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偌馨:财富管理制胜时代,不可忽视的「她力量」

 wupin 2024-04-16 发布于湖北

  意见领袖 | 洪偌馨

  女性群体是当下财富管理市场上毋庸置疑的'核心客群’,但着眼于真实的市场情况,财富管理机构虽然关注到了她们所掌握的钱,却很少关注她们本身。

  从2023年到2024年,随着'女性主义’成为影视文化和社交舆论的重要议题,各行各业的'她含量’都在不断提升。

  最近,在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离世后,'女继承人时代来了’这一话题迅速登上热搜。事实上,不止宗馥莉,包括碧桂园、新希望、华为等在内的一批企业都相继迎来了女继承者们。

  而在电影市场上,无论是女性导演格蕾塔·葛韦格(Greta Gerwig)导演的电影《芭比》登顶2023全球票房,还是女性题材电影《热辣滚烫》在今年春节档的意外爆火,都是现实世界女性力量崛起的最佳注脚。

  在普遍被男性主导的学术领域,2023年的诺贝尔奖破天荒地出现了4位女性获奖者,其中,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更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独享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得主。

  MSCI最新发布的《女性董事比例进度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范围内,MSCI全球指数所涵盖的大中型成分股企业的董事会席位中,女性董事占比进一步上升至25.8%,女性董事比例达到30%或以上的成分股比例从2022年的38%上升到41%。

  女性,在财富世界的地位愈发凸显。

  不仅是前面提及的商业精英,女性在家庭的日常决策和财富管理中也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因此,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推出聚焦于女性需求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甚至出现了像Ellevesst这样专门服务于女性的投资平台。

  正如消费市场中公认的法则:得女性者得天下,未来在财富管理领域,女性客群同样是机构们决胜市场的关键。

  1

  财富增长下的'她力量’

  钱在哪里,机构布局的重心就在哪里,这是财富管理市场上的一条'铁律’。

  从这个角度来看,与许多行业女性被忽视的境况不同,财富管理行业很早就意识到了女性客群的重要性——她们通常被认为是家庭财富的管理者,决定着消费和投资的去向,被冠以'家庭CFO’的头衔。

  根据国海证券和罗兰贝格发布的《2022她时代女性财富管理洞察报告》,中国女性在家庭财务决策中正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女性主导家庭日常消费决策比例达80.9%,分别有68.4%及75.8%的女性表示其主导家庭短期投资及长期大额投资。

  与男性不同的是,女性不仅关注自己的'小家庭’,还会承担更多照顾双方父母及子女等亲属的责任,这也导致她们额外负责委托投资的比例也高达23.4%。

  不仅如此,随着女性教育程度和劳动参与率不断提升,她们的经济实力、财富积累也随之增加,即便是脱离于家庭视角来看,她们本身的财富积累和管理需求也在快速提升。

  聚焦到中国市场,知名咨询机构BCG预计,到2025年,中国女性的财富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100万亿元。

  尤其是在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养老金融方面上,由于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加上较高的退休储蓄表现,中国女性的投资理财需求和意愿将显著超过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

  富达国际和蚂蚁财富在连续五年调研了中国投资者的养老规划情况之后发现,开始为未来进行长期储蓄的女性比例不断提升,从2020年的51%跃升至2022年的78%,增幅高于男性;开始储蓄的女性年龄则进一步降低,从2020年的39岁提早至2022年的35岁。

  换言之,中国女性有更强烈的的养老储蓄意识。事实上,在富达国际在英国、德国、日本等六个地区开展的调研中,仅中国女性的退休储蓄高于男性。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女性群体都是当下财富管理市场上毋庸置疑的'核心客群’,但着眼于真实的市场情况,女性客群的存在感仍然不高——财富管理市场虽然关注到了她们所掌握的钱,却很少关注她们本身。

  事实上,这种偏差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当我们说一项服务是面向所有人时,它往往更偏向于以男性为样本来设计,典型如汽车行业。因此,现在不少行业都在加速调整,希望在产品和服务模式上更加精准,财富管理行业也不例外。

  2

  天生的'长期主义’投资者

  如果说到投资大师、理财高手,大家脑海中浮现出的大概率都是男性。但事实上,有调查显示,就普通人的理财收益表现来看,反而是女性普遍要优于男性投资者。

  三家头部基金公司共同撰写的《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中国女性投资者平均收益率高出男性1.57个百分点;在盈利人数占比方面,女性投资者也高于男性,这一数据打破了很多人对于女性投资能力不足的'刻板印象’。

  其实,导致这种结果的核心因素并不是投资能力的高低,更多是源自不同性别的操作习惯和风险偏好。

  一是女性在投资上更舍得投入——她们平均投入26711元,比男性高出1500元;二是她们的交易频次更低——女性的平均交易频率为2.57次/月,低于男性的3.08次/月,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交易成本和交易行为不当带来的收益'磨损’。

  这份报告主要聚焦于公募基金领域,可能并不全面,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女性投资者的一些特征。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教授在他的《投资者的敌人》一书中提到,'利用美国散户和中国散户的数据,我们比较了男性和女性投资者的投资业绩。大家凭直觉推断,也会觉得男性比女性更自信,有更强的掌控欲,心理学家通过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那么这种差别会对投资业绩产生影响吗?

  '我们发现女性投资者交易的积极性确实低于男性,体现为女性投资者的换手率明显低于男性。’朱宁在书中指出,从多次重复后的数据来看,交易更频繁的男性投资者的表现明显不如女性投资者。

  除了换手率低之外,女性整体的投资风格都更加稳健,这不仅体现在她们的风险偏好更低、在投资决策中优先考虑保护本金而非获得超额收益,更青睐银行理财等稳健收益型产品而非股市等方面,更体现在理财目标的设定与核心驱动力方面。

  国海证券也有研究报告称,相比于击败市场,女性更加关注财务状况的稳定性,以及在此基础上能否保障医疗、退休等方面的生活质量。

  她们的投资目标更多为内在驱动,对投资业绩的评估更多与是否达到自身设立的标准有关,而非男性投资者们更追逐的击败市场、超越基准等目标。

  从这个角度看,女性似乎是天生的'长期主义’投资者。

  巴菲特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劳安·洛夫顿还曾写过一本名为《巴菲特像女人——颠覆常识的性情投资心理学》的书。

  他认为,巴菲特的成功因素之一是在于其拥有女性投资者的一些性情,其中包括习惯于立足长期视角、较少出现自负现象、极度厌恶风险、更加脚踏实地、在潜在投资项目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能够从自身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等特征。

  3

  '她时代’的财富机会在哪儿?

  说完了理性的分析和论证,其实还有个一个比较'心酸’的事实是,女性在投资中展现出的这些行为特征与偏好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她们在工作、家庭和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或挑战,例如性别歧视、职场不公、在养育子女及赡养老人方面投入的精力更多等。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职场男女薪酬差距依然高达12.9%。

  与此同时,调研数据显示,女性在职场中因性别而遭遇不公平对待的占比明显高于男性,尤其是婚育对职场前景的影响。

  其中,因为生育带来的'母职惩罚效应’(指母职会对女性职业地位产生惩罚:一是降低母亲的收入,二是让母亲退出劳动力市场,三是阻碍母亲进入要求较高的职业,从而转向要求较低、更无发展前景的工作。)带来的冲击是最为直接的。

  针对中国职业女性的研究显示,相比没有生育的女性,生育一个子女会造成女性工资率下降7.0%,生育两个子女会造成女性工资下降16.8%,这与以往针对欧美国的研究结果基本类似,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生育代价’是全球女性在工作中面临的普遍问题。

  凡此种种潜在的压力,使她们对于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更加迫切和直接。尤其,面对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很多不确定性问题,财务独立、保障财富是她们对抗风险、获得安全感的重要手段。

  换个角度来看,认识并理解这些女性痛点,也是财富管理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女性客户的机会。

  以养老金融为例,富达国际发布的2023年《女性投资理财调研》显示,中国女性对退休后的财务信心整体欠佳,认为其储蓄能够支持完整退休生涯的女性为43%,认为其退休储备能够应对意外支出的女性受访者比例仅为39%,均低于男性比例。

  同时,考虑到女性的平均寿命普遍高于男性,这也让她们更为担心包括长期养老院和雇佣长期住家护工在内的年老后护理费用。

  不仅如此,女性对于养老生活往往有着更高的质量要求,比如超过73%的女性受访者希望退休后能够追求爱好,希望进行旅游度假和高端消费的女性受访者占比分别为67%和36%,均高于男性受访者约8个百分点。

  Ellevest是美国一家专门服务于女性的投资平台,其创始人Sallie Krawcheck就曾在采访中提到:

男性普遍寿命比女性短6-8年,但他们赚得多,工资达到顶峰的时间晚,而且职业休息时间更少。所以最坏的结果就是男性带着太多钱去世。而女性恰恰相反,80%的女性去世时是单身,同时,没人会给你退休贷款,一旦女性到了那个年纪就只能靠自己了。

  那么,如何抓住'她时代’的财富机会呢?

  麦肯锡通过调研得出结论,与男性相比,女性寻求投顾服务的可能性更高。相较于支付10个基点的费用来购买纯数字化服务,年长一些的富裕女性更愿意额外支付1%(或以上)来购买面对面的投顾服务,并且其概率要比男性高一倍。

  再比如,由于家庭变故对女性的影响更深刻、带来的财务压力更大,并且更倾向于将自己的财富目标与特定的人生阶段和目标联系起来,海外市场上有些公司和投顾成功推出了一系列专项服务产品。

  例如,美国就有投资顾问公司就针对办理离婚手续的女性推出了一系列服务,提供包括执业离婚财务规划师、离婚律师、心理医生以及房产中介等,以确保女性能在离婚时获得公平的财产分配,并逐渐实现财务独立。

  凭借该服务,仅在一年时间内,该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AUM)就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目前,除了有为女性客群量身定制的财富管理服务外,现在还出现了一些专注女性客群的财富管理平台,例如前面提到的Ellevest。不过,放在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这些案例和尝试都只是冰山一角。

  当然,作为三八节的特别稿件,本文的重点并不是两性议题,而是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希望有更多机构去关注和挖掘不同客群的个性化需求,去做更精细化的客户服务。

  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创新的源动力,也是构建差异化优势的契机。

  (本文作者介绍:洪偌馨,资深财经记者、主持人,自媒体“馨金融”创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