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述历史丨对话周星:塑造艺术教育的传承

 顺其自然h 2024-04-15 发布于北京

“ 编者按

一九九二年,川影从梦想中诞生,它向下耕耘传承,专注而坚定;向上输送繁盛,硕果似星光。从两个造梦家的相信,一代代川影人于此投入,于此联结,成为了上万人的相信与梦想。川影人从未停止过热爱,从未停止过坚持,从未停止过对未来的渴望。

我们邀请到了百位川影亲历者共同回望,他们是川影历史上的筑基者、领航者、守护者、见证者,是他们,令每一份看似平凡的时光熠熠生辉,是他们,让川影有了爱,敬畏和信仰。

邀请你来共同见证,属于川影人的独家回忆。

第二十三期人物:周星

周星 / 人物介绍

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教育部戏剧与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认识川影的五个阶段

罗思(采访者):周星老师好,您现在还能想起第一次见到两位校长,或者第一次听说川影,是什么时候吗?

周星:第一次听说川影,是在十几年前,我记得首先见到的是罗校长。那时候我在国务院艺术学科组工作,其间不断听到不同专家提到川影,让我产生“道听途说”的好奇。坦率说,那时候他们对川影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总体感觉是一致的:在民办高校里,这是一所在西部地区招收影视的、几乎是最大规模的影视学校。最初我就感到很好奇,觉得一定要找机会去认识一下。

后来的一次会议给了我造访川影的机会。我记得当时只见到了罗校长,一位温文尔雅、谦和的校长。当时罗校长向我介绍了学校的状况,希望我能去看看,我表示一定会去。

后来就有若干次会议,尤其是在高校影视学会会议上,我跟罗校长多次沟通交流,也多次进到学校,相对完整地看完了不同校区,看见了川影的多学科建制,设备、学科和专业上的多样化。如果概述起来,第一阶段是“道听途说”的好奇,那第二阶段就是初识学校的惊讶。我当时确实很惊讶,惊讶于学校的构造、硬件设施,尤其是影像设备,觉得这个学校不得了,有这么大的投入、规模和状态。

再后来的一个会议,就算是了解川影的第三个阶段,我很感动。在学校里看到罗校长和黄董事长,从他们不同的发言里能感受到学校对学生的好、对专业建设的认真,以及跟我们所了解的一般公办院校不一样的地方。我过去所了解到这所学校的早期有一些艰难,置之死地而后生,办起来以后倾情投入,再到后来看到了对学校、专业的坚守与拓展,为西部地区办广电的坚忍。

我想说的感动,除了以上的,还通过几个方面。一是跟学生交流。因为之前我对罗校长了解更多,我挺佩服罗校长,为人谦和。有的人也会当面问学校的各种情况,他总是不厌其烦,按捺住性子不断介绍。但我更惊讶的发现是在黄校长身上。学生会称呼黄校长为“黄妈妈”,因为“黄妈妈”对他们学习的鼓励和帮助,对他们安全的关心。二是专业建构、学科建制,还有不断发展的信心。从情感上来说更多的是认可。这种认可,除了学生,还源于我参加过一次学校的校庆。

图片

周星教授参加在川影举行的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

罗思:应该是二十八周年的校庆,高校影视学会的那一次年会吧?

周星:对,所有人都很惊讶佩服。到这个时候就是第四阶段:对学校的高度认可。这次年会的举办再次印证学校对待大型活动的付出。对我来说,办大型电影节这么多年,很容易判断举办的难度和精心与否。专家们都赞叹这次会议安排得成熟、细致入微,接待得不遗余力。

从当初的惊讶到对学校的认可,还有教师这方面的原因。学校有若干去北师大读书的学生,我从侧面知道学校对外出学习、培训的老师大力鼓励,我跟罗校长说老师都挺好,学习刻苦认真。我在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任副主任的时候,我们办了一次毕业作品评选,其中代表北师大的优秀毕业作品,就是川影两位来学习的老师的作品,的确很出色。我自己带过川影几位MFA的硕士,他们对老师的态度折射出学校在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上的鼓励支持。在他们眼里,也依然是受惠于黄妈妈的,过去的情感也保存了下来。这种认识,是从学生角度、老师角度、制度角度,包括我所在的高校影视学会的反馈积累而成的,对学校的认识。现在,我看待川影的观念和认知越来越积极,作为旁观者,这算是我对学校认知的第五个阶段。我亲眼见到学校有越来越好地向前发展的前景,在艺术类院校中,川影能做到的已经做到了。

三十年来,从最初的依附到独立出来,名称、校区、人员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川影越来越成熟了。

优美的川影晨练传统

罗思:您也知道川影有一个晨练的习惯。您走过这么多艺术院校,您怎么看待川影晨练的习惯?

周星:你们的晨练是非常美妙的感觉,也有人问,是不是专门布置的,我说不是,我知道川影的晨练习惯,因为去过几次都看得到。它所折射出来的是一个学校的规则、专业的人才培养、老师的职业感,还有学生对于自己基本功的训练。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还拍了好多照片。

罗思:我记得您也是每天坚持要晨练。

周星:我是锻炼身体。你们的晨练是优美的、有任务的,晨练学生的认真程度和中国最好的艺术院校是一个水平。学生们形成了一个自觉的、良好的校园气息。川影的学生能主动培养自己的自觉性,他们很清楚毕业以后的工作竞争和应聘都是自己的事情,我觉得你们的教育把学校的要求、院系的组织、班级的安排和个人的自觉性这四者结合得非常好。

罗思:是的,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其实我们从毕业之后的就业回访发现,晨练给学生的自律,包括对自己的专业和对自己时间的管理,有良好的影响。

周星:你说得太对了,我特别赞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或者说超越这个良好习惯,养成他人生一辈子的一种素养,受益一生。

图片

周星教授参加在川影举行的经典影片《小城之春》75周年学术研讨会

罗思:是,那天跟邬大光校长聊到,他认为对学生管理严格永远是对的,所以学校一直坚持晨练这个传统,未来可以再做出一些更有意义的尝试。您刚才也提到,您见过不少我们的学生,后来也教过我们的毕业生。您觉得川影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周星:虽然接触不太多,但通过在我这里毕业的川影学生的描述,以及几次会议接触到的学生。第一,川影学生外表靓丽;第二,是沉淀给予他们的自律。靓丽如果是外在的,内在的就是对学校荣誉的情感,待人接物热情且彬彬有礼。其次,我能看到他们那种渴望交流的特点。我觉得学生能具备这些素养源自学校的教育,在外人看来,无论是知识教育的外化,还是待人接物的本能,闪现出来的都是青春的光彩,看到你就会微笑,向老师问好,进电梯的时候会礼让。人是要经过教化的,否则他就是野兽,有知识的人和有教化的人又不一样,有知识的只顾及自己学到了什么,那其实是比较狭隘的;更好的是知道如何和人相处,更多的是要照顾到他人的感受,也就能丰富自己。

我特别认同邬校长所说的话:一定要给予学生有宽有严,否则你进学校干什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爱你就是要严格要求,是为了以后成才,学校的严跟社会的残酷竞争和人际的复杂性相比,是一个难以忘怀的美好。

罗思:是,刚才您说的我特别同意,我觉得就像对孩子一样,所有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但爱是应该有原则的,没有原则,孩子就没有边界。

周星:特别认同。首先,教育是要有要求的,而不是放任。那么要求会形成一种自然的规矩,规矩难道只是为了树立老师的威权吗?不是,它的目的是触发孩子良好的天性和本性,自然形成一种口碑,这个口碑会在校园里口口相传,毕业之后,自然会形成一个传承。毕业生离开学校后会更觉得校园那些气息好难得,自然就会传扬到考生还有家长那儿。这样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这个循环就是好的教育,周而复始。校友们除了维护学校的名誉之外,也会很天然、很本能地去推荐这所学校,这也是好的教育。三十年不容易,形成了这样的氛围,的确对学校将来更好地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未来要走一条坚实的路

罗思:现在全国有类似学科的学校非常多,能看到大家对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国家也在中小学里增加了很多艺术的空间。您有参评过我们的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您对这两个专业是怎么看?

周星:这两专业当然不用说,是王牌专业,经过省一流的推荐,就凸显出它的优势。拿到全国的时候,我们形成一个共同的看法,这两个专业在我们两次评审里都会有,都是当之无愧的。

总的说来,我觉得要坚定紧抓专业,培养人才,在量的基础上要凸显自己的品牌和优势,继续高标准地把你们的优势展示出来。我们要意识到,要用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引进和外出的机会做更多宣传,该有一个往上攀登的趋势。专业要宣传,得让所有人知道;另一个就是多交流。“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平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一无所得。”我们两个突出的专业很好,但是并不意味着那些没评上的不出色,也依然要有重有轻地给予更多的扶持和鼓励,到时候水涨船高,自然会形成本身更大的影响力。

罗思:特别赞同周老师给我们的建议。2022年我们刚开设的一个专业是艺术教育,我想也是未来川影的一个生根的方向,川影以后可以培养更多的服务于社会面的艺术教育老师。未来还可以开启很多的辅修和双选课,更多艺术类的学生可以辅修教育学。

周星:非常好,艺术教育这个东西,也是我的专长,我和中戏的校长一起,在若干年前做高中的课标就是综合艺术,把他的戏剧和我的影视融入。跟你们非常熟的彭吉象老师,确实很伟大,他们把艺术教育做成九年义务制的时候,就完全做成了一本书,我说他太伟大,把我们孤立的高中艺术课标都拓展了。

图片

周星教授参加川影三十周年校庆活动

罗思:刚才我们聊这么多,前面您也提到了一部分,但是我还是想问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您对川影未来有什么期待?

周星:川影未来的发展,首先是要确认在现有的体制里往前走,这是很重要的前提,就意味着选定了这条路 。第二,你们既然费了这么多的心血总结经验往前走,那更要走一条坚实的路,提高质量的路。第三,我刚才已经提到了,在三十周年的时候对外做宣传,让外界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符合时代发展的、让人意外的川影。此外,在内涵上发展,提升学术影响力。


罗思:谢谢周老师。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出品 

原创作品丨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丨口述历史文字组

编辑丨邹梅

复审丨尹丹

终审丨余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