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师学苑 || 教研重在知行合一——2024年首场小学数学“教研江淮行•皖美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心得

 陈昱行思录 2024-04-17 发布于安徽
会场之外
      可能因为太赶,为了不影响学校15日下午的两个活动,我们临时改签了车票。即便一切顺利,到滁州安顿下来也要后半夜。好巧不巧,是真巧,冥冥之中高铁也是颇通人性滴,知道我们第二天要集中观摩“三角形”,就安排我们在神州大地江南省界画了一个大大的三角形!各位自己看图,懂的都懂,不懂的也不必懂。

      通知上是住两晚,17日上午离会。但我们耗不起,“家里事太多”,辛老师急着回去上课,我呢,一屁股“工债”!这些年就仗着“皮糙肉厚”和“处乱不惊”,还算活得“滋味悠长浑厚”“忙中怡然自得”。我们真真是两个“夜行侠”,披星戴月,趁万家灯火奔走反复。为了什么?难道我们是苦行僧?当然😁不是,一天三节展示课两次专家点评三场专家报告的现场学习,足抵任何劳苦。

学有所获

​      1.以生为本的课堂并非不要章法

      可能是之前表演型公开课“毒性”过大,引发一些异见者对此全面批判,强调重建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重塑课堂生态,让学习真正发生。这些正是课改的“正业”,当然非常OK非常哇塞。但凡事就怕过犹不及,稍不注意,有人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导致课堂散漫低效不讲章法。

      本次展示课就没有出现这些问题,而呈现出新课标理念下那种富有理趣颇多回味、既有数学真味又有儿童趣味的新课堂,让我们为之一振。

      这里不宜具体细说,但三节课反映出来的突出特点,还是可以提一提的,比如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化内容,教学评一致性,素养导向,尺规作图的渗透,真实情境,操作与推理等等。

      在乒乓球早期训练中,很讲究规范性,要跟正规师傅学习正规手法,不能随意自己瞎练,否则后期球技提升就是白日做梦。野路子是走不远的。这就是科学性。

      虽说课堂教学与竞技体育是两码事,但同属于技艺,也有相通之处。年轻教师需要有规范科学的课堂教学技艺的修炼过程,方可得道得法。

      2.做一名知行合一的一线“明师”

      在广大一线教师群中有一种论调,“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我只有实际的案例”,有时候这种本属于“自嘲”的内容,变成一种“自傲”。似乎缺乏理性认识的实践才是值得被赞扬和自我炫耀的。——这是什么道理呢?!

      作为一线教师,缺少理论这一点无论如何不能成为我们的“理所当然”。我们只能说,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我们更擅长实践,不太擅长理论。

      当我们只擅长“行”,不擅长“知”,怎么妄求“合一”?

      对理论的陌生与抵拒,意味着什么?首先,你只看到现象,而放弃洞察本质的可能,我们会变得越来越肤浅。其次,我们终其一生只能凭借经验做事与思考,没办法超越经验,在更高的理性层面认识和把握世界和我们自己。再次,我们更容易成为人云亦云的“跟奴”,更容易盲从和上当,因为我们不知道本质也不了解真理,我们只会“做”。最后,如果不会思考,我们活着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一线教师的理论从哪里来?主要两条路径:书本学习来;实践提炼来。两者都离不开学思做结合。

      我们的共同愿景之一是要做师德修养上的“光明”之师,和师能锤炼上的“明白”之师。怎么才能做成“明师”?唯有知行合一!大白话说,就是我们不光要“会做”,更要“会想”;不仅要“想到”,更要“做到”;想一想,做一做,做一做,再想一想,边想边做,且行且思,想做结合。

      大学教授值得尊敬,他们也难做到知行合一,就教育领域来说,他们更擅长理论不太擅长实践,所以“一旦有大学教授肯扎入一线做实践,那将是无敌的”。

      同理,如果一线教师肯花功夫坚持理论学习与理性梳理,那也是无与伦比的!

      呃😓,不知不觉又过了十二点,罗胖上线了😄。我不能在这里纸上谈兵了,我要去听罗胖谈,他谈得带劲儿!明天睡醒,我再争做“明师”吧,现在我要去做“明粉”,文明之旅的铁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