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哥(3)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一个人走上文艺之路一定有另一个人熏陶了他。

    大哥小时爱上文艺,受我小舅影响最重。

    我到现在还能想起小舅年轻时的样子,一脸米粒那样的小雀斑,满口地道的东北话,对人多是嘲讽之笑。

    小舅妈是省黄梅剧团演员,很漂亮,岳西人,小舅在合肥上大学时将其追到手。

    在中苏友好时学俄语,关系破裂时大学毕业,无论如何都是糟透了的事情,小舅毕业后被发配到黑龙江林口林业局,这对一向内心烂漫和无比快乐的小舅是个大刺激。

    从此他的主要任务不是上班,而是逮空就往小舅妈身边跑,把钱都铺到千里迢迢的铁路线上。

    脸上的讥讽之笑也因此定型。

   小舅是个很有眼光的人。

   东北的红松是稀有的珍贵木材,材质轻软,结构细腻,纹理密直通达,形色美观又不容易变形,而且耐腐朽力强,是家具制作的上等木料。当时将红松定为管制物品,不准私自带出。

   小舅就将红松做成一个个面料厚实的大木箱,胡乱涂几笔油漆,每次回来带一个。

    我们家后来做五斗橱、大桌子的料,都有红松的美貌。

    我未曾见过姥爷、姥姥,他们去世得早;大舅是志愿军汽车兵,复员去了滁州。

    我小舅跟我娘长大,到考上合师院前。

    小舅吹拉弹唱拿起来摆弄摆弄就会,学习成绩也不错;他捏住鼻子都能发出吉他音,阿尔巴尼亚的电影插曲《赶快上山吧游击队》,就是他捏鼻子当吉他弹的代表作。

    我大哥从小就被小舅熏陶得爱上吹拉弹唱,没跟谁学过,就是自己捯饬着玩,玩到了蚌埠很著名的“红代会宣传队”。

   蚌埠红代会和蚌埠红小兵一样,名气很大。

    那里面出过不少人才。

    淮北就有几个蚌埠红代会培养出的高手。

    你像来淮北的赵士军、高华康,都是当年红代会的,和大哥关系极好。高华康到现在一见都“小四、小四”的喊我。

    赵士军做过淮北歌舞团团长。

    我印象深的倒不是他的舞蹈,他一手二胡拉得简直是泣鬼神的水平,旁边围着几个漂亮的女粉丝;高华康倒是跳舞出身,几届淮北市人大常委,人民医院副院长位置上退休。

    大哥的玩伴不仅是蚌埠市中学生文艺舞台的腕儿,他能和蚌埠二中足球踢得全市有名的朱皮克也玩成铁把。

    大哥人伶俐,待人却极厚道。

    我娘是个欢性子,气派人,大哥的朋友进门都当自己的儿子待;他们在我娘跟前可以嬉皮笑脸,到了吃饭点坐到了就吃。

    那个要粮票的年代吃饭可是大事。

    朱皮克家是渔民,父亲跑船,他就常住我家,一直到上班。

    他心细,在球场上善用个子矮、目标小的优势,突然加速插出破门,他的瞬间爆发力、速度惊人。

    在我们家皮克算是个厨师,炒出菜来特别香。我娘就骂他败家,一个月的油定量,半个月不到就要被他用完。

    皮克心野,老惹事,七六年他弄本《天安门诗抄》到处传,被办了学习班,我娘就天天托人打听情况。

    我现在想,大哥那帮人其实也是在弄文化,一些青春期孩子凑一起,在革命的真空与单调中调制出斑斓的色彩来。

    这个意义我也是在后来才体会到。

    我喜欢文艺、文字就和大哥以及大哥的玩伴有关。

    除了文革歌曲、样板戏,我听的第一首“民谣”是知青歌曲,大哥他们没事就哼唱,我记住了。

    歌词大概是:“队长一打铃,干活了,同学们起了床,拿起了锄头,和贫下中农下田忙;敬爱的毛主席,敬爱的毛主席,但愿你老人家早日发号召,把我们统统抽回工厂去。”

    歌词记不全了。

    那曲调简单而懒散,字句浅白而直接;实则是对假大空的文革语言的对抗和逆反,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真相翻个底朝天。

    我听到的第一首“流行歌曲”也是大哥他们传播的,歌词大概是上海知青所作,里面有上海腔,叫《护士之歌》。

    歌词大约是:“春夜是多么宁静,晚风是多么凉爽,是谁呀穿着那白色的衣裳,站立在窗前,轻轻放下阿拉窗帘,遮住了美丽的目光”等等。

     它的曲调缓缓而往复,有一种青春的萌动与浪漫,绝对和文革主流格格不入;充斥着的暧昧情味,对青春期躁动而又闲散到发疯的知青绝对有杀伤力。

     后来据说那“民谣”作者因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炼红心的英明决策而被抓,《护士之歌》被定为黄色歌曲。

    当然,他们也传“封资修”的东西,《红与黑》那类书我在文革期间就看过,很多书都是瞅大哥的闲空翻着看。

    也有影响极不好的书。

    有本郭沫若的传记,叫什么我不记得了,郭老说他六七岁摸着成年女人白皙而柔润的手就有蠢蠢欲动的感觉,恰好偷读时我十岁,这个细节让我面红耳赤,和女同学彻底保持距离,碰到女孩子手火燎似的弹开,脸就通红,弄得女孩子莫名其妙。

作者相关文章

每个男孩心里都藏过扎着蝴蝶结的小女孩——蚌埠有条华盛街(2)

我那遥远的葡萄园(2)——《淮北往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