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 康樂亭文集 (五)

 飞龙湖文学社 2024-04-16 发布于江苏


散文阁

康樂亭文集

康樂亭文集

赏亭抒怀

人生因奋斗而精彩

陈素梅

2023917日,天高云淡,秋色宜人。丰县作家协会一行二十余人,在朱群英主席的带领下,驱车前往顺河镇康庙村,参观康云清先生的康乐亭。
亭子为木结构,梁柱交错,翘角卷云,古色古香。“康乐亭”三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亭柱撰联为家国、处世、交友、家风、修养、警示等内容。这是一种精神传承,激励子孙后代向真、向善、向上。
亭内设有石凳、石桌、棋盘,可同时容纳24人在此小聚。康乐亭不仅是康庙村的亮点,也成了方圆几里的景点;是农人休闲娱乐、喝茶聊天、乘凉聚会的好去处,也是网红拍照的打卡点。
现已78岁的康云清先生,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低调随和。言谈举止中,完全看不出康云清先生曾经是一位叱咤商海的精英,一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一位引领全国电动三轮车龙头企业的老总。先生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位慈眉善目的邻家老大哥。
康云清先生的农家小院坐北朝南,走进堂屋,正当门是毛主席画像,右边是父母遗像,先生说这是他最感恩的人,毛主席拯救了全中国,是人民的大救星。父母给了他生命,给了他一个家。这年春节,家人欢聚一堂,屋子里突然响起母亲说话的声音,孩子们非常惊奇,看到墙上用毛巾盖着的播放器,恍然大悟,这是奶奶的生前录音。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已去世,一日永别,后会无期,思念母亲时,康云清先生就一遍又一遍听母亲的录音,孝心可鉴,让人泪目。
“百善孝为先”,这是对生命的敬畏;敬畏长者,敬畏恩情,敬畏生活,敬畏阅历。他时常站在羔羊跪乳的石像前,给孩子们讲说孝道文化,动物尚且如此,人类更应该懂得感恩。康云清先生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伟大的时代,感恩党的惠企政策,感恩父母,感恩曾经帮助过他的每一个人。
他经常对孩子们说:无论你飞得有多高,飞得有多远,都不要忘了自己的根,不要忘了生养自己的家乡和父老乡亲。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最美的事不是留住时光,而是留住记忆。他亲手绘制了一幅20世纪六十年代康庙村地图,村里的每一条道路、每一条河流、每一棵大树,标的清清楚楚。谁家在东,谁家在西,谁家和谁家是邻居,画的明明白白。他把这幅史上绝无仅有的村庄地图,钉在堂屋里西墙上,也把故土情结、乡村记忆嵌在了自己的心头。
康云清先生出生于20世纪四十年代,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抗战刚刚结束,无数难民流离失所沿街乞讨,到处哀鸿遍野。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这片曾经出生过大汉天子的地方,农民们被贫穷饥饿所困。
康云清先生是家中最小的男孩,上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5个孩子,解决温饱都成了难题,更不敢奢望去学校上学。康云清先生长到了十岁,还没进过学校的大门。为了省出一个人的口粮,大哥小小年纪就参了军,南征北战一去十年,得知大哥抗美援朝后驻军烟台,父亲七拼八凑借了13.5元的路费,踏上了寻儿的征程。
父亲不识字,又是第一次出远门,不免心中忐忑。在车上,邻座的女同志也去烟台,并许诺把父亲送到部队,父亲吃了颗定心丸,悬着的心有了着落。下车、换乘,父亲寸步不离女同志左右,人家去厕所,父亲也紧随其后,闹出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不识字就是睁眼瞎!父亲暗下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小儿子上学!康云清先生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半路入学的插班生,期末考试时,居然考出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
1963年,康云清先生初中毕业,回到生产队参加劳动,他放眼四野,到处是贫瘠的盐碱地,稀疏枯黄的庄稼像被霜打的茄子,蔫头耷脑无精打采。落日余晖里,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哞哞”地叫着,低沉的余音,在空旷的大地上显得苍白无力,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消失在视野的尽头。康云清先生常常坐在田埂上发呆,农民们出大力、流大汗,干重活,喝稀饭。他看不到农民的出路在哪里,内心深处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
难道要像父亲那样,在冰天雪地里,穿着单薄破烂的棉袄夹裤,趿拉着棉鞋,嘴里哈着白气,胡子上挂着冰霜,背着粪槎子到处拾粪?不!绝不!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穷则思变,越是没钱,越想挣钱。康云清先生学习柳条编织、打铁、木工、裁剪、卖炒花生、贩猪、卖羊、卖青菜、豆芽、种菜园、干泥瓦匠、修理买卖二手自行车,只要能赚钱,再苦再累都去干。尝试过各种技能,收入仍是微薄的,他不甘心过一辈子这样的穷日子。
人穷志不穷,苦难的生活,是人生的历练,造就了康云清先生不服输的倔强性格,他成了出了名的“两不怕”: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他一身正气,浑身傲骨,得到群众拥护和领导信任;当过记工员、保管员、赤脚医生、生产队长,一路高升,干到村党支部书记。他有思想、有方向、有目标、有能力、有魄力,身担重任,总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勇往直前,永不言弃。
八十年代,是一个充满激情、梦想和希望的年代,一贯富有经济头脑的康云清先生,敏锐地发现了商机,产生了弃农经商的念头。他审时度势,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经营项目,先后卖过木线条机、磨浆机、面粉机、电视机,也曾探索自造挂面机。
55岁,是康云清先生人生的转折点,一次去常州出差,在大街上见人骑着电动自行车,激发了他的兴趣,辗转多地找到厂家,一次订购10台,拉回家拆卸、研究,他走火入魔一般,脑子里全是电动自行车制造技术与原理。为购买配件,他数次南下,浙江、无锡、上海都留下了康云清先生的足迹。
一个半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庄稼把式,想转行搞工业,创业的艰辛可想而知。万事开头难,康云清先生一无资金,二无厂房,三无设备,四无技术。他白手起家,凭着自强不息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义无反顾地投身企业,接受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
康云清先生属于大器晚成的类型,他一路摸索,负重前行,咬咬牙挺过去,终于迎来柳暗花明。他说:所有的磨难,其实都是好事,它推着你前走,让你越挫越勇。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厂子一扩再扩,由原来的作坊式家族企业,逐渐发展为占地200余亩,员工1000余人的大型企业。如今的“百事利”,不仅是丰县支柱产业的翘楚,也是苏北电动车业的龙头企业。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康云清先生也不例外。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他付出过多少心血和汗水?经历过多少磨难和曲折?随着眼界开阔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高,康云清先生懂得了一个道理:个人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祖国强盛了,个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百事利电动车公司签约了影视明星王刚为产品形象代言人。借助名人效应,宣传公司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为做大做强打好基础。富则思远,不安于现状的康云清先生,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企业文化和汉文化结合起来,搞一次大型巡展活动,提升、拓宽企业文化的高度和广度。
丰县文旅局为公司举行了隆重的启程仪式。人着汉服,车插汉旗,礼炮声声,鼓乐齐鸣,一字长龙,绵延数里,百事利电动车车队一路彩旗飘飘,声势浩大的“大汉行”活动,在大汉源头拉开序幕,丰县电视台随行拍摄。汉高祖刘邦的老乡,沿着布衣天子的足迹,一路西行,途径沛县、砀山、单县、成武、咸阳等城镇和乡村,浩浩荡荡开进西安古城。往返月余,行程数千里,何等的壮观,何等的震撼!从此,百事利电动车,在三秦大地上炫出了别样的风采。正所谓:独领风骚百事利,帝王之乡创佳绩。
守望相助、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乐善好施、解人之难体现了康云清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汶川地震,康云清先生向灾区人民捐款2万元。为丰县公益事业捐资3万元;向欢口小学、边庙小学捐赠价值5万元的学习、体育用品;向丰县中学的几位困难学生赠送3万元助学金;每年过节都去走访慰问困难户和军烈属。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出身贫寒的康云清先生,最懂得人在困难之时,是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招收职工时,他总是优先安置下岗、失业、失地人员,为弱势人员提供就业岗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有尊严的实现自我价值。此举彰显了民营企业家的大爱与善良、责任与担当。
产品即人品,质量即生命。过硬的产品质量,优质的售后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百事利电动车先后获得了“江苏省著名商标”、“百姓购物放心品牌”、“最佳口碑行业品牌”、“徐州市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十佳产品”等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
2020年,康云清先生光荣退休,他退出商海,华丽转身,加入到卜宪华老师组织的作协读书会,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康云清先生,享受着充盈的精神生活。康云清先生和文化人打成一片,也被感染得想去学习。心静意自闲,如今,他静心读书,潜心著书。光阴如画,岁月成诗,做想做之事,念可念之人。康云清先生的回忆录《我的奋斗人生》,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耳目一新。


陈素梅,江苏省丰县梁寨镇黄楼村人,曾任梁寨镇李寨小学校长。在《散文》《徐州日报》《都市晨报》《当代徐州》《春蚕》《枌榆社》发表散文及诗歌。


康乐亭感怀

丁运苍

20239月中旬,我跟随丰县作协采风团,前往顺河镇康庙村进行参观采风。我观赏俏丽的康乐亭,其造型端庄典雅,充满民族文化风情。琉璃宝顶,翘檐欲飞;丹青斗拱,风吹铃响;梁柱影楹,坚固永牢。我心情激动,连连赞叹,遂作文以记之。

顺河康庙,物华天宝;精英辈出,人杰地灵。

康氏云清,乡土为农;长大成才,为人谦恭。

当过会计,任职队长;组织培养,光荣入党。

担任书记,工作繁忙;带领群众,艰苦创业。

脱贫解困,林茂粮丰;政府表彰,百姓称颂。

改革开放,弃农经商;数年打拼,挺起脊梁。

电动车业,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奋发图强。

一展雄风,业绩辉煌;腰包富有,不忘故乡。

新建乐亭,乡亲分享;乐亭引凤,幸福安康。

朝迎日出,晚送夕阳;春夏秋冬,交会阴阳。

四季分明,无限风光;日月轮回,地久天长。

严冬逝去,明媚春光;春雨濛濛,碧水泱泱。

春风催生,蛙鸣坑塘;庭院红梅,艳吐芬芳。

万物复苏,百鸟歌唱;桃红柳绿,春色荡漾。

歌舞升平,满院春光;园林康庙,休闲之乡。

夏日烈炎,锦绣田园;大地禾苗,昼夜旺长。

日新月异,谱写华章;新建楼舍,明亮宽敞。

乡间公路,伸向远方;衣食无忧,生活小康。

仙神康庙,福地之乡;秋风萧瑟,神清气爽。

丝雨霏霏,心情舒畅;黄金铺地,瓜果飘香。

稻谷低垂,芦花飞荡;秋粮成熟,鱼藕满塘。

春华秋实,人声熙攘;苏北康庙,鱼米之乡。

冬雪纷飞,天地迷茫;品酒茶道,文墨溢香。

泼墨作画,书声琅琅;辞旧迎新,礼花鸣响。

大红春联,映衬朝阳;乡村春暖,民富国强。

温馨康庙,文化之乡;美哉乐亭,风光胜景。

奉献爱心,康氏云清;为民谋福,父老欢庆。

一粥一饭,思念故土;半丝半缕,心系乡情。

感恩爱民,不忘初心;赤胆忠诚,牢记使命。

为党为民,忠心耿耿;光明磊落,无愧党魂。

           清风乐亭,神州永存!


丁运苍,丰县王沟镇人,19497月出生,中共党员,农艺师,丰县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丰县作协读书会副会长,著作有《红尘岁月》,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从康乐亭想到的

江宪武


丰县著名民营企业家康云清先生是位乡贤,退休后不做土豪做慈善,他在家乡丰县顺河镇康庙村修建了一座仿古凉亭,取名康乐亭。
亭周遍植花草,赏心悦目。右侧立石雕,为羔羊跪乳,示母恩浩荡。环亭设座椅,供娱乐休闲。亭柱有佳联,皆名人书丹,或关处世、交友、家风、修养、仁孝。昭示后人,嘉言懿行。更有卜宪华老师巧撰藏头藏名联:“云鹤翔高天俯瞰神州浩浩百事利;清流绕厚地滋荣沃野浓浓桑梓情。”上联首字“云”;下联首字“清”,书在“康乐亭”上,合为亭主康云清先生,又嵌“百事利”公司,更觉浑然天成,妙趣横生。
康先生准备再出一本集子,以述其亭其事。我也趁此机会,写点小文。
不知怎么回事,我知道的此类古文,大多是作者被逐被贬、不如意时所作。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轼的《放鹤亭记》、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等传世名篇。写放逐地的也如此,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刘禹锡的《陋室铭》等。
我不是官员,无被逐被贬之忧,但不如意的事有之。如当初几年是合同工,后来只差一百天一辈子也不能转正,因此几十年还在“另册”。干活有份,好事无望,也误了前程。再如当年入职时想到,都说工人是领导阶级,所以认为当工人最光荣,是优秀青年的首选。谁知后来下岗,彷徨无奈。现在养老金又比事业编制差几倍,后悔当初。
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开始认为这种巨大的不平等是最高层的政策设计,所以沉默。现在知道大半是当时江苏省人社厅造成的,也有望解决。我也不吵不闹,能解决则庆幸,不解决则认命。还自我陶醉:计划经济时得过利,也曾经阔过、风光过。自古说风水轮流转,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又说天不双与,就像老虎没有翅膀。现在要想开,想不生气就和差的比。比比现在的老农民,比比幼年挨饿时,也感到很知足。
康总的全部经历,是我帮他润色《我的奋斗人生》一书中才知道的。虽然我们现在是天壤之别,但也有很多共同点。首先是年龄、学历、受苦挨饿的经历相似。他当过生产队记工员、赤脚医生,后来又当了几年生产队队长、大队党支部书记。我也当过生产队记工员、赤脚医生,当过七年大队团支部书记和大队革委会副主任,这些经历也相似。
不同的是,他的经历养成了他顽强、坚韧、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性格。试图改变生活窘迫的现状,有时胆战心惊地做点当时政策不允许的事。
我走的是正统道路,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雷锋。改造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割资本主义尾巴。是县先进分子、并且多次被推选出席江苏省先进分子代表大会。一直顺风顺水,头上光环一大片。十九岁时,只差县委一个例行手续批下来就改变了命运,可惜被“文化大革命”耽误了。即使在这个以“造反”为标志的运动中也是另类,所以二十二岁时,顺利进入了七人组成的华山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成了这级新政权中的一员。这些经历除本身原有的性格特点外,又加强了服从、执行的性格。
他后来辞掉大队党支部书记职务进城经商,当个体老板,也大多经营五金类商品。我早已从农村辞职出来,在县城五金公司工作,这时正是部门领导,也经营五金类商品,这点又相似。不同的是他干个体,一切独立自主,虽然吃苦受罪,但赚钱是自己的。我干的是国营,要唯命是从,要劳心劳力,可赚钱是国家的。
他成功避开了当时还很强大的我们国营商业,瞄准新的商机,比如新兴的三合板、电刨子、面粉机、豆浆机、面条机、木线条机等高歌猛进。仅凭一己之力,成功召开了全国木工机械会议。这是不可思议的成就,也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为后来百事利公司的开创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资金和人脉基础。
我们国营商业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的吃苦耐劳及敬业精神与康总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事业也蒸蒸日上,经常到大城市或风景区参加国家或大型企业召开的供货会。我主管的部门业绩好,县级单位无人可比,是一家全国最大知名品牌企业销售量的第二名。分别在常熟市和青岛市设立办事处,年销售三千多万元,年纯利润比上一年增长八倍。我受厂方特殊招待,游览过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等地方。多次就座高档次的宴席,在上海住过总统套房。
苏州市有一家大型企业,是我们原来的赶学榜样,这时请我去介绍经验,我和经理书记应邀前往。这些成就和高光时刻,和康总召开全国木工机械会议也相似。所不同的是,他代表新兴的市场经济,适应社会新潮流。又是做大生意的人,头脑机敏、思维超前。他成功最根本的原因,除天赋异常外,长期的艰苦生活,在各种磨难和当基层干部的实践中,养成了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思维的决策能力、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应有的领导能力。
我们国营商业虽然实行的是即将被淘汰的计划经济,但当时正在过渡期,个体商业还不够强大,他们无力经营大件日常消费品。加上广大消费者还是惯性思维,认同国营商业。我本人也尽心尽力,及时抓住了几次商机,单位领导和同事们也全力以赴,支持我们的部门。我们依靠集体优势,虽然也展示了最后的辉煌,但也难逆潮流,单位难免破产的命运,直至国营商业全军覆没。
康总50多岁创造了一种产品,又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凭借悟性高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事业兴旺发达。我50岁随全国百万产业大军光荣下了岗,从事业高峰跌落到人生低谷。后来在彷徨无奈中也干过个体生意,最后草草罢手。他最辉煌时,也是我最落魄时。我常想,即使我有康总那样的机会,也没有他的魄力和能力,这就是我和他最大的差别。
他创业成功,主要是自身因素,其次才是好的机遇。改革开放之初,大潮涌动,机会均等,当时有那么多人自觉或被迫下海,到后来有人被淹死,有人空手上岸,有人苟延残喘,只有极个别人才成功。从历史角度看,什么时候都有出类拔萃的人,由这些人带动社会的发展,这就是人与人的差别,不服不行。


江宪武 ,丰县华山镇人,初中毕业,中共党员,政工师,丰县五金公司退休。文学爱好者,丰县作家协会读书会秘书长,《春蚕诗文集》副主编。常在《文化丰县》《枌榆社》和《春蚕诗文集》等刊物和其它文化交流平台发表作品。2019年,两篇作品参加江苏省组织的征文大赛并获奖。


观康乐亭

孙夫泉


深秋时节,秋高气爽。我应丰县作协主席朱老师邀请观赏康乐亭,非常高兴,便欣然前往。
康乐亭位于丰县顺河镇康庙村,是徐州百事利车业有限公司康总建造的。康老先生的名字叫康云清,康庙村人,百事利车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百事利电动三轮车,美观大方,经久耐用,质量上乘,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欧美一些国家,深受客户的青睐。百事利车业的发展,带动了丰县电动车业的腾飞,造福了一方百姓,为丰县百姓提供了方便的交通工具。
康庙,康氏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老鹳窝迁民于此,由于康氏家族先在这里安居,后来又有郎氏、闫氏、岳氏、张氏、孙氏、仇氏诸家族安居,便叫康庙村。据历史记载,康庙村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村庄东西两侧都有十米见方庙台,东侧有火神庙,西侧有关帝庙。火神庙,保佑本村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西侧关帝庙,也叫关羽庙。关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将领,为刘备立下赫赫战功;他不但功绩卓著,而且品德高尚,被尊奉为武圣,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神明。每到传统节,人们不约而同地前来赶庙会祈福。
步入康庙村,康乐亭便映入眼帘。康乐亭三步台阶,六根石柱,每根石柱下面有一个鼓状的圆石墩,柱子用红漆漆成,闪闪发光。上面是合瓦飞檐,琉璃宝顶,琉光异彩,金碧辉煌。六根石柱上,有著名书法家书写的七言对联,寓意各不相同,有家国、处世、交友、警示等。康乐亭内,有一石桌,五座石椅,可容纳20多人。
在康乐亭的东北角,有一个洁白无瑕的羔羊跪乳石雕,寓意知恩图报。相传古时候,有个顽童,整天打骂父母,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父母亲拿他没有一点办法。他的舅父听说了,把他叫了过去,他的舅父是放羊的。有一天,天气非常炎热,热得人喘不过来气来。舅父叫顽童一块去放羊,来到大柳树下,看见一个个小乌鸦嘴里衔着东西不停地往窝里飞。顽童问舅父:“天气这么热,小乌鸦为啥衔着东西往窝里飞呢?”舅父对他说:“因为窝里有一只老乌鸦,飞不动了,一天不给老乌鸦送食,它就会饿死。”顽童听了舅父的话,心想,乌鸦都知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何况人呢?于是恍然大悟,从此,他便孝敬父母,任劳任怨。这个故事给人们一种启发,无论你官位再高,处境再好,生活再美,都不要忘记生你养你的地方,不要忘记父老乡亲,不要忘记乡愁。
康乐亭的北面,有一四合院,那是康老先生的宅院,有点仿古味道,灰色小瓦,庭院整洁干净。三间堂屋中间北墙悬挂着毛主席的画像和康老先生父母的遗像。西山墙上贴着20世纪六十年代康庙村民居住图,并记录了康庙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概况。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康老吃水不忘挖井人,是有情有义的人,是与村民和睦相处、同甘共苦的人。
康乐亭与醉翁亭、放鹤亭相媲美。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乐”字贯穿全文。虽然他是地方官员,但与民同乐的理念没有改变,欧阳修范仲淹与民同乐,乐在其中。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呈现出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在这里我讲个故事,主人公不是官员,也不是平民百姓,他是一个要饭的乞丐。相传有一年寒冬腊月,这一天,刮着西北风,飘着鹅毛大雪,天气非常寒冷。乞丐挎着要饭篮子吃力行走,冻得实在没有办法,见一牛屋,急忙走上前去。牛屋里一头牛也没有了,自然也没有喂牛的人。他蹲在角落里缩成一团,仍然还是冷,他东张张,西望望,发现牛屋里有一堆牛粪,散发着热气。于是他用手扒了个洞,钻了进去,头还是冷,又从要饭篮子里拿了个瓢,戴到头上。乞丐有了温暖,便诗兴大发:“身穿牛粪头顶瓢,老天不停下鹅毛。如今得到取暖处,不知穷人怎样熬?”我想,他在那样的处境下有了点温暖,还想着和他一样的穷苦百姓,他的思想境界如此之高,令人赞叹不已。
俏丽的康乐亭,不仅给康庙村增光添彩,而且让父老乡亲有了个锻炼身体、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清闲的时候,乡亲们在这里打打扑克、下下象棋、跳跳广场舞,真是其乐融融。
康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只要康庙有红白喜事,都有他的身影。他经常说:“康庙是我的家,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永远忘不了我的根在康庙,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无论工作再忙都到家乡看一看,走一走,了解一下村里的情况。
康乐亭,是康云清先生奋斗人生、事业有成和情系乡亲、依恋故土的见证,是子孙后代人生奋斗的座右铭。康乐亭的建成,拉近了康总与父老乡亲的感情。
祝愿康老先生,身体健康,阖家欢乐,生意兴隆,心想事成。


 孙夫泉,孙楼人,江苏有线丰县孙楼分公司片区经理,中共党员,会计师,文学爱好者,丰县作家协会会员,多次在《粉榆社》《文化丰县》《丰县论坛》《愚伯的自留地》《百度今日头条》发表文章。


////

下期见

       组织/康云清 卜宪华 问 渠      
审核 校对/问 渠 李以亮 
制作/王兰芳
注:《康乐亭文集》经康云清先生授权刊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