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经八脉大小周天,清静自学上医中医

 氢氢地春雨 2020-02-27


   

0044墨子悲丝 - 蒙以养正|古典音乐

上医简要,中医早知道

      人体经络如同地球仪的经线、纬线,上下为经,左右为络。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大小周天纵横交错。内可连脏腑,外以达肌表,气血运全身。

      春秋时名医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均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佳?”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最差。

       魏文王不解地说:“为何你名气最大,请详尽。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在病发作之前全面辨析把病遏制于萌芽内,病人不觉。使大哥医术难被认可,毫无名气。二哥治病,是在病初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药少病除,病人不受痛苦。故乡人认为二哥只治小病。而我治病,在病人危急或剧痛,家人心急如焚。看到我经脉穿刺或用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刮除病灶,使病情很快得到缓解或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其实如果普众都先找两位哥哥,危急重症就会减少很多有也就没我什么事,找我也只是对症下药鲜有治本。”魏文王大悟。曲突徙薪普遍,不过表象迷惑。

     《黄帝内经》中有“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下医治末病”,“上医医国 中医医人 下医医病”。上医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是全面防治疾病的人。上医深谙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之道,悟得经络周天、宇宙全息与宇宙能量之妙。尊师重道循道法自然之序,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人人皆可为上医中医。(十二条经络点击延伸阅读)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八脉中除督脉、任脉闭合为环,形成“小周天”外,其他经脉分布不象十二经脉那样首尾相接,规则闭环,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故称“奇经”。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奇经八脉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如下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阳维维于阳”,组合所有的阳经,“阴维维于阴”,组合所有的阴经;带脉“约束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冲脉通行上下,渗灌三阴、三阳;督脉“总督诸阳”,任脉为“诸阴之海”等。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可由奇经“溢出”,给予补充。奇经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关系较为密切。

督脉  

  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单29穴,分别是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印堂。

 督脉二八始长强,腰俞阳关命门敞。

悬枢脊中中枢立,筋缩至阳灵台长。 

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风府阳。

脑户强间后顶裂,百会前顶囟会窗。

上星神庭素髎对,水沟兑端龈交梁。     

   督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2.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3.生理功能: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3)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任脉


 任脉腧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会阴曲骨中极前,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联。 

紫宫华盖璇玑在,天突廉泉承浆端。    

   任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部(天突穴),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2.分支:由胞中贯脊,向上循行于背部。    3.生理功能: 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2)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基本功能:任,有担任、任受的意思。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又称“阴脉之海”。任,又与“妊”意义相通。其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称“任主胞胎。”

冲脉

  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冲、任脉盛,月经才能正常排泄,故又称血海。会阴(任脉)、气冲(足阳明经)、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足少阴经)、阴交(任脉)、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足少阴经),共14穴。     

     1.循行部位:起于胞宫,下出于会阴,并在此分为二支。上行支:其前行者(冲脉循行的主干部分)沿腹前壁挟脐(脐旁五分)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其后行者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下行支:出会阴下行,沿股内侧下行到大趾间。            2.生理功能:1)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2)主生殖功能:冲脉起于胞宫,有调节月经的作用。冲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女性“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另外,男子或先天冲脉未充,或后天冲脉受伤,均可导致生殖功能衰退。3)调节气机升降:冲脉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阴,隶属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冲脉有调节某些脏腑(主要是肝、肾和胃)气机升降的功能。  

带脉


 本脉交会穴为带脉(带脉同名穴位)、五枢、维道(足少阳经)共3穴,左右合6穴。带脉的功能可概括为“总束诸脉”,健运腰腹和下肢。腰腹为胞宫和下焦之位,约束诸脉,也就能固摄下元。故带脉配合冲、任对男女生殖器官的关系尤为密切。《儒门事亲》说:“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

    1.循行部位:带脉起于季胁(又名软肋),斜向下行,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绕身一周,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髋骨上缘斜行到少腹。

    2.生理功能: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司妇女的带下。

阴跷脉  阳跷脉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入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跷脉会合而上行。交会腧穴:照海、交信、睛明左右共6穴。

    1.循行部位: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进入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矫脉会合而上行。

    2.生理功能: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的运动。

阳跷(qiao)

    阳跷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自《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

    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经)、居髎(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肩髃、巨骨(手阳明经)、天髎(手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睛明(足太阳经)、风池穴(足少阳经),共13穴。

    1.循行部位: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阴跷脉会合,行进人发际,向下到达耳后,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胆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

    2.生理功能:有濡养眼目、司眼睑之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跷,有轻健跷捷的意思。古人还有阴阳跷脉“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之说。

阴维脉  阳维脉

阴维脉起于诸阴之交,其脉发于足少阴筑宾穴,为阴维之郄,在内踝上五寸,上行入腹,会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于府舍,上会足太阴于大横、腹哀,循胁肋,会足厥阴于期门,上胸膈挟咽,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上至顶前而终。     交会腧穴:筑宾(足少阴经)、府舍、大横、腹哀(足太阴经)、期门(足厥阴经)、天突、廉泉(任脉)。 左右凡十四穴。     1.循行部位:阴维脉起于足内踝上五寸足少阴经的筑宾穴,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再上行交于任脉的天突穴,止于咽喉部的廉泉穴。     2.生理功能:维脉的“维”字,有维系、维络的意思。阴维具有维系阴经的作用。   

阳维脉

 阳维脉联络各阳经,与阴维脉共同起溢蓄气血的作用。     交会腧穴:金门(足太阳经)、阳交(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天髎(手少阳经)、肩井(足少阳经)、头维(足阳明经)、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足少阳经)、风府、哑门(督脉)。     1.循行部位: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的金门穴,过外踝,向上与足少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后缘上行,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    2.生理功能:维,有维系的意思。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八脉交会 大小周天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通于四肢,交汇于正经的穴位,共计八个双穴。这八个穴位有四个在上肢的手腕附近,有四个在足踝以下,上下配合,两穴位一组,同时使用,也称八脉交会配穴法。

公孙冲脉胃心胸,(脾——公孙——冲脉——胃,心,胸) 内关阴维下总同。(心包——内关——阴维——同上)后溪督脉内眦颈,(小肠——后溪——督脉——目内眦,项,耳,肩胛) 申脉阳跷络亦通。(膀胱——申脉——阳跷——同上)临泣胆经连带脉,(胆——足临泣——带脉——目外眦,颊,项,耳后) 阳维外眦外关逢。(三焦——外关——阳维——同上)列缺任脉连肺系,(肺——列缺——任脉——胸,肺,膈,喉咙) 阴跷照海膈喉咙。(肾——照海——阴跷——同上)  

小周天和大周天      行文至此,任督二脉首尾相接的“小周天”,十二经脉闭合而成的“大周天”,终得庐山真面。经脉乃生命之始,血气为人体之华。天圆地方,故人头圆而法天,足方而法地。天地间,唯以人顶天立地,至灵长存。天有四时、五行、九曜、三百六十日,人生四肢、五脏、九窍、三百六十节。天有风雨寒暑气候之分,人亦有喜怒爱憎情感之别。胆为云,尽显勇威之象;肺为气,吞吐皓素之明;脾为风,摧拉呼动之力;肾为雨,厚润阴泽之满;肝为雷,旺盛震怒之临。  腧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无定位定名阶段、定位定名阶段以及定位定名归经阶段。经穴的发展也是随着医疗经验的累积而逐渐由少到多,不断整合而成。  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列述经穴很少,往往只举经名而不及穴名,载有穴名者仅有160穴左右。到《针灸甲乙经》增至349个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了354穴,《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为359穴,《医宗金鉴》360穴,清代李学川的《针灸逢源》将总数扩展到361穴,目前针灸应用的人体腧穴365个,即是以此为据。     经穴是经脉上的反应点,与经脉一样伏于分肉之间。经络以穴位为据点,穴位以经络为通路,经络的功能主要是由腧穴来体现,二者密不可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