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埃美萨之战:帕尔米拉帝国的最后挣扎

 历史冷新泡 2024-04-16 发布于上海

公元272年夏季,罗马本部与帕尔米拉的战争已渐入佳境。公开与中央叫板的女王芝诺比娅,却因一系列失败而暴露颓势。虽然亡夫奥登纳图斯为她留下叙利亚、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和小亚细亚的大片领地,自己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埃及,却在军人皇帝奥勒利安的1个月打击中节节败退。特别是伊姆玛亚战役的惨败,让其麾下的精锐铁骑损耗巨大。
高傲的芝诺比娅却并不准备承认失败,意图在双方的下一场交锋中实现翻盘。但埃美萨战役的结局,却彻底击碎了这位帕尔米拉女王的雄心壮志。

重整旗鼓

芝诺比娅与她的亡夫奥登纳图斯

尽管帕尔米拉军队的构成较为复杂,但铁杆核心始终是人马具装的精英骑兵。因此,只要这部分兵源没有死绝,芝诺比娅就有充分信心再召集新一批庞大部队。凭借自己用数年间截留的巨额税收,足以迅速拼凑出规模非常可观的生力军。

于是,芝诺比娅和指挥官扎布达斯将新的营地设在埃美萨城附近。同时又派兵进驻达弗尼要塞,迟滞从安条克方向赶来的罗马先头部队。她还从帕尔米拉和附近的阿拉伯城市征调士兵,凑出号称有70000之众的庞大部队。尽管上述数字明显是编年史作者的夸张,但帕尔米拉人的真实规模还是接近40000余人。当然,其中大部分成员均为乌合之众,只有装备精良的具装骑兵才是真正值得倚重的对象。基于前次失败的惨痛教训,他们还决定针对罗马对手展开强化训练。

由大量阿拉伯人组成的帕尔米拉军队

老谋深算的奥勒利安,自然能一眼洞穿对手的策略。他深知己方骑兵虽有出色的机动性,却绝不可能从正面对抗中占得任何便宜。因而在骑兵完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依靠实力强劲的步兵配合才是正确取胜之道。事实上,自见识过伊朗各色轻重骑兵的威力后,卓越的罗马将领都会采用步骑配合、轻重并举的复合兵种战法,实现对帕提亚或萨珊等骑兵强敌压制。
如今的奥勒利安也不急于乘胜追击,反而在距离安条克以东20公里处的奥龙特斯河谷驻扎下来。显然,皇帝于是要等候更多步兵到来,同时也有接纳亚洲诸城代表宣布重新效忠的意图。最重要的是,奥勒利安凭借伊姆玛亚的胜利打通了与黎凡特与美索不达米亚诸行省的联络,从而使得大量东方辅助步兵能够加入东征队伍之中。他们很快就在随后的决战中发挥出积极影响。

芝诺比娅手中的帕尔米拉帝国


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罗马军队首先向盘踞在达弗尼的帕尔米拉人发起进攻。芝诺比娅曾指望他们依仗陡峭的高地,长期拖住奥勒利安的行动。但军团士兵却用组成龟甲阵的方式,比较轻松就攻上山崖。更有甚者,原先投降帕尔米拉人的叙利亚诸城,也在奥勒利安的部队抵达后就改换门庭。深知踊跃着为罗马人出兵加粮。如此一来,罗马东征军不仅再无后顾之忧,实力也在与日俱增。
在具体的兵种组合方面,这支罗马大军的主力由来自诺里库姆和莱提亚的多瑙河军团担纲。其它北方军团也有精挑细选出精英旗队,以这种抽调强者的方式予以支持。多数骑兵则分别来自中欧的达尔马提亚和北非的毛里塔尼亚,都是非常传统的骑士家园。亚洲地区的辅助部队,包括叙利亚弓箭手、腓尼基工程兵和少量美索不达米亚铁甲骑兵。不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巴勒斯坦人,他们都以手中的棍子和狼牙棒充当主要武器。显而易见,这些奇装异服者是罗马皇帝找来对付具装甲骑的秘密武器。

奥勒利安与他的三世纪军团

充满意外的决战

芝诺比娅的混合式部队 源自领地内的区域特色


帕尔米拉人对罗马军团的变化一无所知。指挥官扎布达斯仍耿耿于怀伊姆玛亚的失利,时刻想要报前次的一箭之仇。为此,他不惜百般训练和告诫麾下的骑手。通过一番苦心栽培,终于让他们比之前更适合于长距离作战。
在具体的布阵方面,帕尔米拉军队也按照东方传统战术,把几乎所有的骑兵布置于前线。来源复杂且良莠不齐的步兵,统统被丢在二线充当辅助。扎布达斯还特意选择埃美萨附近的平原作为战场,就是为竭力发挥骑兵的冲击力优势。与之相反,罗马人依然遵循固有战法,排列出以步兵为主、骑兵辅助的棋盘阵型。不同之处在于巴勒斯坦的棍棒手,被分派至两翼的骑兵周围,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支援。

帕尔米拉军中的帕提亚式具装骑兵


当年6月旬的某日上午,扎布达斯麾下的具装铁骑首先向对手发起冲锋。这些骑士和帕提亚/波斯的同行一样,从头到脚连同坐骑全身披甲,手持3米长的康托斯长矛,正面冲击时气势十足。不仅如此,他们还十分聪明地避开了坚固的军团正面,转而向由骑兵掩护的对手薄弱两翼包抄而去。
面对这样咄咄逼人的声势,奥勒利安则下令两翼骑兵迎难而上。后者大多经历了伊姆玛亚的辉煌,依然自信于能将其再次玩弄于鼓掌之间。因此罗刚接触到对手,立即就故伎重施掉头逃跑,想要吸引并拖垮追踪上来的敌人体能。但出乎他们预料的是,这次的帕尔米拉重骑兵竟然没有因速度慢而被轻装的他们抛下,反而一直紧紧咬着自己不放。这也是扎布达斯在战前大搞集训的奇效。因此,罗马人不仅没有拖垮对手,还被迫与武装到牙齿的铁罐头们进行肉搏战。哪怕拼尽全力,也无法轻易撕开对手的顶级防御,反而让大量同伴毙命于骑枪之下。或许是帕尔米拉人太想一雪前耻,以至于极力追杀幸存者,连自己受的伤也在所不惜。罗马的两翼骑兵由此蒙受惨重损伤,几乎完全溃败而散。

帕尔米拉军中的各类阿拉伯士兵

然而,具装精英肆意屠杀罗马骑兵的同时,他们与步兵之间的联系也在与敌过快接触的过程中彼此脱节。更糟糕的是,芝诺比娅和扎布达斯能够获胜的唯一依仗,就在于其铁骑们高速跑动时可怖的冲击力。现在却沉溺于和罗马同行的搦战,等于主动抛弃了能够一击制胜的法宝。奥勒利安已不知不觉间张开了捕杀他们的罗网,命令己方步兵以极快的速度向激战不休的本方两翼延伸战线。尤其是近在咫尺的巴勒斯坦棍棒手,迅速包围了敌军骑兵。军团步兵则依旧维持中军战阵,以阻挡对手可能的步兵突击。
东方式甲骑虽并不畏惧刀矛剑戟等冷兵利器的劈砍戳刺,却很忌惮石块大棒等钝器的击打。加之体积庞大,无法于狭窄地形有效施展的骑兵不同,要么被出其不意地打落马背,或是俯身打断马腿掀翻敌方士兵。为了加大锤击力度,巴勒斯坦人还在棍棒顶端加装上金属槌头,让帕尔米拉骑兵无从抵挡。佐西姆斯将帕尔米拉人的不适归因于他们从未见识过上述反制手段,但类似的钝器击打实际早已出现于东方战场上,罗马人在对付帕提亚和波斯骑兵时。因此,即使扎布达斯等指挥者事先知道奥勒利安的布置,他们也照样找不出破解之法。帕尔米拉具骑的失败可以说完全毫无争议。

围攻具装骑兵的巴勒斯坦棍棒手


失去了精锐骑兵的支持,战力斗志更低的帕尔米拉步兵完全无法阻挡罗马人进攻,迅速因崩溃着四散而逃。最终除了扎布达斯等少数有侍卫保护的将领安然躲入埃美萨外,绝大部分都折损于奥勒利安的大反攻之中。目睹此景的芝诺比娅尽管悲愤难当,也不得不屈从于主力尽毁的现实,匆忙从埃美萨逃往老巢帕尔米拉。胜利者奥勒利安,则在埃美萨城民的欢呼声中将芝诺比娅千辛万苦搜刮得到却未带走的土地财宝尽数收入囊中,而实现了定鼎东方的宏图伟业。
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层面,埃美萨一役都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决战。失利的帕尔米拉王国因此战散尽十数年来积累的一切资本,不仅被重新打回城邦原形,后来就连城市文明本身都无法延续。胜利的罗马人则彻底击灭东方的割据政权,再度成为广大东壁军政商贸的主导者,也为不久后奥勒利安最后打败高卢帝国一统罗马故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芝诺比娅在战败后被送去罗马参加胜利游行

此外,尽管东方式的具装骑兵再次败于罗马人之手,但其优秀的正面对抗能力却反而更加引起后者的重视。所以,仅仅在几十年后就出现在帝国骑兵编制当中。
比较讽刺的是,帕尔米拉城的毁灭正是自身过度挣扎的结果。倘若他们愿意割舍“大国崛起”情节而安分守己,本可以在埃美萨之战后得到奥勒利安的宽恕,并将自己的沙漠文化传给后人。然而,短暂的辉煌却让精英阶层无法再正视自己的真实定位,一再试图反抗罗马人的最高权威。最终,这颗璀璨的阿拉伯明珠就因自不量力挑战罗马,而被后者彻底摧毁,迅速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伊姆玛亚之战:罗马轻骑兵完爆东方具装甲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