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忘蹉跎岁月

 wzhn2cqybjfbp2 2024-04-14 发布于河北

            ——美篇朋友老康速写

     值此三八,说一说美友老康。

    年逾70,算不得垂垂老矣,进入古稀之年,却是铁定事实。

       一介老妇,当是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除此外他事一概不管。

    但她却偏不。那些离城别家的日子、那些苦难的山乡岁月,如刀刻一般镌刻心底,她始终难以忘却。她不满足于仅仅一日三餐的家务琐屑,她总是以自己的亲历,呼唤人们对苦难的记忆。

    那个并不风雨如晦的年代,红旗下生,春风里长,该有多少青春梦想的诱惑撞击心房。未来一片光明,前程一片锦绣。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医生、教师等多种玫瑰色的梦想如梦如幻,频频招手,但伟人一声号令,她和她的同学们,包括她的弟弟们,被时代的大潮拍打在遥远偏僻的山村,告别京城,离开温暖的家庭和父母,独自一人去抵挡知识的贫瘠与肉体的磨难还有果腹的奢望。

    那个时候的她,不明白上山下乡意味着什么,她主动报名,还动员别人一同去,崇高的理想召唤着她,就连工宣队队长好意挽留她,让她插队京郊方便照顾家人,也被她婉拒。

坐标,山西晋南,虽然没有北大荒的天寒地冻,没有南疆橡胶林的暑气,但那一片黄土高原,却足足埋葬了她六个春秋。

    那是一段没齿难忘的刻骨铭心的记忆!没有知识滋养,没有亲情抚慰,没有鲜花簇拥,只有简单单调日复一日的劳作,维持最起码的生存劳作。在乡村,她担任过团支部委员、民兵副连长,以及广播员,但她从来没有把那些看作是什么大有作为的佐证。

     所有的困惑与迷茫都只能默默吞咽,所有的困苦磨难都只有无奈无助的承受。

    终于,当千万个所谓知识青年成为面黄肌瘦肤色黧黑的村民后,当云南建设兵团返城请愿惊动了高层,如后浪推前浪,她所在的山西知青接过“返城回京”的大旗,为结束罪恶的上山下乡政策收官一个完美的豹尾!

    她身处其中,没有弱女子的惧色,坚定的走在前沿,勇敢发声!她没有辜负那个时代!她所做的这一切《中国知青事典》有过记载,为此还接受过记者采访。

    当所有的苦难成为过去,她没有也无法选择性遗忘。她用她不输七尺男儿的巾帼之身,坚持不懈的发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苦难绝对不能用来歌颂溢美!她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告诫那些受过苦难的同龄人,同路人,绝不能继续被愚弄,被玩弄。必须深刻反思那场史无前例的灾难给这个民族带来的无尽伤害!

    我们相识在美篇,彼此都对包括知青政策在内的文革浩劫深恶痛绝,深信文革必须彻底否定!文革知青下乡,只有全部苦难,没有半分功绩。一些人包括为数不少知青在内居然声嘶力竭高歌《我们这一辈》“青春无悔”,让我们痛感:为什么明明白白贻害无穷的知青下乡得不到深刻的反思,反倒被人歌颂,岂不咄咄怪事!

    老康身体状况不太好,患有白内障、高度近视、血糖高等多种疾病,给阅读和写作都带来不少困难,但她始终像一个热血战士,嫉恶如仇,不顾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依然通过多种渠道唤起人们对知青往事的记忆,呼喊对文革痛彻心扉的认真反思。受限于言说环境,许多要讲的话困难阻碍多多,她就尽量保持平和理性,或者咏物言志,不动声色,却又明白无误的传递信息,让人们不要误入历史认知的迷途。

    在美篇,她活跃在“知青岁月交流地”,频频发文,每每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或者知青聚会、或者老照片睹物思人、或者游园畅想,总之,从各种看似不经意的角度,轻描淡写,提醒人们不忘旧事,追溯苦难根源,防止历史重演。为此,获得无数美友肯定赞扬。往往一篇看似无关痛痒的小文,却获得七八千甚至过万的点击。人们赞誉她知性、优雅、洞见。

    老康年逾70,已然进入老妇人序列,但却没有老态龙钟的暮气沉沉,依然保持思维的活跃与敏锐,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爱憎分明,毫不含糊。

    如此一位受过文革磨难的老人,对于清算文革,没有个人恩怨,唯有对民族国家未来的忧思,寄希望于国家和民族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不正是我们这一代曾经历经痛苦又保持清醒认知的受害者应有的品质吗?

    值此三八,遥祝老康身体康健,节日快乐!

    注:图片转自美篇

和采访记者合影


美化中

当年共同去北京参与反映情况的代表


美化中


美化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