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治上是巨人,道德上是圣人,军事上是猛人,艺术上是超人

 柠檬猪nyzbh9re 2024-04-16 发布于广东

(李煜)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南唐后主李煜给宋太祖赵匡胤写去书信一封,要求赵匡胤释放被扣留在北宋朝廷做质子的李从善。

李从善,是李煜的弟弟。

李煜在书信上极尽恳求之情,但是赵匡胤并没有同意他的请求,因为对赵匡胤来说,这种事儿根本就没有必要。

开宝七年,那已经是五代十国的尾声,只剩下吴越,南唐,北汉,北宋这四个政权。

北宋一家独大,统一已成定局,对赵匡胤来说,结束五代十国的乱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吴越富庶,但和北宋一直关系暧昧,北汉弱小,更只不过是辽朝扶持的伪政权,你南唐就算是有心和我北宋叫板,你有什么资本?我凭什么把你弟弟还回去?

诚然,和那些随波逐流或者屈身事贼的割据政权帝王不同,李煜的心里是有执念的。

五代十国这些大大小小的政权,得国要么是靠兵变,要么是靠谋逆,要么干脆就是唐末时期的军阀完成了身份上转变,但南唐不同,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昪,根据他自己说,他是唐宪宗李纯的儿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当然,可信度不高,但是问题是,南唐皇帝们对自己有这种身份认同,而且他们想要恢复盛唐统治的想法是强烈的,他们认可南唐是唐朝的延续,因此就连后世的史学家也会把南唐作为乱世中的正朔。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赵匡胤在李煜的眼里不过是一个乱臣贼子。

李煜想要把弟弟要回来的意图很快引起了赵匡胤的警觉,这个曾经的殿前都点检,黄袍做天子的武夫有着超乎于常人般的敏锐,他随即派出使者奔赴南唐,邀请李煜来北宋开封来做客,并且给出了足够令人信服的理由,那就是上天好生,帝王有德,既然你李煜和我同为帝王,那我邀请你来开封一起主持一个祭祀天地的仪式总是合理的吧?

(赵匡胤)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按理说李煜不该拒绝,但李煜也一反常态,推说自己生病了,病倒了,好几天水米不进了,恍惚间都瞅见自己太奶了,愣是把赵匡胤的鸽子给放了。

打发走了北宋的使臣之后,李煜立刻召见南唐臣僚,说了这么一句话:

《南唐书·卷三》:“臣事大朝,冀全宗祀。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

我以前一直小心侍奉北宋,讨好赵匡胤,不过是希望可以保全祖宗的社稷,但是现在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我没有办法,只剩下一死而已了。

李煜的这句话说完没多长时间,就传到了北宋地界,赵匡胤听闻后是勃然大怒,也不装了,彻底摊牌了,起水陆大军开始进攻南唐。

事实上,李煜从即位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敏锐的预感到了这一天会来临,只是他没有想到过,这一天会来临的如此之快。

从登基开始,李煜就奉行阳奉阴违的政策,他表面臣服北宋,又是降低自己的礼制,又是取消自己的帝号,但背地里李煜一直在偷偷募兵,甚至还专门训练了一支叫做龙翔军的水师,目的就是为了以后有能力抵抗北宋的进攻。

(水军)

政治方面,李煜极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甚至还开创了出了一种叫做“澄心堂制度”的管理模式。

这个澄心堂,是李煜开创的,属于是南唐朝廷的最高决策机构,这个机构里除了有皇室成员以及朝廷大员之外,还有不少低级官员参与,在澄心堂中,权力被皇帝平均的分割成了若干份,这样一来,朝廷里将不会再有任何一位官僚和成员拥有得以倾轧过皇权的力量。

有读者可能会问了,中央集权,那不应该是皇帝把权力全部都集中在自己的手里吗?

理论上讲的确如此,但实际上皇帝把百分百的权力都握在自己的手里,那是很难实现的,而且也不现实,因为皇帝如果不对数以千百的臣公们赋予权力,这些没有权力的官员们就会面临执行力低下的问题,他们大事儿小事儿都做不了主,全都要请示皇帝,皇帝也不是钢铁侠,还不得把他给累死?

所以,权力最好的集中方式,其实是去等量的分散它,比如,李煜本人只会掌握百分之五十的权力,而另外百分之五十的权力则由宰相和六部,以及更多的下级官员来使用,这么一来,官僚阶级们得到的权力都是均等且微小的,他们只能老老实实的工作,而绝不能掀起什么风浪。

权力就是官员们的工资和薪水,官员们需要这份工作,且无法离开,因为每个人都要挣钱养家,都要面对生活。

可以这么说,李煜的这个澄心堂制度,就是明朝内阁制度和清朝军机处制度的雏形,从这个角度来说,创造出该制度的李煜,简直是一个天纵奇才。

(澄心堂问政)

除了是一个聪明的皇帝之外,在并不能算特别漫长的帝王生涯中,李煜也做到了基本的合格。

他尊重人伦礼法,经常亲自到监狱中审理犯人,平反各种冤假错案,甚至还减免那些过于残忍和骇人听闻的刑罚,皇帝仁爱百姓,把法律调整到了一个宽刑省狱的地步,颇有文帝之风, 甚至引起了朝廷里一些大臣们的非议。

五代十国兵变成风,起义不断,武人作乱,统治者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往往会制定出十分严苛的刑罚,比如五代中的后汉和十国中的北汉,频频爆出一些让人惊掉下巴的变态刑罚,这个并不算短暂的乱世中也是暴君频出,虐民已经是常事,官僚阶级都已经习惯了,冷不丁的碰上李煜这么个明君,他们反而不适应了,因此朝臣对李煜竟然多有非议。

余下的,李煜重视人才,兴办科举,发展文教,改革田制,与民休息,可以说他已经超出了人们对于一个亡国之君的预期表现。

当然,李煜也犯下过加征赋税,纵容佛寺侵占土地的事情,但人们往往把他想象成一个当了皇帝之后只会风花雪月,饮酒吟诗,唱歌跳舞的如北宋徽宗那样的人物,实在是有些不太公平。

实事求是的说,从艺术角度来讲,李煜是晚唐五代时期中词人成就最大,水平最高的,甚至说没有之一,他就是傲视群雄的那一位。

李煜 《入国知教贴 局部》

论古诗,李煜的成就也很高,因为他的诗作数量和词作数量是相当的,除了诗词,李煜在绘画和音律方面也有建树,尤其是音乐,他甚至和他的皇后大周后一起修复了从唐末就失传的《霓裳羽衣曲》。

这首曲子,是当年的唐玄宗李隆基为自己最爱的女人杨贵妃谱写的,那时正是唐朝最为强盛的时候,可见李煜修复此曲时的心境。

李煜的确有才华,而且是全才,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李煜是个文艺皇帝就说他整天没有正事儿,说他只以风花雪月为能事,事实上,他并不意志消沉,反而在南唐危亡之际表现了出了相当程度的坚毅。

在和赵匡胤的军队兵戎相见之时,李煜的抵抗情绪相当激烈,他不仅投入大量兵力前往战场作战,还亲自修书,想要拉拢到邻国吴越的支持,信件中,李煜更是字字泣血:

《续资治通鉴·卷八》: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明天子一旦易地酬勋,王亦大梁一布衣耳!

李煜以一种近乎无奈和悲怆的心情告诉吴越国当时的皇帝钱弘俶,说今天北宋把我消灭掉了,明天也一定会消灭你,我们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南唐若失,吴越也将会不复存在,到时候你还会是帝王吗?你会失去一切,成为一介布衣!一个普通百姓!

不仅如此,李煜甚至把求援信送到了北方草原上的契丹人手里,为了不使南唐灭亡,皇帝已经尝试了所有的办法。

以后人视角来看,李煜当时联络邻国来共同抵抗北宋的攻势无疑是唯一的也是最正确的方法,从军事视角上看如是,从政治视角上看也当如是,南唐和吴越掌握了江南最富庶的地区,只要双方联手,抵抗北宋一段时间的进攻不会很难,而如果契丹人愿意从身后袭扰北宋,那么赵匡胤必然会陷入到两线作战的境地中,到时候鹿死谁手,那还真就尚未可知了。

(钱弘俶)

李煜什么都想到了,但是他唯一想不到的,是人性的变数。

吴越钱氏自古就是名门望族,族中更多是书香门第出身,钱弘俶更可称为一代明君,时至今日吴地百姓对他仍有歌颂,南唐和吴越唇齿相依这么显浅的道理难道他不懂么?

他懂,但是问题是,钱弘俶的人生理想和李煜并不相同。

因为,吴越钱氏皇族的祖训不在于恢复唐朝的统治,而在于““善事中原,维护一统”,钱弘俶看多了杀伐征战,看够了治乱兴衰,他唯恐再次参战生灵涂炭,致使百姓遭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钱弘俶选择了放弃。

他不仅没有接受李煜的邀请,反而转头开始配合北宋反攻南唐,而契丹人远水难救近火,李煜就这样陷入了绝境之中。

不久后的公元978年,钱弘俶将所据有的十三个州郡,八十六个县城,以及一个军镇,和五十五万六百八十户百姓,十一万五千一十六将士全部献出,纳土归宋,促成中华一统,他做出了一个伟大的放弃。

而失去所有援助的李煜在经历了一系列抵抗失利之后,最终也选择了投降。

有人说,以李煜的身份而论,如果对他过多美化,对他过于肯定,才是不客观的,因为如果李煜真的像作者说的那么优秀,那么有能力,南唐根本就不会灭亡,他更不可能沦为亡国之君。

(南唐湮灭)

当然是的,李煜在对艺术上的研究要远远超过于他对国家命运的探索,他的文艺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的失败,但究南唐之灭亡,其实在南唐历代皇帝的时代就已经注定。

李煜之前的皇帝,有穷兵黩武之辈,已经大大消耗了国家的财政能力,有苟且偷安之流,为了示好于北宋,主动削减南唐的军队编制和规模,这就已经给李煜打下了亡国的伏笔。

那时候刚刚即位的李煜,笔下尽是南唐的风花雪月,可那毕竟是纸上而来,而真实的南唐,早已经落到了日暮穷途的境地。

年轻的李煜以为,生命中的所有礼物都是上天给他的无偿馈赠,他的国土,他的臣僚,他的子民,他的爱人,他的才华,但他不知道,这每一份天赐的礼物,早就已经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作为皇帝,李煜是失败的,但在艺术的世界里,他终将重获属于他帝王的尊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