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方哲学智慧之差异

 课程教学研究 2024-04-16 发布于浙江

哲学是智慧的学问,是对智慧的追寻,所以西方才有哲学是“爱智慧”的说法。而中国的哲学、道学、形而上学等也都是对人生智慧的追寻。在这一点上中西方哲学是共通的。所以,中国没有哲学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但是对智慧的不同的理解,对智慧重点的追寻上差异,却使得中西方哲学有了许多的差异。

人生的智慧应当有三种,于是哲学就有了三种不同的发展方向:

一是做人的智慧,即处理人自身,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智慧。中国的哲学重点就在于追寻如何做人,如何在社会中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完善的人的智慧。其研究的重点是人的修养问题,是伦理道德问题。中国哲学整体上是以此为中心主题的,在这一意义上,中国哲学是“人学”。

二是处事的智慧,即处理人的外部事物、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的智慧。西方的哲学重点就放在处理人之外的事物上,从而形成主客对立的哲学研究思路,关注的重点是理解自然,征服自然,让自然为人的需要服务。西方哲学 的这样一种取向,使得西方哲学 更多的意义上是一种自然哲学。

三是超越的智慧,即追求对人自身和外在制约的超越。这种对超越的追寻,形成了宗教哲学,通过对超越人的“神”的追问,寻找对自身和世界超越的方法。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宗教理论基本的理论思路就是如此,但是对超越的具体方法的设定却是有差异的。

哲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是超越,但是不同的哲学形式所追求的超越途径是不同的,这也是哲学差异性的重要的表现。

西方哲学以征服自在世界为目标追求超越,形成了一种外向型的超越形式;

儒家哲学以改造人类社会为目标达成超越,形成了一种入世型的超越形式;

道家哲学以获得精神自由为目标实现超越,形成了一种内向型的超越形式;

其他的宗教哲学常常以否定肉体存在为目标寻求超越,形成了一种否定型的超越形式。

所有这些超越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现实的人的生存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进而寻找超越的出路。哲学在这意义上就是超越的智慧。

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