢、维道。

 
阳维脉穴位图 

阳维脉起足太阳,外踝之下金门疆,
从胻背肩项头面,维络诸阳会督场。 
 

循行:①起于足跟外侧,②向上经过外踝,③沿足少阳经上行髋关节部,④经胁肋后侧,⑤从腋后上肩,⑥至前额,⑦再到项后,合于督脉。(图1-19[2]

主要病候:恶寒发热,腰疼。阳维脉发病,出现发冷、发热、外感热病等表症,所以《难经·二十九难》说:“阳维为病苦寒热”

交会腧穴:金门;阳交;臑俞;天髎;肩井;头维;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风府、哑门。

 
阴维脉穴位图


阴维脉起足少阴,内踝上行穴筑宾,
循腹至乳上结喉,维络诸阴会于任。

循行:①起于小腿内侧,②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③与足太阴经相合,④过胸部,⑤与任脉会于颈部。

主要病候:心痛,忧郁。阴维脉发病,则出现心痛、胃痛、胸腹痛等里症,所以又说:“阴维为病苦心痛”。 

交会腧穴:筑宾;府舍,大横、腹哀;期门;天突、廉泉。


 
阴跷脉穴位图
阴跷亦起于跟中,少阴之别内踝行,
上循阴股入胸腹,上至咽喉至睛明。
 

循行:①起于足舟骨的后方②上行内踝的上面,③直上沿大腿内侧,④经过阴部,⑤向上沿胸部内侧,⑥进入锁骨上窝,⑦上经人迎的前面,⑧过颧部,⑨到目内眦,与足太阳经和阳蹻脉相会合。

主要病候:多眠、癃闭,足内翻等证。照海通于阴跷,其主治证有咽喉气塞、小便淋沥,膀胱气痛,肠鸣、肠风下血,黄疸、吐泻、反胃,大便艰难,难产昏迷,腹中积块,胸膈嗳气,梅核气等

交会腧穴:照海、交信;睛明。

 
阳跷脉穴位图
阳跷脉起于跟中,上合三阳外踝行,
从胁循肩入颈頄 ,属目内眦太阳经。

循行:①起于足跟外侧,②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没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蹻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③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

主要病候:目痛从内眦始,不眠,足外翻等证。申脉通于阳跷,其主治证有腰背强直,癫痫,骨节疼痛,遍身肿,满头出汗等

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居髎;臑俞;肩髃、巨骨;天髎;地仓、巨髎、承泣;睛明;风池。


复制搜一搜分享收藏划线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