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含生“伤寒心法”:仲景治呕四十方呕之一症,于《伤寒杂病论》中所论

 五味牡丹 2024-04-16 发布于山东
含生“伤寒心法”:仲景治呕四十方

呕之一症,于《伤寒杂病论》中所论近百条。
有证有治,亦有所论所述。

证治者,提供治疗示范,
论述者,提供辨证思路。

中医治病,全在于证。
证者,一组症状也。

患者来诊,皆是叙述症状,
“组证”在医,析病机亦在于医。

无有按方治生病者。
不解仲景之“组证”思路,何得其治疗心法。

三阴三阳辨证,
是仲景精华。

我于下,
详列《伤寒杂病论》“呕”之症状凡四十例,
按三阴三阳归类。

供同道详细揣摩,
以近仲景之法。




1)太阳呕
太阳之呕,总由客邪居于心下。

a.太阳病,恶寒,鼻鸣,干呕。
桂枝汤。

b.太阳阳明合病,项背强,无汗恶风,不利但呕。
葛根加半夏汤。

c.伤寒心下有水气。发热,咳,干呕。
或喘,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下腹满。
小青龙汤。

d.太阳病误治后,虚烦不眠,呕者。
栀子生姜豉汤。

e.无寒但热,骨节烦疼,时呕,
白虎加桂枝汤。


2)少阳呕
少阳之呕,总在枢机不利。

a.往来寒热,胸胁不舒,纳差,欲呕。
小柴胡汤。

b.胸胁满,心下痞硬,急烦,呕不止。
大柴胡汤。

c.日晡潮热,胸胁满,呕,
柴胡加芒硝汤。

d.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心下支满,微呕。
柴胡桂枝汤。

e.太阳与少阳合病,呕者。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f.噦,手足厥,干呕。
橘皮汤。

g.噦逆者,
橘皮竹茹汤。


3)阳明呕
阳明之呕,总在腐熟受制。

a.太阳误治后,胸中痛,腹满微烦,大便溏,欲呕。
調胃承气汤。

b.太阳中风后,表解里,未和,头痛,心下痞硬,汗出,短气,干呕。
十枣汤。

c.伤寒中风误下后,下利,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心烦不安,干呕。
甘草泻心汤。

d.心下痞,肠鸣,而呕。
半夏泻心汤。

e.痞,下利,呕。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f.谷不得下,诸呕。
小半夏汤。

g.胃反,呕吐者,
大半夏汤。

h.干呕,吐涎沫,
半夏干姜散。

i.胸中愦愦然不适,似呕不呕。
半夏生姜汤。

j.胸中有热,胃中不适,腹痛,欲呕者。
黄连汤。


4)太阴呕
太阴之呕,困在升清降浊。

a.腹中寒气,胸胁逆满,雷鸣切痛,呕不能食。
附子粳米汤。

b.心胸中大寒痛,不可触近,呕不能饮食。
大建中汤。

c.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卒呕吐。
半夏加茯苓汤。

d.支饮,小便难,眩冒,呕。
苓甘姜辛五味半夏汤。

e.水停心下,先渴后呕。
小半夏茯苓汤。

f.呕吐,病在膈上,思水者。
猪苓散。

5)少阴呕
少阴之呕,因在阴阳格离。

a.少阴病,心中慍慍欲吐,手足寒,脉弱,干呕。
四逆汤。

b.少阴病,利不止,厥逆,烦,干呕者。
白通加猪胆汁汤。

c.少阴病,下利清谷,厥逆,反面赤不恶寒,或腹痛,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或干呕。
通脉四逆汤。

d.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或呕者。
真武汤主之。

e.少阴病,下利,咳,烦渴,呕。
猪苓汤。

6)厥阴呕
厥阴之呕,皆是阴阳错杂。

a.脏厥,或吐蛔,胸胁烦满,得食而呕者。
乌梅丸。

b.头痛,干呕吐涎沫,或胸满,食谷则呕。
吴茱萸汤。

c.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呕者。
当归生姜羊肉汤加橘皮白术。

7)胎产呕
胎产呕,只因正虚邪凑。

a.妊娠,呕吐不止。
干姜人参半夏丸。

b.产妇汗出,眩晕,大便坚,呕不能食,
小柴胡汤。

c.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头痛,喘,呕
竹叶加半夏汤。

d.产后乳少,烦呕。
竹皮大丸。




含生
甲辰三月
大明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