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经八脉理论与针灸临床

 janet2000 2015-03-17

 


小道按

胡追成生于1979年7月5日,2008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学博士,主治医师,现就职于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针推伤科。擅长应用阴阳平衡针法及董氏奇穴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对肩周炎、落枕、颈椎病、膝骨关节炎、急慢性腰扭伤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痛症的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风后遗症、难治性眼底病、过敏性鼻炎、失眠、神经衰弱等疑难杂病的针药结合治疗也颇有心得。曾赴爱尔兰上海针灸学院行全英文式教学,在《中国针灸》、《江苏中医药杂志》、《上海针灸杂志》及《针灸推拿医学》等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一、奇经八脉概念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二、奇经八脉的生理作用


奇经八脉在经络系统中占有极 为重要的位置,它对十二经脉、经别、络脉起广泛的联系作用,并可主导和调节全身气血的盛衰。现就其综合作用说明如下:

1.沟通、联络作用

奇经八脉多数从十二经脉分出, 在其循行分布过程中,与其它各经互相交会,沟通了各经络之间的关系。例如阳维联络各阳经交会于督脉的风府、哑门;阴维联络各阴经交会于任脉的天突、廉泉。手足三阳经,交会于督脉的大椎;足三阴经,交会于任脉的关元、中极。督脉、任脉、冲脉之间又互相沟通,冲脉还与足少阴、足阳明相联系,称为十二经脉之海;带脉横绕腰腹,联系着纵行于躯干的各条经脉。这些都说明,奇经八脉对十二经和有关脏腑起着各 种不同性质的联系作用。

2.统率、主导作用

奇经八脉将性质作用相类似的 经络组合在一起,并起统率和主导作用。督脉为“督领经脉之海”、“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 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和“血海”,即指这种作用。因督脉是人体诸阳经脉的总汇,同时与肾、脑、肝经有密切联系,故它的功能是督领阳气和 真元。任脉具有妊养和总调阴经脉气的功能,因人身以气为阳、血为阴,妇女胎、产、经、带诸病,与阴血关系密切,故有“任主胞胎”之说,说明任脉对诸阴经起主导和统率作用。冲脉起于胞中,对十二经脉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故又称“十二经脉 之海”和“五脏六腑之海”。督脉主一身之阳气,任脉主一身之阴气, 对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有重要影响。带脉则有约束躯体各条经脉,调节其经气的功能。阴阳脉主肢体两侧之阴阳,阳主持阳气,阴主持阴气,对分布于下肢内、外侧的阴经和阳经有着统率和协调的作用。阴阳维脉有“维系”、“维络”人身阴经和阳经的功能,阳维脉主宰一身之表,阴维脉主宰一身之里。奇经八脉主要是通过它对十二经脉的组合而起统率和主导的作用。

3.渗灌、调节作用

奇经八脉纵横交错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当十二经脉和脏腑之气旺盛时,奇经则加以储蓄;当十二经脉生理功能需要时,则奇经又能渗灌和 供应,因此奇经起调节和溢蓄正经脉气的作用。《难经·二十九难》曾以湖泊与河流的关系作譬喻:“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 故圣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环周,故十二经亦不能拘之。”《素问·痿论》说:“冲脉若 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溪谷,概指肌肉间的穴位,可见冲脉在渗灌 全身气血中起重要作用。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还说:“其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腠理。”均说明奇经有溢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渗灌于周身组织的作用。冲任二脉又能涵蓄肾气,《内经》论述肾气充盛,则“任脉通,太冲脉(即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血气盛时充肤热身,血独盛则澹渗皮肤、生毫毛”。冲脉上行则“渗诸阳”、“灌诸精”,下行则“渗三阴”及 “诸络”,以及阴维脉和阳维脉能“灌溉诸经”等,都说明奇经的渗灌和调节气血的作用。

4.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


三、奇经八脉循行与生理功能


(一)督脉

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2.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3.生理功能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3)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二)任脉

1.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部(天突穴),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2.分支:由胞中贯脊,向上循行于背部。

3.生理功能

(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

(2)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三)冲脉

1.循行部位:起于胞宫,下出于会阴,并在此分为二支。上行支:其前行者(冲脉循行的主干部分)沿腹前壁挟脐(脐旁五分)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其后行者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下行支:出会阴下行,沿股内侧下行到大趾间。

2.生理功能

(1)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

(2)主生殖功能:冲脉起于胞宫,又称“血室”、“血海”。冲脉有调节月经的作用。冲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女性“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这里所说的“太冲脉”,即指冲脉而言。另外,男子或先天冲脉未充,或后天冲脉受伤,均可导致生殖功能衰退。

(3)调节气机升降:冲脉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阴,隶属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冲脉有调节某些脏腑(主要是肝、肾和胃)气机升降的功能。


(四)带脉

1.循行部位: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绕身一周,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髋骨上缘斜行到少腹。

2.生理功能: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司妇女的带下。


(五)阴跷脉

1.循行部位: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人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矫脉会合而上行。

2.生理功能: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的运动。


(六)阳跷脉

1.循行部位: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

2.生理功能: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运动。


(七)阴维脉

1.循行部位:阴维脉起于足内踝上五寸足少阴经的筑宾穴,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再上行交于任脉的天突穴,止于咽喉部的廉泉穴。

2.生理功能:维脉的“维”字,有维系、维络的意思。阴维具有维系阴经的作用。


(八)阳维脉

1.循行部位: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的金门穴,过外踝,向上与足少阳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后缘上行,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

2.生理功能:维系阳经。


四、奇经八脉的交会腧穴及病候


奇经八脉除了督脉和任脉有本经的腧穴外,其余六经均寄穴于正经。


(一)冲脉

1.交会腧穴

会阴、阴交(任脉)、气冲(足阳明经)、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盲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足少阴经)。

2.病候

《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从少 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

《灵枢·海论》:“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

《脉经·平奇经八脉病》:苦少腹痛,上抢心,有瘕疝、绝孕、遗矢溺、胁支满烦也。


(二)带脉

1.交会腧穴

交会腧穴:带脉、五枢、维道(足少阳经)。

2.病候

《难经·二十九难》:带脉之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脉经·平奇经八脉病》:“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也。”

《奇经八脉考之带脉为病》“明堂曰:带脉二穴,主腰腹纵溶溶如囊水之状,妇人少腹痛。里急后重,瘛瘲月事不调,赤白带下”


(三)阴跷脉

1.交会腧穴

照海、交信(足少阴经)、晴明(足太阳经)。

2.病候

《灵枢·寒热》:阴气盛则瞑目。

《难经·二十九难》: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


(四)阳跷脉

1.交会腧穴

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经)、居髎(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肩髃、巨骨(手阳明经)、天髎(手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晴明(足太阳经)。

2.病候

《灵枢·寒热》:阳气盛则瞋目。

《难经·二十九难》: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


(五)阴维脉

1.交会腧穴

筑宾(足少阴经)、府舍、大横、腹哀(足太阴经)、期门(足厥阴经)、天突、廉泉(任脉)。

2.病候

《难经·二十九难》:阴维为病苦心痛。


(六)阳维脉

1.交会腧穴

金门(足太阳经)、阳交(足少阳经)、俞臑(手太阳经)、天髎(手少阳经),肩井(足少阳经)、头维(足阳明经)、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足少阳经)、风府、哑门(督脉)。

2.病候

《素问·刺腰痛论》: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

《难经·二十九难》:阳维为病苦寒热。


五、八脉交会穴的临床运用


八脉交会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得于宋子华之手,又称“窦氏八穴”“交经八穴”,也就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它是目前常用临床特定穴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脉 : 合于心、胃、胸

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

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

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跷脉: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标幽赋》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后溪配申脉,足临泣配外关,四穴属阳经,通阳跷、阳维、督脉及带脉,可以治疗肩背腰腿痛,公孙陪内关,列缺配照海,四穴属阴经,通阴跷、阴维、任脉、冲脉,可以治疗在里脏腑之疾病。


作者:胡追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