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灸法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研究概述

 dolphin212 2024-04-15 发布于江西

脊髓损伤(SCI)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上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正常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是一种严重致残的中枢系统疾病,属中医学痿证、体惰范畴。尽早地介入康复治疗有助于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各类并发症的治疗。现将近10 年灸法治疗SCI 的临床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1 灸疗方法
1.1 直接灸

王艳玲等以直接灸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外伤性截瘫49 例。取大敦、中冲、足窍阴,隐白、少冲、厉兑,离阳、至阴、关冲,以上3 组穴位交替使用,用小麦粒直接灸,每天1 组,每组灸3 壮。结合中药熏洗千斤拔、五爪龙、艾叶、当归等煎汤熏洗60 min,每日1 剂。每天治疗1 次,2 个月为1 疗程。治疗效果:痊愈9 例,好转34 例,无变化6 例,恶化0 例,总有效率88%。所灸穴位皆为井穴,直接灸井穴可奏调理气血、温通督脉之效。

1.2 艾条灸

冯晓东等以重灸法配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38例。取穴百会、关元、命门、足三里、阴陵泉、八髎等,采用温和灸,每穴灸至皮肤潮红,以不起泡为度。每日上午1 次,治疗6 d,休息1 d,以42 d 为1 疗程,并配合每天间歇导尿治疗。治疗组38 例临床总有效率97.3%,对照组38 例总有效率78.9%。两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变化比较和尿中白细胞阳性例数,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 0.05)。重灸诸穴使三焦气化有权,膀胱开阖有度,可明显改善膀胱感觉缺失,有利于膀胱排空及膀胱功能平衡状态的建立。

刘承梅采用艾灸配合间歇导尿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60 例。采用关元、命门、足三里、阴陵泉、八髎等温和灸,每穴灸至皮肤潮红,不强调起疱为度。日1 次,6 周为1 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减少患者残余尿量、改善膀胱容量并减少泌尿系感染概率。

王华云采用艾灸及按压双天枢、中极、关元、气海等穴。结果:经过45 d 治疗,配合艾灸及穴位按压对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建立反射性膀胱有较好疗效。

冯越国以针灸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37 例,采用关元、中极穴施以雀啄灸15 min 作为辅助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5 例,有效8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89.19%。

1.3 隔物灸

余瑾等以隔盐隔玉灸神阙、命门治疗脊髓损伤康复期便秘。结果:该法能较好地改善脊髓损伤康复期便秘,有助于脊髓损伤后排便功能的重建。取神阙和命门两个穴位,连续2 壮,每天1 次。2个月为1 疗程,共治疗1 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排便障碍量表积分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0.00%、90.00%,对照组为13.33%、76.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

陈锡栋等以针灸加中药外洗内服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外伤截瘫,取穴夹脊、背俞穴、曲池、足三里、血海、关元、气海,采用隔姜灸,每日1 次,总有效率100%。

潘文谦等以针灸治疗外伤性四肢瘫,采用肾俞、大椎、关元、中脘等穴隔姜灸以大补元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4 督脉灸

王殿华等以参茸补肾胶囊配以针灸治疗外伤性截瘫60例。治疗组:参茸补肾胶囊,对照组益髓颗粒,两组均配以针灸理疗。针灸治疗采用华佗夹脊穴电针和督脉长蛇大灸。治疗组总有效率91.76%,明显优于对照组60%,并在肢体功能、二便功能方面均有较好疗效。

潘朝等以综合疗法治疗奇阳亏虚型外伤性截瘫40 例。综合疗法包括针刺疗法、药物治疗、电针督脉穴、穴位注射、骶管疗法、督脉长蛇大灸、功能锻炼。从督脉入手,制定了益肾强督、温补奇阳的治疗方法,针刺督脉和电针、穴位注射、骶疗、灸法等治疗临床疗效得到认可。治疗组40 例,基本痊愈3 例,显效15 例,有效19 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本病病机与督脉损伤相关,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督脉长蛇大灸主要起益肾强督、温补奇阳的作用。

1.5 温针灸

秦家超对督脉温针治疗截瘫疗效的分析中采用温针灸。从脊髓损伤节段上方和下方各取督脉一穴(椎间隙处), 沿棘突方向进针,得气后,施以捻转行针,强刺激1 min。然后在针柄上套置市售艾条2 cm,点燃后施灸,每穴灸2 壮,留针30 min。每日1 次,15 次为1 疗程,治疗3 疗程后结果显示:40 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4 例,进步21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87.50%。温针督脉经穴通过神经纤维直接作用于脊髓,有利于温经通络,改善脊髓血液循环,故对本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何兴伟等主要采用益气补肾通督法治疗脊髓损伤性瘫痪,其中取穴夹脊穴、百会、大椎、命门、腰阳关、后溪为主。背部配取五脏俞穴、次髎、秩边、膀胱俞、大肠俞;上肢瘫者加取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风市、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悬钟、太冲、太溪;腹部取气海、关元、天枢、中脘等。以针刺为主,气虚者可加灸背俞穴、命门、足三里、腰阳关、气海、关元等补穴。其余诸穴以平补平泻法刺之。结果40 例中基本治愈8 例,显效12 例,有效17 例,无效9 例,总有效率80.43%。

周文艳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截瘫患者痉挛并发症,针灸取穴:在取双下肢阳明经、太阴经俞穴的同时,取脊髓损伤平面上下夹脊穴、肾俞、承扶、殷门、委阳、承山、昆仑、阳陵泉、绝骨。操作方法:脊髓损伤平面上下夹脊穴斜刺在棘突上,进针2寸,使患者胸或腹部有胀感;肾俞1.5~2.0 寸,施捻转补法,并加灸;承扶、殷门、承山直刺一两寸、委阳直刺1.0~1.5 寸、昆仑直刺0.5 寸,平补平泻,并加灸;阳陵泉透向阴陵泉,绝骨透向三阴交,均施补法。每天分2 次取穴,每次留针20 min。诸穴同用共奏疏通经络、活血通督之效。32 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例,好转29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94%。

1.6 温灸器灸

临床治疗脊髓损伤主要应用温箱灸和温筒灸的方法。

詹乐昌等运用间歇导尿术配合温箱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温箱艾灸法使用自制温箱,选择气海、关元、中极施灸,每次约30 min,每日2 次。结果60例脊髓损伤患者在住院期间经间歇导尿配合温箱艾灸,同时可给予挤压充盈膀胱训练。32例在经过14~30 d 训练(住院期间)治愈,18 例出院后继续通过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其中11 例在3 个月后随访治愈,7 例好转;8 例6 个月随访仍无效,2 例脱失,治愈率71.67%,总有效率83.33%。

范雅芳等以针灸为主治疗脊髓损伤致二便功能失常100 例,采用了温筒灸关元穴20 min 作为辅助,以补益下元、温阳固摄、温通气血。结果尿失常100 例,显效48 例,进步38 例, 无效14 例;大便失常93 例,显效41 例,进步47 例,无效5 例。刘鑫等以针灸治疗脊髓损伤致二便功能障碍83 例,并配合温筒灸关元穴20 min,结果临床痊愈27 例,显效19 例,有效26 例,无效11 例,总有效率86.75%。

此外,孔娟等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艾灸气海、关元穴(温灸箱)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治疗2 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

1.7 关元、中极随年壮灸法

冷军以关元、中极随年壮灸法观察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关元、中极穴上放适当大小及厚度的姜片,将中等大小的艾柱放置姜片上施灸;壮数为“随年壮”,即以患者年龄为施灸的壮数。每天1 次,灸5 d,休息2 d,共灸12 周。结果表明“关元、中极随年壮灸法”能有效改善骶段以上SCI 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尿失禁及尿频症状,减少残余尿量,控制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有良性的调节及保护作用。

1.8 热敏法

张翠蓉等采用热敏法治疗脊髓损伤术后尿潴留2 例。在有扩热、传热等腧穴热敏化现象的中极、曲骨穴施行温和灸,施灸30 min 后扩热透热感消失遂停灸,配合常规护理措施,间歇导尿,每天3~5 次,并鼓励患者自行排尿,灸至第7 天患者有尿意感,经鼓励自行解出尿液约600 mL,灸至第11 天,患者可自行轻松排出尿液,排尿正常。

热敏灸是一种全新艾灸疗法,通过运用特定艾灸方法高效激发感传气至病所,通过经络治疗疾病。通过艾灸腹部热敏化腧穴,起到温通经络、加强传导作用,达到膀胱气化得利、小便自通的目的。可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有效预防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 展望

脊髓损伤是目前棘手的医疗难题,中医针灸的介入为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日后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临床研究以辅助疗法为主,各类综合疗法难以观察灸法干预治疗脊髓损伤的靶点和疗效,不能作为可靠有效的高级别研究文献。

同时,尚缺少针刺和艾灸疗效的对比,各类疗法之间的对比、脊髓损伤后相关并发症的分类研究及有效治疗手段的对比研究。

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对灸法治疗脊髓损伤的随机对照观察,筛选脊髓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选自《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作者:马睿杰,肖婷,孙连珠,朱城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