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无意说了句“不雅之言”,却流传了2500年,成了老师口头语

 yyb168336 2024-04-14 发布于福建

       前言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时候一个人的一句言论可能会因为其不经意的性质而成为流传甚广的谚语,甚至成为后人口头语的源泉。这就好比我们耳熟能详的孔子,那位被尊奉为圣人的古代智者,居然也在言谈之间不经意地流露了一句“不雅之言”。
       这句言辞,不仅成为了一种历史的巧合,更在2500年的岁月中传承下来,成为老师们口中的常用语。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句话,它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千年,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呢?


       宰予慕名求学,聪颖过人又难教
       宰予生在一个功名显赫的家族,他的高祖曾是齐国重臣,后来家道中落,搬到鲁国居住。宰予继承了祖辈的才华与骄傲,他好弈论、擅辩论,狂放不羁,不拘一格。
       他听闻乡里来了个私塾老师,学问渊博,言谈举止都如执法君子。宰予本不屑与他为伍,奈何四周的人都说,孔夫子讲起古文和礼仪来头头是道,实在令人敬佩。


       宰予起了兴趣,索性前去听听。他本以为这就是个迂腐之徒,想必讲起课来定然枯燥乏味。哪知一上台,孔子便滔滔不绝地说起了周礼和商汤渊源。宰予精神为之一振,心下暗想:“原来是个会说话的!”
       孔子也注意到了这个少年,他举止大方,目光灼灼有神,与其他庸庸碌碌的学子截然不同。孔子清楚,自己的学说能否流传开来,端赖这些后学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心中暗喜:今日一定要将道统传给这个聪明的孩子!于是,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就这样相遇了。


       宰予聪颖过人,又难教
       宰予的天赋确实非同一般。他记忆力惊人,几乎是孔子说的每一句话都能牢牢记住。更难得的是,他总能在老师的陈词滥调中抓住要害,发现一些漏洞或矛盾之处。
       “老夫子说'仁’如水,甘霖普洒。但水可以浇灌庄稼,也可以淹没村庄。'仁’的标准如何度量?它真的百利而无一害吗?”宰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孔子都不禁长叹:“忒敏而好辩,非夫子所能及也!”
       面对这般难题,孔子也从未懈怠。他耐心讲解,举证申说,一问一答,两人竟然就这么讨论到黄昏。其他学子早就神游天外,脖子都酸了,只有宰予还精神奕奕,一副不解之谜誓不罢休的架势。这天回家的路上,孔子脸上尽是难得的喜色。他暗忖:天下英才,就在我门下!


       孔子思路开阔,宰予睿智果断
       第二日清晨,孔子照例讲起古代丧葬之礼来。他强调父母去世后要守孝三年,这是身为儿子应尽的重要义务。语气一本正经,丝毫不容质疑。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清亮的声音插了进来,孔子脸色一沉,他立刻认出是宰予在发问。这少年从不吝啬自己的意见,常常一句话就能指出老师逻辑上的破绽。今日他的问题似是而非,却又直戳要害,让孔子一时语塞,竟答不上来。
       旁边的学生忍不住发话。宰予却不以为然,笑吟吟地接着说:“人生有时,制度不合时宜,就该改啊。”然后抱着手中的书卷,自顾自地走开了。这少年的胸襟和眼界,让孔子又惊又喜。他暗想:到底是我眼光毒辣,收了个这样聪明通达的徒弟!


       宰予惯于贪睡失人意
       然而,聪明是一回事,品行就是另一回事了。这几日孔子发现,宰予有些异于常人的小毛病,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懒!这天听课时,宰予靠在椅子上,两眼时不时地眯起来。孔子见状轻声提醒,他这才勉强睁大了眼,挺直腰杆。没过一会儿又开始打盹。
       他大大地打了个哈欠,压根没有掩饰的意思。孔子无奈摇头,让学生们叫醒他。宰予这才睁开朦胧的睡眼,一脸的不耐烦。
       一天天的,宰予睡觉的情况愈发严重。今天上午,他竟然趴在桌上睡得打起呼噜来。孔子好言相劝,他立刻横眉冷对;严肃警告,他置若罔闻。


       这昏昏欲睡的样子实在影响上课秩序。再看他手一松,书卷“啪嗒”落到地上,惊醒了左右的人,孔子终于忍无可忍,怒斥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一时间满堂寂静。宰予像是没听见似的,依旧睡得安稳。不得不说,这句评论在当时的环境下是相当没有风度的。身为老师,孔子的话语权威性太强,这一句怒斥无疑是在当众羞辱人。
       其他学子也都愕然失色。他们暗想:师父平日里和和气气的,怎么今天这么激动?难道宰予犯了天条不可宽恕之罪?这真是前所未有的场面!气氛一时古怪而尴尬。


       老师真言点醒学生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看似怒斥的话,其实道出了孔子的无奈与期许。他不是真的看不起宰予的才华,相反,他比谁都希望这棵材木成材。只是宰予性子放荡,又懒于进取,让老师深感无力。一位老者的叹息,也不过是希望晚辈听进劝告,勤奋向上而已。
       这次事件过后,宰予逐渐察觉到自己的问题。他开始反省,努力克服懒惰的毛病,并在孔门受业十余年。后来说起这事,宰予感慨地说:


       “我生来目空一世,不知老师的苦心。幸而那一句话点醒我,使我茅塞顿开。现今看来,那句评论实是一片父爱之言。”
       而这句看似怒斥的话,也被后人奉为心灵鸡汤,成为代代相传的教诲佳话。因为作为一个教育者,谁也难保自己不会在学生面前情绪激动时说出真情话。孔子暗自欣慰,他知道,自己一片苦心并没有白费。宰予终将扬眉吐气,成就一番事业!


       千载弘扬的真情话
       时过境迁,二千多年过去了,孔子那句脱口而出的评论依然深深烙印在老师的口语之中。因为作为一个教育者,谁也难保自己不会在学生面前情绪激动时说出真情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看似不雅的比喻,或许恰是孔圣人对后学满怀期许的真意流露。
       我们不妨放宽心胸,欣赏这则千古流传的佳话。区区一句义愤填膺的真情之言,又何必苛求圣人无私无我?
       这句话如一粒种子,在历史长河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滋养了无数书生的心灵,启迪了无数求道者的智慧,激励着一个个“朽木”勇敢地展现自己的光和热。


       结语
       宰予后来也顺利地完成了孔子对他的期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仕途,为老师争了面子。孔子欣慰地想:莫说一句话,就是受些委屈,这也是他那三千学子应当历练的。
       毕竟修身治学乃是一生之事,任谁也难免举步维艰。只有磨砺出来的真金,才能熠熠生辉,温润如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