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者,品行也。

 知本学社 2024-04-14 发布于山东

德者,品行也。
我们时常说德,不论工作、生活,还是为人、处事,德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德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非常抽象,不容易具象,因此难以把握。
在我的理解中,德固然是一个高度概括、抽象的概念,但也是非常具体、形象的。在不同的事物上,在不同的环境中,德都有其不同的表现。但是,不论其表现如何有差异,总是离不开这两个方面:品、行。
品,为一个人的内心,表现为层次、境界、格局;行,为一个的所作所为。品行即是身心。二者合二为一,则德与实符,也就是德与位配;二者不相合,则德不符实,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德不配位。德与位配,定呈吉祥;德不配位,定有灾殃。
为什么说品行就是身心?品行即是德?
一个人内心无妄,外行不欺,就是诚实。诚实为德。
一个人内心无偏,外行不亲,就是公平。公平为德。
一个人内心无邪,外行不妖,就是正直。正直为德。
一个人内心无骄,外行不傲,就是谦虚。谦虚为德。
等等。

因此,儒家说修身。若要修身,则需正心。修身就是一个人所作所为,正心,就是将自己的品性不断提升。二者同步,这个人就必然有德。
君子思不出其位。思,就是心之所向;位,就是身之所处。所思所想,离不开自己的具体条件,就是德。
古人说:智小而谋大,力轻而任重,能低而位高,都必定导致灾殃。秦宰相李斯听从了赵高的意见,违背了秦始皇立扶苏为二世的诏书,改立胡亥为二世,结果被赵高腰斩于市;纸上谈兵的赵括,不懂得实际带兵打仗,被坑杀四十万。这些故事都是德不配位的表现,结果便是灾殃。
一个人,时时把持自己的内心,约束自己的行为,身心不二,品行合一,就是一个有德的人。这个人有德,必然遇难呈祥,逢凶化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