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风通圣散治验

 循天园 2024-04-16 发布于广西

俗话说“有病没病,防风通圣”,这句话说明防风通圣散在临床应用很广。该方出自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所著《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古今医家将它作为四季防疫药,疗效甚佳,清代医家雷丰在《时疫论》中述:“主治甚多,不能尽此,其药味表里气血皆备。”现代常用此方来治疗流感、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牛皮癣、湿疹、皮肤瘙痒症等疾病。防风通圣散为表里双解剂,具有解表攻里、发汗达表、疏风退热之功效,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诸证,常见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等症状。现分享防风通圣散治验一则如下。

刘某,女,15岁,2023年8月30日就诊。主诉:发作性咳喘5年,伴全身皮肤丘疹、瘙痒1个月余。患者10岁左右时,因感冒治疗未彻底,遗留咳嗽、咳喘,每因着凉、疲劳、感冒、进食不当而诱发,西医诊断为过敏性哮喘,间断口喷舒喘灵、舒利迭,口服茶碱缓释片、盐酸氨溴索、头孢等药。1个月前因天热难耐,夜间整宿吹空调,晨起出现喘憋,躯干、四肢出现红色风团,考虑荨麻疹,曾口服地氯雷他定片、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见效不佳而来诊。刻下:咽痒咳嗽,气喘,气短,咳少量白黏痰,皮肤风团色红,瘙痒,有抓痕,口干喜饮,食欲差,情绪烦躁,睡眠不佳,学习难以集中,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诊断:1.咳嗽。2.风疹。

辨证:外有风邪,痰热蕴肺,风热合邪,热毒内陷。

治则:疏风清热,宣肺平喘,凉血止痒,通腑开胃。

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味:防风12g,荆芥12g,麻黄9g,蝉蜕10g,杏仁15g,石膏15g,当归15g,白芍15g,牡丹皮20g,地黄20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5g,地龙15g,乌梅15g,黄芪30g,焦山楂15g,焦麦芽15g,焦神曲15g,大黄5g,黄芩10g,炒栀子15g,生姜10g,甘草9g。5剂,水煎服。

9月5日二诊:服药5剂后,咽痒、咳嗽、皮疹瘙痒明显好转,咳痰易出,胸闷减轻,食欲改善,大便1~2日一行,小便通畅色黄。再予防风通圣散加味调方,服完10剂后,情绪好转,咳嗽大减,皮疹大部分消退,偶有皮肤瘙痒,但活动过量后仍有胸闷、呼吸急促,后携中药返校住宿,近期其奶奶来诊,诉患者一切安好。

 患者禀赋薄弱,易招风邪侵袭,照顾不周而风邪外受,上犯肺卫,肺失宣肃,水液不得输布,津聚成痰,久则生热,故患者为气虚痰盛之体。近期天热贪凉,又招风邪热毒侵袭,风热毒邪相炽,外犯肌表,内攻于里,内外相合,故致皮肤丘疹瘙痒反复发作。胃腑邪热内盛,故肠燥便秘。

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运用整体观念、辨病辨证辨因相结合的治疗思路与方法,疗效显著。方中防风、荆芥、蝉蜕、麻黄轻浮升散,解表疏风,使风邪热邪从汗出而散之于上;栀子、黄芩、牡丹皮降火利水,使热邪从小便出而泄之于下;风淫于内,肺卫受邪,杏仁、陈皮、地龙、乌梅止咳祛痰而平喘,石膏清肺热;风之为患,肝木受之,地黄、当归、芍药和血润燥,治风先治血;白术、茯苓健脾化湿以治生痰之源,大黄、焦三仙通腑开胃,甘草缓峻而和中,加黄芪益气而固表,诸药合用,表里同治,攻补兼施,解表而不耗气,收涩而不敛邪,凉血而不瘀滞,滋阴而不碍胃。临证时若大便不干结,可去芒硝、大黄;皮肤粗糙、干燥明显者,可增加当归、芍药用量;瘙痒、哮喘甚者,可加全蝎、乌梢蛇等虫类药。(王会芳  河北省保定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