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敦煌·匠心】珍贵图片中的历史——常书鸿初到敦煌的照片考证

 阳关残雪 2024-04-15 发布于甘肃

文 / 常嘉皋

2024年4月6日,是我慈祥的父亲常书鸿诞辰120周年。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里,缅怀父亲经历艰难曲折的道路,经过努力奋发,保护敦煌、宣传敦煌、得到祖国和人民称赞的一生,是有意义的。在我父亲的一生中,1942年是一个重大转折。父亲做出重大决策,到敦煌去,从此改变了他之后的人生。

“1942年8月,重庆报纸上公开报道了'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即将筹备成立的消息,公布了筹备委员会委员名单,由七人组成。陕甘宁青新五省监察吏高一涵任主任委员,常书鸿任副主任委员,王子云任秘书,张庚由、郑通和、张大千、窦景春等任委员。”上述文字见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常书鸿著《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该书P41—42页)。经过半年多的筹备,父亲毅然决然地于1943年3月与同事前往西北边陲、大漠戈壁深处的敦煌莫高窟,领导筹备并负责组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44年元旦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父亲担任首任所长。  

1943年3月父亲到达莫高窟后,见到了同是筹备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张大千委员,对于张大千,我父亲在《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书中这样描述道:“记得画家张大千在1943年初离开莫高窟时,半开玩笑地对我说: 我们走了,而你却要在这里无穷无尽的研究保管下去,这是一个长期的——无期的徒刑啊!”

 关于这段历史,图片很少。用图片的解读来说明这段历史的更少。我在收集整理资料时,有三张照片引起了我的关注。

1(31063098)-20240406124513_副本.png

图片由《当代敦煌》提供  

这张图片是1943年,拍摄于甘肃的榆林窟,我求助了《当代敦煌》微刊的张慧绮老师,她给我提供了一张相对能看到人物轮廓的图片,参加合影的大人和小孩多达23人。在那个年代,处在偏僻的西北边陲,能有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实属难得。我在网上检索到很多有关这张图片的人物介绍,只提到了常书鸿、张大千、向达。

我专门询问并请教了我的好朋友卢夏,他说:“我上中学的时候父亲就讲过'中央社’请罗寄梅在瓜州敦煌拍摄洞窟的往事。”根据他的讲述,辨认出18人。

2(31063100)-20240406124515_副本.png

图片由《当代敦煌》提供

大体位置是左起:张心智(张大千之子)、罗寄梅、卢善群、刘力上、刘先(罗寄梅夫人)、杨宛君(张大千夫人)、史岩、杜杰林遣、张大千、常书鸿、高一涵、谢稚柳、向达、裕襄(张大千聘用的喇嘛画师)、三智(张大千聘用的喇嘛画师)、昂吉(张大千聘用的喇嘛画师)、夏吾才让(张大千聘用的喇嘛画师)、肖建初等。

卢夏是卢善群先生的儿子。照片上每个人的具体位置,卢夏都用白笔标注了出来,并告诉我说:“张大千从青海塔尔寺请来五位喇嘛,其中有四位画师(昂吉、裕襄、三智、夏吾才让)和一位小喇嘛(杜杰林遣)”。

我要感谢卢夏,他将珍藏的他父亲的珍贵资料提供给了我,特别是《敦煌考古通信--向达》,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也丰富了我文章的内容。

3(31063102)-20240406124518.png

1980年南京师范学院编印的《文教资料简报》总第107、108期封面

 1980年,向达《敦煌考古通信(二十九封)》由南京师范学院《文教资料简报》总第107、108期首次编印。

4(31063106)-20240406124523.png

《敦煌考古通信--向达》影印件     

《敦煌考古通信--向达》的编者按这样写道:向达(1900-1966)是一位中外知名的历史学家。1942年9月至1943年5月,曾参加“中央研究院”组织的西北史地考察团,任考古组组长,去敦煌一带进行实地考察。

在敦煌期间,向达曾与友人曾昭燏通信29封,信中详细介绍了沿途见闻和考察经过。……

卢夏说:“书中用笔画过的线条是我父亲勾画的有关内容。”

5(31063104)-20240406124520.png

《敦煌考古通信》中记载:向达于一九四三年四月一日在莫高窟写给曾昭燏的信中提及:“敦煌艺术研究所常书鸿偕高一涵诸人于廿七日抵千佛洞……”

向达在这封信里明言:常书鸿和高一涵是1943年3月27日到达莫高窟的。

6(31063108)-20240406124525.png

向达一九四三年五月一日在莫高窟写给曾昭燏的信中提及:“达定于五月六日乘车赴安西,转万佛峡,在彼留一星期,至十日即返敦煌,整理结束一切。……张大千、常书鸿亦去万佛峡(又名榆林窟),有安西驻军派队保护,安全无问题。” 

向达一九四三年五月十五日在莫高窟写给曾昭燏的信中提及:“得知张大千氏已于八日赴万佛峡。(张氏之子及其门人、喇嘛等,于上月卅日自千佛洞乘骆驼迳赴万佛峡,由敦煌驻军派兵一排护送。张氏诸人则乘六日班车赴安西(今瓜州)。十二晨九时发安西西门。(此行教部艺文考察团之卢君亦同往……)十四日泛游各窟一遍。……今日起复逐窟为之纪录,拟于十九日纪毕,廿日返安西,廿三日班车回敦煌。……在安西遇到'中央社’摄影部主任罗寄梅(长沙人)夫妇及摄影记者顾廷鹏二君,受敦煌艺术研究所之托,拟遍摄千佛洞各窟壁画,携带材料甚多,计划工作半年,今日亦抵万佛峡,大约于六月三日班车赴敦煌,如能为千佛洞、万佛峡留意一详细记录,诚盛事也。”     

8(31063117)-20240406124532_副本.png

 1943年4月下旬,拍摄于莫高窟洞窟前,左起:卢善群,常书鸿,罗新之。图片由卢夏提供。

这张1943年4月下旬拍摄于莫高窟的图片是卢夏珍藏的,首次公布。左起:卢善群(常书鸿为卢善群就读国立艺专时期的任课老师。1942年卢善群从国立艺专西画系毕业,7月中旬加入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至翌年7月,在一年多时间内,在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玉门关、酒泉、兰州等地,临摹绘制了诸多壁画,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并获得大量实景速写。)常书鸿、罗新之(1906-1990,著名国画家。1938年拜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为师研习中国绘画艺术。1943年春,奉张大千先生之召,只身一人历时一月零三天赶赴敦煌,但张大千及随行已离开。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先生陪同下观录敦煌壁画—摘自《百度百科》罗新之简介。)

9(31063116)-20240406124528.png

1943年4月下旬,拍摄于莫高窟洞窟前,左起:向达,卢善群。图片由卢夏提供。

这张1943年4月下旬拍摄于莫高窟的图片是卢夏珍藏的,首次公布。卢夏说:“这张我父亲和向达的合影是同时在莫高窟照的,时间在罗寄梅和顾廷鹏到榆林窟之前。我父亲和向达同行,从莫高窟到榆林窟后就一个人回兰州了。我父亲去敦煌带了两架相机包括三角架。”

上个世纪40年代的往事很少有人提起了,如今,我特意整理了出来,让世人皆知,也感恩父母的在天之灵永远激励着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24年4月2日

于敦煌莫高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