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圣人”王阳明亲笔家书,已达“神明之境”,书法界没有第二人写得出!

 墨品书法网 2024-04-15 发布于北京

王僧虔曾在《笔意赞》写道:“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孙过庭也说:“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

书法之美重在酝酿意境,跃出个性,实现心与手、法与意、形与神的完美统一,回溯历史上的经典法帖,例如《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等,超脱外形和法度束缚,进入“天人合一”之境。

特别是王羲之的行书,潇洒飘逸、遒劲多姿,可谓达到艺术“巅峰之境”,不过“强中自有强中手”,例如明代“大圣人”王阳明的草书,境界超越王羲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王阳明被贬未开化的贵州龙昌,治理民生途中,他通悟《大学》中心思想,完成“龙场悟道”,创立了“阳明心学”。

据文献记载,王阳明乃王导后裔,继承“家传笔法”,用笔功力不凡,同时独具创新思想,将“心法”与之融合,推崇“笔由心发”、“意在笔先”等观点

他曾自述曰:“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王阳明书写之前,先在心中凝神思考,反锤炼每一笔的造势、变化,追求“书为心画”,下笔舒畅自然,点画超逸多姿、奔放灵动,极尽神采之美。

例如台北故宫珍藏的《五言古诗轴》,达到了“神明之境”,此作又称《别妻侄诗》,乃明正德九年(1514年)的亲笔家书,采用行草而写,共计119字。

仔细观察卷中字体,能看出王羲之、褚遂良的笔意,入纸前凌空取势,效仿了褚遂良,奠定虚和飘逸的基调,之后以顺锋、或尖峰入纸,运笔中锋不断衄挫。

例如卷中“妻”字,“女”字的一横舒畅绵长,侧锋起笔,运笔不断蓄力波动,形成锯齿状的凸起,墨色力透纸背,增强点画内在的沉厚感。

收笔亦是如此,藏锋回顿,尽显稳重扎实,当然也不失灵动活泼之态,笔画间连转牵丝、飞动畅达,章法排布错落起伏,极尽生动、悠然之美。

此等精悍的用笔功力,悠然多变的艺术格调,书法界没有第二人写得出,时常临摹,可以提高用笔灵活性,初步感受“二王”笔法,领悟书法意境之美,利于日后顺利临摹晋唐法帖。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王阳明《五言古诗轴》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此品采用纯手工装裱,还以一款立轴,可以悬挂书房、会客厅等地

对比市面上普通的印刷品,更加细腻还原,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都细节全都端倪可查,原作如出一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