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学早知道,提前为小学做准备的一本书

 记忆的瓶子 2024-04-15 发布于河北

作者|Pinky   来源公众号:记忆的瓶子Pinky

女儿马上要升一年级了,最近一直处于择校探校过程中,想尽力选一个理想的学校,说没有一点焦虑,那是假的。


除了担心新学校教学方式之外,还担心孩子是否能很好的融入学校适应小学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读了两本有助于为小学做准备的育儿书籍,主要想缓解一下未知的焦虑😁

一本是《入学早知道:儿童入学必备的8种能力》,另一本就是《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前一本侧重于实践建设,后一本侧重于心理建设。今天想分享的就是侧重实操准备的《入学早知道:儿童入学必备的8种能力》。


📚1.6岁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应该达到的指标

精细肌肉动作是指手腕和手指的运动及手眼协调能力,这种能力是由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决定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不断提高,在7岁以后的发展已经接近或达到成年人水平。6岁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应达到下列指标:

➡️自己能系鞋带、扣纽扣;准确涂鸦、描红;
➡️熟练使用筷子;
➡️会使用剪刀;
➡️能专注地、动作协调地将蜡烛一根根地插在蛋糕上;
➡️能用正确的方法将护肤品均匀地涂抹在脸上和手上;
➡️能用正确的方法叠被子;
➡️能熟练地将衣服叠好、收放整齐:
➡️比较熟练地折纸;
➡️与同龄孩子相比画画的能力不是太差。


☔️我想说


精细动作能力不是一天之功,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玩耍中养成的能力。

前几天跟我先生聊天,他说起女儿现在是不是具备了升小学的要求,或者说有哪些不能自主完成的事情需要做。

我想了又想,貌似感觉差不多了。该会的事情都学会了,基本上大多数事情都可以独自完成了。

这本书中提到的“使用筷子、剪刀、涂鸦、护肤、叠衣服被子、画画……”除了用筷子不太熟练之外,其余的女儿都可以很熟练地掌握。

依然记得女儿刚学会坐的时候,大概五六个月?她认真地把相框支杆插到相框孔里,一遍一遍又一遍,从那时候开始就自己进行精细动作训练了。而这就是孩子爱探究摸索的天性。

所以只要顺应孩子天性,根本就不用担心精细动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孩子会主动去做呀。

📚2.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不力可以采取的策略

🔸穿

为孩子提供不同的串珠材料,包括不同质地、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珠子,或洞眼大小、深浅不同的珠子,以及软硬、粗细不同的穿珠绳。

🔸

为孩子提供瓶口大小不同的饮料瓶,让孩子用二指捏、三指捏的方法捏起种类不同、大小不同的豆子放入饮料瓶中。

🔸

晾衣服时让孩子帮忙把袜子夹到衣架上去,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劳动意识又锻炼了技能。平时可用筷子做一些游戏。

🔸

让孩子将五指分开,把手平放在硬纸板上,依轮廓画出小手的形状,用剪刀剪下来,学习转纸不转剪刀的方法。

🔸
为孩子提供质地不同的纸,如旧画报、复印纸、卫生纸、包装纸,感受不同纸的韧度。

🔸缝、刺

开始时先练习使用毛线针,在学会用针的基础上,在一次性餐盘上画出简单图案,用毛线沿图案缝线。

🔸

从倒固体逐渐过渡到倒液体,从无刻度到有刻度,杯口可由大到小,可练习将它们平均倒在几个杯子里。

🔸

将图钉用大拇指按在软地垫的图形上,或按在包装用的白色泡沫板上。

🔸

提供大小不等的化妆品瓶、饮料瓶及瓶盖。

🔸


选择由硬到软、由粗到细的线进行缠绕练习;

🔸

用细绳或皮筋捆住几根铅笔,并学会打结

🔸

动手剥一些带皮、带壳、带包装纸的食品

🔸擦洗

用软刷子沾水擦洗植物的叶子,顺着叶子的纹路一下下擦拭;自己洗袜子、毛巾、短裤,训练双手的协调能力。

🔸

为孩子提供切蛋糕的小塑料刀,先从切橡皮泥开始,再练习切香蕉及软一些的东西,。

🔸

家务劳动学习择菜:将豇豆掰断、摘掉韭菜烂叶、将芹菜叶去掉等。

🔸其他游戏

给布娃娃穿衣服、梳头、洗脸、擦脸,然后过渡到自己系鞋带、扣扣子、打活结等,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做事的有序性以及训练精细动作。

☔️我想说


学习来自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尤其是精细动作能力的培养,更是来自于日常生活。

“穿针引线”式的串珠子手链,玩橡皮泥,裁剪折纸、折折纸做手工,涂鸦绘画、剥香蕉皮,择菜、洗漱穿衣穿鞋……这些都是在锻炼精细动作能力。

正常情况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定会一一接触这些事情,有的一做就是三五年。就像我女儿一岁半多开始用蜡笔、水彩笔涂鸦画画玩,到现在依然喜欢涂鸦画画,甚至越来越喜欢。

一不小心培养了个业余兴趣爱好,到现在学习绘画也一年有余了,关于绘画启蒙,我还整理过一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啦~~

0-3宝宝绘画启蒙|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我都做了什么?

📚3.关于大脑左右半球

有些孩子过多地使用大脑右半球,而大脑左半球的使用率很低。

这些孩子在完成与语言及分析能力有关的任务时会发生困难,如阅读、拼写、集中注意力、记忆、数学运算、写文章、对任务排序以及思维和从事社会性交谈等。

由于大脑左半球的优势在于语言能力,所以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其左半球的优势对其语言方面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另一些孩子则过多地使用大脑左半球而忽视右半球的使用,导致其在视知觉能力和获得图像能力上存在缺陷,一般书写糟糕、绘图能力较差……

但在言语理解、言语听力、阅读、背通、算术运算抽象思维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我想说

关于左右脑的功能,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大概就是:

左脑更加侧重于语言、逻辑、推理思考语言类计算类,右脑则侧重于想象力、创造力的艺术类情感类,总之人体的左右脑是有功能偏向分工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语言、阅读、计算的学习,基本上大都是在利用左脑,我们也一直致力于左脑的开发和利用。而右脑利用则没有那么到位。

所以与音乐、画画等艺术想象力、创造力相关的事情则没有那么强大。这也许和我们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更多的关注左脑的利用而无视右脑的开发有很大关系。

要想更好的将右脑利用起来,可以进行一些绘画、音乐类练习,多参加一些艺术展,提高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多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甚至还可以在大自然中进行冥想呼吸练习,这些都是不错的方法。

比如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让女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艺术之美。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父母如何给孩子提供美育教育,进行艺术熏陶?

对于孩子而言,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学科的平衡,这样不仅可以左右脑同时开发,更加有利于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

📚4.如何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生学习语言效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拥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而且还积极接受合适的语言训练,那么其语言潜力将会得到充分发展。

如果孩子的口语表达不够流利,我们建议通过以下策略进行一此强化训练:

🔸营造平等、宽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话敢说

宽松、适宜的环境是调动孩子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成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引发和支持孩子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

比如在晚饭之后或者睡觉之前和孩子一起共享 “聊天时光”,既可以交流一天的所见所闻,又可以针对一些事情沟通彼此的想法。

🔸创设真实而丰當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有话想说


我们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真实而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在做中说、在玩中说。

🔸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让孩子有话会说

通过文学作品让孩子积累更多语言素材。让孩子多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文学作品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我想说


之前读过不少育儿书籍都有提及到要想让孩子语言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就要为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而这也是我从女儿出生之后一直做的事情。

《父母的语言》这本书就提到:“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语言越多,语言能力会越好。家长与孩子的对话越多,孩子词汇量增长得会越快。

而且父母用不同类别的词汇对孩子说话,全家人有一起聊天的习惯,对孩子语言学习和智力发育都是有好处的。”

在孩子三岁前,我们对孩子说的话直接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父母的语言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

所谓的“三岁定八十”的真相就是人类的大脑是唯一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

三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使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条件就是语言,具体来说,就是父母的语言。

其实,我感觉日常生活中把自己在做的、看到的、听到的事情用语言表达给孩子听就可以,很简单的,而且做几次就习惯了,慢慢地他们会说话了,就能语言生互动沟通交流了。

当然特别推读各种绘本,因为阅读和交流一样的重要,但是依然要对孩子多说话,无论是从大脑发育方面,还是亲子关系情感交流方面而言,都是必需的。

关于0~6岁孩子喜欢读的绘本,可以看看我整理的这几篇文章,里面的很多绘本到现在女儿依然时不时拿出来让读。

0-3岁宝宝中英文绘本书单|陪读绘本三年500余册,发现这些宝宝超级喜欢的绘本

3~6岁绘本书单|过去一年多,又发现这些宝宝喜欢读的绘本

3~6岁绘本书单(2)|过去这一年,我们一起又读了这些绘本,本本都是孩子的真爱!

3~6岁绘本书单(3)|说说过去这一年,我们又读到哪些喜欢的绘本


📚5.关于幼儿的词汇量

幼儿所积累的词汇,按能否运用,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消极词汇,即幼儿能理解但不会运用的词汇;
📝另一类是积极词汇,指既能理解又能正确运用的词汇。

只有当幼儿不断地把新词运用到日常交往中去,才能使其语言表达水平得到提高。

因此,丰富幼儿的词汇量,仅仅靠教给他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积极引导幼儿将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


幼儿词汇的积极化,有赖于两个条件:

一是幼儿对词义有正确的理解。不理解的词汇,幼儿纵然能 〝鹦鹉学舌,地说出来,也仍然是消极词汇。二是幼儿能在不同场合正确使用词语。


父母可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广泛地接触各种事物。有些事物在初次接触时会感到非常新鲜有趣,孩子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它们是什么?有什么用处?哪儿来的?是用什么东西做的? 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及时教给孩子相应的新词,这样孩子不仅容易理解,而且能较容易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同时,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多是常用的、重重复的,这种重复既有利于孩子加深对新词的理解,也有利于孩子学会正确、恰当地使用新词。

☔️我想说


一个词语先听到,然后理解它的意思,然后接下来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这是一个必经过程。

对于这一点,作为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我们肯定深有体会。什么是幸运,什么是热火朝天、随波逐流、五颜六色………一个个词语从这个小小人口中蹦出来,用的那么自然。

语言的输出依赖于输入,输入的越多,消极词汇转化成积极词汇的效果越好,无论是母语的学习,还是第二语言的习得,都是这个道理。

📚6.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思维

财商、智商、情商是现代社会的人们不可或缺的三大素质。

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而财商则反映了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青少年金钱观的萌芽期是在6岁以前,形成期在6~12岁,发展期是在12-18岁,因此对孩子的理财教育需要有计划、有节奏地启发和引导。

金钱教育对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小街接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对钱币兑换的知识掌握起来会很快;

其次,孩子具有一定的理财能力,可以合理支配自己的零用钱,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最后,孩子能理解父母的金钱来之不易,学会感恩父母,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应从3岁开始对儿童进行经济意识教育,之后,不同年龄孩子接受理财教育的重点都不相同:

➡️3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
➡️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
➡️5岁要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用攒钱器具,培养“自己的钱” 的意识;
➡️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的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
➡️9岁可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懂得每周节约点钱,以便有大笔开销时使用;
➡️11岁要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
➡️12岁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一般银行业务中的木语;
➡️13岁+至高中毕业这一阶段,要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


☔️我想说


作为从很小没有进行过财商启蒙的人,几乎没有任何经济头脑,唯一懂得的就是挣钱攒钱而已。经济方面的很多专业词汇更是一无所知。

直到后来读了《穷爸爸富爸爸》,还有《小狗钱钱》两本书,我才发现有些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我了解了什么是投资项,什么是负债项,真的完全颠覆了我之前认知。

我了解了三种不同的收入,劳动性收入,投资组合收入和被动收入,原来我目前的收入基本上都属于劳动性收入。如果可以,应该将劳动性收入一部分转成投资组合收入或者被动收入。

一个有财商思维的人,遇到事情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对待金钱态度也完全不一样的,也许活得更通透更理智睿智?

金钱不是万能的,可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可是依然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财商教育是理财教育,更是人生教育。

如何认识金钱?如何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如何有效的利用金钱,如何堤防消费陷阱……都应该成为财商教育的一部分。

📚7.孩子情绪表达能力差怎么办?

🔸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恰当地表达和调节情绪

当面对一个大吵大闹、什么道理都听不进的孩子时,父母可以安静地看着他,让他慢慢平静下来,然后对他说:“你刚才这么吵闹,我很不开心。”

父母的这种做法很好地树立了榜样,让孩子知道,在不开心的时候,大吵大闹无济于事,必须找到一个适当的表达方式。

🔸与孩子交流情感体验

作为父母一定要经常告诉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当你很烦躁时,你可以告诉他,“妈妈很烦,需要安静一会儿,你先自己玩儿”。

当你悲伤的时候,别看到孩子就马上擦干眼泪,而是应该把伤心的原因告诉孩子。

我最爱的一部美剧《绝望的主妇》,其中有一个场景就是Lynette和儿子的沟通交流,她告诉孩子自己生气情绪不好的原因,以及自己在努力当个好妈妈。

儿子说了一句“I think you're the best mommy in the world ",生气发脾气不会伤害感情,无端由地发脾气才会,所以要告诉孩子我们的真实想法。


🔸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父母要接受、确认孩子的情绪反应,明确指向孩子的某种情绪。通过亲子交流不仅能帮助孩子操练成熟的交往技巧,也让他们参与了对情绪推理的过程。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自信的孩子在面对和别人的冲突时,第一个反应则是会好奇:我想知道他为什么会有不同意见?可见,他们的反应是大不相同的。

因此,多鼓励和肯定孩子,让他对自己有合理的自信,会让他的情商大幅度提高。

🔸重视孩子与同伴之间的情绪互动

父母应多关注孩子与同伴之间的情绪互动,鼓励孩子学会分享,充分利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适当地借助绘本和孩子谈论一些有关情绪的话题

有些绘本通过有趣的故事以及贴近孩子生活经验的情节来描绘孩子的情绪。在读完故事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谈论故事里主人公高兴或生气的事例。

☔️我想说


我自己就是情绪表达能力差的人,遇到什么问题会自己生闷气,也难怪子宫肌瘤、乳腺结节一一找上门😭

婚姻生活里鸡毛蒜皮的小事从来没断过,一句言语一个眼神一声叹气,都是在传达在沟通在交流。

作为敏感人士,特别在意别人说的每一句话,在意用的什么语气……生闷气的时候更是家常便饭。

一个不会表达情绪的人,一个遇到问题只知道生闷气的人,最大的伤害是自己啊。

其实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好转,直到有一天我读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学习到非暴力沟通的精华:

①我的观察。观察他人及其行为,不评判不指责。

②我的感受。兴奋,感动,害怕,担心,失望,尴尬,惭愧,生气等等,都是一个人的感受。

③我需要什么。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表达感受和自身需求关系。

④我的请求是什么。通过请求而不是命令表达自己的愿望。清楚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具体描述,避免抽象语言),而不是不做什么。

对于非暴力沟通这四个方面,我反复思考了很久,碰到问题的时候,我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到生活中。

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我更加注意避免直接给出主观性的结论,尤其是负面结论。

我会强迫着自己说出自己的需要,也会表达自己的请求。不得不说比生闷气好多了,更容易解决问题。

书中提到不少关于如何让孩子处理自己情绪的妙招,我觉得“父母以身作则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应该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吧。

毕竟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每天陪伴孩子成长的人,更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8.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强烈的情绪

🔸请孩子冷静下来,放松紧张的身体

让孩子深吸一口气,然后吐一口气,保持几秒钟。这样,当他再吸气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大吸一口了。

🔸承认孩子强烈的情绪,防止其破坏性的行为

成人可以提出建议或向孩子演示可用来表达自己情绪的更恰当的策略。

举例来说,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生气,但你不能打人,这样会使别人或自己受伤的。


🔸安慰孩子,提供身体和语言上的安慰从而让其摆脱沮丧情绪

在每天结束之前教孩子将当天的负面情绪过滤掉,实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父母可以这样做:

让孩子发泄几分钟;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试图去压制他的情绪;在孩子情绪不佳的时候,可以用一些肢体动作或安慰的话语缓解孩子的强烈情绪。

🔸重新解读事件,帮助孩子处理强烈的情绪

有时孩子反应强烈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解读了他人的行为或意图。父母及时传达新信息能帮助孩子重新思考并缓和他们强烈的情绪,让孩子看到可能存在的错误判断或被忽略的事实。

☔️我想说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不例外。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有时候尚且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要不然遇到哭闹的孩子就不会发生恶狠狠地打骂孩子这种事情了,更何况孩子们了。

有情绪很正常,认识到这一点太重要了。遇到有情绪的孩子,哭闹中的孩子,首先做的就是要允许孩子哭,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身体精神健康。

关于这一点,我之前也整理过相关的文章:《如何应对每时每刻都在大哭大闹大喊大叫的三岁小孩?

大概原则是:

📝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只要不是特别过分,不涉及到安全,不影响他人,都尽量满足;
📝涉及健康安全、好习惯方面的事情会提前制定规则;
📝发自内心地允许她哭闹,发泄自己的情绪;
📝告诉她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公共场合哭闹三步走,转移注意力➡️不关注➡️不带情绪地将孩子带离现场。

一直以来,我真的就是这么做的。

当女儿因为我跟先生说话而感觉被“无视”的时候,她会哭着说“妈妈,你为什么不跟我说话,你不喜欢我了吗?”我会抱着她说“妈妈当然喜欢你了,爸爸妈妈刚才在说一件比较重要的事……”

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一起思考解决办法。这么做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利于情绪健康,更有利于良好的亲子关系。

📚9.如何培养培养分享意识

在两岁左右,孩子会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帮助孩子建立物权归属感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他的,如果孩子不同意别人动他的东西,则要尊重孩子的感受。

孩子只有清楚他对自己的物品拥有自主权之后才谈得上分享。

在孩子的物权意识敏感期,父母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在孩子表现得特别明显时不要和他较真,更不要想办法非把他这毛病改掉不可。

大部分孩子在3岁前后进入分享阶段。当孩子做出分享之后,家长要及时孩子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逐步养成分享的习惯。

如果成人出于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强行给别的孩子,那么就意味着你在告诉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抢别人的玩具,所以无论何种情况,规则必须是统一的。

正常在3岁之后,孩子了解到玩具分给别人玩,自己还是可以把它要回来的,这样他就乐于分享了。3岁之前千万不要急着培养孩子大公无私的品质。

☔️我想说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孩子就应该无私的分享自己的玩具零食,可是事情不是这样子的,规则也不是这么运转的。

如果这样的话,如果有人直接要把我们的车开走,把我们的背包要走,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给别人呢?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喜欢的每一样东西跟我们喜爱的车、背包是一样的,哪怕它仅仅是地上捡的一片叶子一个羽毛🪶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拥有自我,希望孩子拥有独立自主能力,希望孩子以后面对诱惑的时候勇敢地说不拒绝,那么就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更何况还是孩子自己的东西。

尊重孩子对自己东西的处分权,并不代表就什么就不做了。我们可以做下面这些事情:

✔️①我们可以提醒孩子一起玩更好玩更有意思,也可以建议两个人交换玩具。
✔️②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向孩子展示分享的快乐。
✔️③还可以通过读一些分享绘本,让孩子懂得分享的快乐和意义。

总之,就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让孩子拥有自己事物的处分权,在这个基础上,对于一些可以分享的东西,可以引导鼓励孩子进行分享,至于是否分享,依然尊重孩子的决定。

关于分享方面的问题可以看看我整理的这篇文章啦!

你问我答|孩子很自私不愿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还会抢玩具,很担心孩子以后的社交,该怎么教育?

📚10.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发生冲突怎么办?

第一,尽量不干涉孩子们的冲突世界

父母一开始最好是静观其变,先不要干涉,或许在观察过程中你还会有所发现。

第二,针对孩子一日的活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要了解情况,然后具体分析,再给孩子讲道理。

最不可取的方式是父母为了面子,不由分说拉过孩子,或批评或打骂,这样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也会破坏大家的好心情。


第三,生活中一言一行的榜样教育

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他们会有较大的影响。

有的家长平时不注意,在外做一套,在家说一套。如果父母前后言行不一致,就容易让我子混淆是非,以而然失正确的判断力


☔️我想说


孩子们玩耍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冲突甚至碰撞,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第一时间冲上去替孩子解围还是甩手不管完全让孩子自己处理?

我想这种事情应该没有一个就要如何做的标准答案。毕竟每件事情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应该不同。

如果是两个孩子都想玩一样玩具而发生冲突,这时候可以在一旁静观其变,看看孩子们会给出什么样的解决办法。

千万不要低估了孩子们小脑袋瓜里吃想法,女儿在幼儿园跟小朋友们因为谁先玩蹦床发生过不愉快。

一开始是谁跑得快谁先玩,遵循“先来后到”原则。可是有一个孩子每次都特别慢,每次都得等别人玩完再玩,就特别有情绪哭了起来。

她们几个是好朋友,于是就一起想到每次几个人“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先玩,然后事情就这么解决了。

如果两个孩子手里拿着玩具,打对方,为了避免孩子们受到伤害,这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第一时间上前制止了,明确告诉孩子“打人不对”,然后再询问事情的缘由,一起探讨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总之,在没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可以先静观其变,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


在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制止,保护好自己的孩子,避免自己的孩子伤害他人。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11.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先训练孩子自主进食、穿衣,再训练睡眠、卫生,最后是个人生活及安全教育。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成人的监护下,可不断增加难度和危险项目的训练,如让孩子自己过马路、坐公共汽车、用刀子、使用煤气等。

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不能超越他们身体及心理发育水平。遇到因难的任务,可以帮助孩子将大目标分解为若干小目标,分段来完成。

孩子有一点成绩,要给予鼓励表扬。出了问题,不要指责,要耐心指导和帮助孩子。

孩子能做的事一定让他自己去做,大人不要包办代替。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自立、自信、热爱生命的人。

☔️我想说


孩子的独立是需要用实际行动来培养的,很多生活技能需要日日、月月、年年的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培养孩子的独立,从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开始,可以是拿着湿巾到处擦擦擦,可以是洗脸刷牙,可以是捡起地上的垃圾扔到垃圾桶,也可以是整理晾晒好的衣物……

只要不涉及安全问题,孩子想做的事就让他做好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成全和鼓励,而且父母和孩子一起做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总之,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可以看看我整理的这篇文章啦

谈谈关于锻炼孩子的独立,我们可以做什么?

这是特别侧重于实操的一本书,书中提到的很多建议都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比如通过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让孩子养成有条理的习惯,精细动作能力的培养等等。

家有即将入小学的孩子,强烈推荐提前读一读这本书,提前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纠正不好的习惯,从而为小学做好准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