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出土天珠,一眼真!!!

 RK588 2024-04-17 发布于美国


图片艺拍直播 一触预约

内容提要:西藏曲踏墓地于2014-2015年考古发掘出土了三颗天珠,本文用“微痕考古”的方法对其进行观察研究,并运用相关科学理论推导出天珠的蚀花工艺。

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学者对高古玉器次生变化的研究理论解析这些天珠的受沁现象和发生机理,并进而提出这些天珠的受沁现象与玉髓的物理化学性状直接相关,且各沁像具有一定规律性的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2014年对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的曲踏墓地进行了联合考古发掘。曲踏墓地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象泉河上游,距扎达县城西0.5~1.5公里,海拔3710米。根据碳十四测年数据,曲踏墓地Ⅰ区的年代为距今2000~1800年,Ⅱ区的年代数据有两个:M3距今2250±25年,M5距今2150±25年。曲踏墓地是阿里地区首次主动性发掘的洞室墓群,其墓葬形制完整,文化内涵丰富,其中出土的陶器说明西藏高原西部地区在前吐蕃时期具有考古学文化上的统一性,其他各类器物则反映出象泉河上游地区与新疆、中亚、拉达克列城地区、中原内陆、尼泊尔、南亚次大陆、印度洋地带等周边地区有着广泛的物质文化交流,而其丧葬习俗则与早期苯教关系密切。

图片

图1 圆柱状天珠

图片

图2 圆板状天珠

图片

图3天珠残段

图片

图4-1 圆柱状天珠的端部

图片

图4-2 圆柱状天珠的端部

图片

图5 圆柱状天珠的受沁现象

图片

图6 受沁现象的局部放大图

图片

图7 25倍显微镜下的成像

图片

图8 40倍显微镜下的成像

图片

图9 包含有发育不成熟的石英晶体的天珠珠体

图片

图10 30倍显微镜下的成像

图片

图11 70倍显微镜下的成像

图片

图12-1 透光观察圆板状天珠的正面

图片

图12-2 透光观察圆板状天珠的背面

图片

图13 圆板状天珠背面受沁现象的放大图

图片

图14 30倍显微镜下的成像

图片

图15 70倍显微镜下的成像

图片

图16 15倍显微镜下的成像

图片

图17 40倍显微镜下的成像

图片

图18 断珠在15倍显微镜下的成像

图片

图19 30倍显微镜下的成像

图片

图20-1 天珠残段的断裂面特征

图片

图20-2 另一个角度观察天珠的断裂面特征

图片

图21 25倍显微镜下的成像

图片

图22 60倍显微镜下的成像

图片

图23 断珠端部的微距图

图片

图24 50倍显微镜下的成像

For More Reading

联系方式:186 2171 5089

图片

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