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膝关节系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martinbigbird 2024-04-14 发布于广东

一、术前测量与评估

1.评估:

①侧副韧带稳定性
②内外翻畸形
③骨缺损程度
④骨质情况
⑤屈曲挛缩畸形还是强直膝
⑥髌股关节关系

2.下肢力线测量(冠状位 矢状位 旋转对线)

▲对线不良的后果:①骨质负荷过载(骨吸收,假体松动)②韧带负荷过载(关节不稳)③聚乙烯垫片负荷过载(加快磨损)
▲机械轴、解剖轴

二、手术过程

1.膝前浅层皮肤正中切口(必须在深筋膜下再剥离,否则容易术后伤口皮肤坏死)

2.髌前(胫骨结节前外侧部位)感觉麻木(切断了隐神经的髌下支),持续半年至1年以上。

3.膝前深层入路(股直肌-内侧肌间、经股内侧肌、股内侧肌下)

图片

3.1股直肌-内侧肌间入路:最常用,暴露方便。

缺点:切断了股四头肌的头,破坏股四头肌完整,术后早期无力;造成髌骨半脱位;破坏髌骨血供。

3.2股内侧肌下入路(Hoffman入路)

优点:不破坏肌纤维;术后早期肌肉有力,疼痛轻;避免损伤髌骨血管神经;髌骨轨迹良好。
缺点:术者不熟悉;暴露难度大,尤其肥胖者;不适合强直膝、严重畸形患者。

3.3经股内侧肌入路(Engh入路),介于上述两种之间。

优点:适合于强直膝和髌骨强直.

4.胫腓骨截骨

4.1股骨远端截骨:常规选择6°

图片

但是,股骨前弓角度不同,外翻角不同!!

图片

次,偏心距不同,外翻角也不同。
最后,拍片时下肢旋转的体位不同,外翻角不同。

图片

注:正确的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拍片姿势是:双脚分开8-10cm,脚尖内旋10-15°,使髌骨朝前,胫骨结节对准前后轴线,膝关节屈曲平面与旋转平面平行。】

4.2胫骨截骨(确保截骨面平行于地面),否则既影响伸直间隙,也影响屈曲间隙。

图片

图片

另外,不同的胫骨后倾角度可以改变屈曲间隙。

图片

①胫骨后倾过大:屈曲间隙大,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好;但是会导致前方松弛,出现伸直位股骨后滑,且后方聚乙烯垫片容易磨损。

图片

图片

图片

②胫骨后倾过小:会导致伸直位股骨前滑,垫片前方磨损。

图片

图片

那么,如何确定胫骨后倾角度?①测量法(根据胫腓骨5条轴线测量)②经验法(即髓外定位杆下部距胫骨3横指,上部距离胫骨2横指)

4.3股骨四合一截骨(需测量截骨大小、确定外旋角度)

图片

【注:需注意的是,比对假体大小时,不是通过比对股骨左右横径,而是股骨前后径,这时再通过观察左右径大小来选择大小合适的假体。】

股骨截骨(选择前参考还是后参考)

①前参考:优点:避免前方Notch,髌股间隙友好。缺点:后髁截骨不准确,影响屈曲间隙。

图片

②后参考:优点:屈曲间隙准确。缺点:前方皮质Notch或髌股关节过紧(overstuff

图片

所以,建议双参考,两者都需要进行考量。

股骨外旋---常规3°

图片

股骨外旋常用参考轴线:通髁线(内上髁最高点-外上髁最高点)、外科通髁线(内上髁下方的凹陷处-外上髁最高点)、股骨后髁连线。

图片

通常用假体抱后髁,再以此为标准来确定3°外旋(即测量截骨法)。
如果股骨没有外旋,则导致髌骨轨迹变化,出现髌骨半脱位或脱位。

图片

如果股骨外旋过大,则出现屈曲间隙不平衡,出现内侧间隙张开。

图片

所以,争取做到屈曲间隙 内外侧间隙都平衡

图片

所以,就要确保切除骨头的厚度和安装假体的厚度一致。

图片

常用间隙平衡方法有两个:测量截骨法(抱髁法,见上述)、间隙平衡法(不考虑其它,只考虑屈曲和伸直间隙是否平衡)

常见屈伸间隙不平衡处理原则

图片

最后,关于为什么胫骨假体要外旋。

图片

胫骨假体旋转不良会出现:①垫片立柱磨损②膝周组织处于扭转状态,出现膝疼痛,膝关节僵直③髌骨外侧半脱位,外侧髌股关节磨损

④髌骨轨迹偏内,胫骨内旋,内八字步态

图片

(上图:腓骨头重叠太多,提示拍片时胫骨处于明显外旋位,而此时仍可见较大部分的胫骨假体内侧部分,提示胫骨假体装在内旋的位置)

文献提示,胫骨假体内旋是导致膝僵直的重要原因。

术中如何确定胫骨假体的外旋?

Akagi线(后叉韧带止点-髌韧带内侧缘)

图片

影像学测量结果提示Akagi线是最接近胫骨平台的旋转轴
②胫骨结节中内1/3(最常用)

图片

由于胫骨结节解剖变异较大,容易出现偏差。
③自然伸屈ROM
安装股、胫骨假体试模,在膝关节作最大屈伸活动后,于伸直位下定位胫骨假体旋转的自然功能位。
缺点:准确性、稳定性差,易于导致胫骨假体的过度内旋放置。
④踝关节中点 第二跖骨

图片

缺点:受胫骨扭转畸形变异影响。
最后,到底如何确定胫骨假体的外旋?(建议:多种参考,最好得出相同的结果;测量结果冲突时,使用ROM法,用股骨来定位胫骨的旋转对位更可靠。)

三、术后并发症 康复锻炼 效果评估

1.术后并发症:

1)深静脉血栓形成(Virchow三角)

①血流缓慢(麻醉导致血管扩张,卧床导致肌肉松弛)
②静脉壁损伤(高渗、药物输液的刺激,止/驱血带、术中反复屈伸肢体等物理损伤)
③高凝状态(高龄、围手术期液体管理不合理)

临床表现及检查:

局部症状: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
严重后果:肺栓塞等
辅助检查:彩超(首选)、静脉造影、CTA
D-二聚体: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低于500ug/L可排除诊断
诊断DVT时,应同时考虑有无PE存在。

DVT预防及治疗:

①基本预防:勤翻身,术后抬高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多饮水
②物理预防:足底静脉泵,下肢充气加压,弹力袜
③药物预防: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Xa因子抑制剂、维生素K拮抗剂
④治疗:抗凝(低分子肝素)、静卧(防止血栓脱落)、溶栓(静脉滤网保护下)尿激酶、链激酶等、手术取栓(介入、切开)。

2)术后感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假体无菌性松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4)假体周围骨折

图片

图片

2.术后康复锻炼

图片

图片

术后康复实施方案(ROM,Range of Motion):

①术后1-2天:屈膝练习,每组2-3次,每天4-5
②术后7-10天:ROM强化训练,包括扶墙下蹲、床旁屈腿等。
③出院前ROM目标:伸直5°,屈曲90°。

图片

CPM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图片

肌力训练

①术后1天: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训练,持续5-10秒,间隔3秒,每组30-50次,每天6组)
②术后2天:直腿抬高(每组10-20次,每天6组)
③术后7天:踮脚尖、床旁坐着抬腿、扶墙下蹲站立等

图片

下肢水肿康复治疗

①踝泵
②肢体气压治疗
③抬高患肢
④尽早下地
⑤冰敷
⑥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训练(持续5-10秒,间隔3秒,每组30-50次,每天6组)

术后出血的处理:(术后12h内出血量<400ml为正常,如果12h内出血量超过1000ml,则需重视)

①氨甲环酸静注,凝血因子或血小板成分输血
②关节制动,停止训练
③膝关节固定在屈曲40-70°
④弹力绑带包扎
⑤关闭引流管
⑥停用抗凝药物

3.术后效果评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内容来源:茶饮有益,此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代本公众号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