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果的《心成颂》是一篇重要的书法论文,对后世书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论文提出了许多关于书法结体的重要法则和观点,如“回展右肩、长舒左足、峻拔一角”等结体方法,以及处理欹正关系的方法如“以侧映斜”、“以斜附曲”等。同时,《心成颂》也涉及到了书法中的虚实法则,如“潜虚半腹”等观点,将书法艺术的虚实关系提升到了哲理的高度。 此外,《心成颂》还详细论述了呼应、避就、向背等结体关系,如“间开间合”、“隔仰隔覆”、“分若抵背”、“合如对目”等法则,为书法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这些法则不仅有助于书法家们理解书法艺术的内在规律,也为他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更具个性和魅力的作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的来说,释智果的《心成颂》是一篇极具价值的书法论文,对于研究和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对于专业的书法家,还是对于广大书法爱好者来说,都是一部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的经典之作。 原文:回展右肩 头项长者向右展,“寧”、“宣”、“臺”、“尚”字是。(非为头项长。) 长舒左足 有脚者向左舒,“寳”、“典”、“其”、“類”字走。(谓“亻”、“彳”、“木”、“扌”之类,非“其”、“典”之类。) 峻拔一角 字方者抬右角,“国”、“用”、“周”字是。 潜虚半腹 画稍粗于左,右亦须著,远近均匀,递相覆盖,放令右虚。“用”、“見”、“岡”、“月”字是。 间合间开 “無”字等四点四画为纵,上心开则下合也。 隔仰隔覆 “并”字隔“二”、“畺”字隔“三”,皆斟酌“二”、“三”字,仰覆用之。 回互留放 谓字有磔掠重者,若“爻”字上住下放,“茶字上放下住是也,不可并放。 变换垂缩 谓两竖画一垂一缩,“并”字右缩左垂,“斤”字右垂左缩。土下亦然。 繁则减除 王书“懸”字、虞书“毚”字,皆去下一点;张书“盛”字,改“血”从“皿”也。(“盛”本从“皿。) 疏当补续 王书“神”字、“處”字皆加一点,“却”字“卩”从“阝”是也。 分若抵背 谓纵也,“卅”、“册”之类,皆须自立其抵背,锺、王、欧、虞皆守之。 合如对目 谓逢也,“八”字、“州”字,皆须潜相瞩视。 孤单必大 一点一画成其独立者是也。 重并仍促 谓“昌”、“吕”、“爻”、“棗”等字上下,“林”,、“棘”、“丝”、“羽”等字左促,“森”、“淼”字兼用之。 以侧映斜 丿为斜,、[捺]为侧,“交”、“大”、“以”、“入”之类是也。 以斜附曲 谓L[弯折] 为曲,“女”、“安”、“必”、“互”之类是也。 覃精一字,功归自得盈虚。向背、仰覆、垂缩、回互不失也。 统视连行,妙在相承起复。行行皆相映带,联属而不背违也。 翻译: 回展右肩 字中头部较长时,右边的部分应向右伸展。例如“寧”、“宣”、“臺”、“尚”等字。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头部较长的字都适用这一法则。 长舒左足 字中有类似“脚”的部分时,应向左舒展。例如“寳”、“典”、“其”、“類”等字。这里所说的“脚”,指的是如“亻”、“彳”、“木”、“扌”等部首,而非“其”、“典”等字本身。 峻拔一角 字形方正时,应抬高其右上角,使字显得峻拔。例如“国”、“用”、“周”等字。 潜虚半腹 在书写时,右边的笔画应稍细于左边,但也要适度,保持左右两边笔画的远近均匀,形成相互覆盖的态势,使字的右边显得虚空。例如“用”、“見”、“岡”、“月”等字。 间合间开 在书写如“無”字这样的字时,其四点或四画形成纵向排列,上部的空间较开阔,而下部则相对较紧凑。 隔仰隔覆 在书写如“并”字隔“二”、“畺”字隔“三”这样的字时,需要仔细斟酌“二”或“三”的写法,使它们呈现出仰或覆的态势。 回互留放 在书写有重笔画的字时,如“爻”字上部分留白,下部分则充分展开;而“茶”字则上部分充分展开,下部分留白。这样的处理可以避免字显得过于拥挤。 变换垂缩 在书写有两竖笔画的字时,一竖应垂直,另一竖应缩短。例如“并”字右缩左垂,“斤”字右垂左缩。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类似结构的字。 繁则减除 在书写笔画繁多的字时,可以适当减少某些笔画。例如王羲之在书写“懸”字时,虞世南在书写“毚”字时,都省略了字下的一点;张旭在书写“盛”字时,将“血”部改为“皿”部。 疏当补续 在书写笔画较少的字时,可以适当增加某些笔画,以使字的结构更为完整。例如王羲之在书写“神”字和“處”字时,都增加了一点;将“却”字的“卩”部改为“阝”部。 分若抵背 在书写需要纵向分隔的字时,如“卅”、“册”等字,应使它们各自独立,像背对背一样。这是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等书法家都遵循的原则。 合如对目 在书写需要横向结合的字时,如“八”、“州”等字,应使它们相互呼应,就像眼睛对视一样。 孤单必大 在书写中只有一点或一画的独立部分时,应使其显得突出和明显。 重并仍促 在书写上下结构或左右结构的字时,如果其中有重复的部分,应使它们相互靠近,以显得紧凑。例如“昌”、“吕”、“爻”、“棗”等字的上下部分,“林”、“棘”、“丝”、“羽”等字的左右部分都应如此处理。 以侧映斜 在书写时,撇笔应显得斜,而捺笔应显得侧,如“交”、“大”、“以”、“入”等字。 以斜附曲 在书写弯曲的笔画时,应使其显得斜,如“女”、“安”、“必”、“互”等字。 覃精一字,功归自得盈虚 要深入研究每一个字的书写技巧,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领悟,掌握其虚实变化的规律,从而达到自得盈虚的境界。 统视连行,妙在相承起复 在书写多行文字时,应统观全局,使每一行都相互映衬,形成连贯而不违背的视觉效果。 通过以上的翻译和解释,我们可以看到释智果在《心成颂》中详细阐述了书法结体的各种法则和技巧,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这些法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书法的内在规律,也为我们在现代书法创作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评点]释智果,隋仁寿年间步法家,师从智永.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隋炀帝曾说z“智永得右军肉,智果得右军骨。《心成颂》见于宋·苏霖《书法钩玄》。全文由“颂、“注两部分构成.“颂为有韵文体,注文据严可均《全隋文》认为“非智果自注”。“心成指“书法 。 从单个字的布白结构,到行与行之间的相互映带,再到整篇的均衡匀称,作者都作了精彩的阐述,为后世书法结体立下了原则,也为重整体美的书法美学思想开了先声。作者所主张的创作应遵守动态平衡的美学思想,尤其值得我们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