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学习成绩拔尖,却患上抑郁症?这几种父母要反思一下自己了

 IF枕边育儿 2024-04-15 发布于山东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室副主任徐凯文此前对北京大学大一新生进行调查后发现,有60.4%的学生出现或轻或重厌学心理,而40.4%的学生更是认为“我不知道为什么着”、“人生没有意义,我想放弃自己”

谁能想到,在大众眼中已经考入北京大学的“天之骄子”们面对大学生活却如此消极没有了外力,竟变得如此消极厌世

《解放日报》曾报道了一些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们的故事,引发无数家长的关注,因为这些孩子无一不是品学兼优“别人家的孩子”

一名就读于北京知名中学初二女孩子羽羽,一直以来不仅积极乐观性格活泼开朗成绩一直是班级第一。而且,学习态度非常端正,从来不用家长、老师督促,总能自己主动、认真学习

只是,到了初二下学期,羽羽宛如变了一个人放学回家不再与爸妈聊天,直接把自己关在房间内。

据爸妈所说,有时为了搭话,他们看到女儿在房间独自做作业,便像以前说一些“学生应该认真学习”、“没有哪个爸妈不爱认真学习的孩子”等。

而孩子却开始朝他们怒吼我不认真学习你们就不要我了”、“我不考第一,你们就不会爱我”。

老师经常向他们反映称,羽羽在学校突然变得孤僻、不爱说话,对同学们主动搭话表现出排斥,同时成绩明显下降上课走神更是常态

原本还以为女儿只是进入青春期情绪不稳的父母。彻底慌了。在老师的建议下,连忙带女儿到医院心理科咨询

医生与羽羽进行一番对话,又结合她的近期“异常表现”后,诊断她患有偏中度的抑郁症,需休学一段时间进行休整

你们是不是已经离婚了”,面对医生的询问,夫妻俩非常惊讶。尤其是按离婚协议已经需要搬出家门的爸爸更是不解:“我们确实已经在前2个月领了离婚证,但为了不影响女儿的情绪,我们可是很努力瞒着,现在还照常住一起呢!”

医生却告诉他们,其实早在2个月前羽羽就已经无意中看到父母的离婚证,再回想从小到大爸妈一直向她强调爸妈只爱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成绩不好就不是好孩子”的思想,让她十分担心爸妈离婚后便会抛弃她,故而只能一直逼迫自己刻苦学习压力焦虑不断增加。

越是如此,学习效果越不理想,如此恶性循环之下,最终导致她逐渐患上了抑郁症

这几种父母要反思自己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 ~ 2020年)》显示,中国青少年中,至少有24.6%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且大多数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而究其原因,与父母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采取打压式教育

有句话叫“棍棒之下出英才”,而根据调研工厂2021年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88.61%网友表示曾遭受过父母的“打压式教育”,其中65%能考入名校找到不错的工作的人认为,自己并不会感恩父母的教导至今回想成长时光依然觉得压抑、痛苦

无论多么努力获得多么优异的成绩成就父母总是“挑刺”、“打击”,或许父母是为了防止孩子骄傲自满,但也无形中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不断施压

2、总是给予过高期望

青少年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认为:“现今的教育主导位置并非孩子早已变成了家长,不管是进入名校还是社会中上层,大多是家长的期盼,但压力还是放到孩子身上。”

社会结构来看,金字塔中上层占据人群的四分之一剩余的人基本都是普通人。而家长们未找到孩子的优势的情况下,过度施压与催促,只会令孩子过于痛苦地成长身心健康难以保证

3、过于强势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学者们在《积极心理学学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越是强势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暴躁易怒、同样强势等,且长大后幸福指数也会偏低

每晚学习至10点、周末奔走于各种辅导班等,许多家长通过“玩命鸡娃”顺利将孩子送入重点学校。然而,孩子回忆不起自己有何属于童年玩乐的事情只懂得学习,甚至没有兴趣爱好

而这一切,都因为家长们严格管控孩子的每一刻,不仅是学习,包括生活、人际交往等,失去自我与自由

别只顾着学习成绩了


心理专家武志红坦言:“抑郁症越来越年轻化,家长的教育逃不了干系。”

首先,注重给予孩子正面鼓励。

根据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可知,足够的正面鼓励可以给予一个人更强的信心动力,让他敢于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是自己最亲密也是最信任的人,来自他们的鼓励更具说服力,让孩子增强自信,变得积极向上、开朗、勇敢

其次,时刻给予肯定。

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可以影响他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所谓父母对孩子的评价最常见的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肯定、夸奖,哪怕再小的事情也要不吝于表扬。比如,孩子提前完成了学习任务,立即夸他“你真棒!通过认真、专注,提前完成了作业”。

同样的,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不仅要给他足够的激励,以理解、包容的心态与他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采取责骂、贬低的方式给孩子增加压力

最后,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iiMedia Research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度工作日中54.4%的妈妈每天陪伴孩子的平均时长4至5个小时61.7%的爸爸平均时长不足3个小时

不难看出,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不算长,再减掉玩手机、做自己的事情等,孩子能与父母沟通的时间十分有限

但不管是了解孩子的心理还是情绪变化等都离不开语言上的交流交换彼此的想法,不仅能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成长情况,也能让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以完全信任地告知家长得到及时帮助

枕边育儿寄语:


现如今中国10至22岁患有抑郁症人数越来越多,与全球1.3%的患病率基本持平。而大数据更是显示,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中,成绩优异的占比更大。所以,家长们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心理健康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