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省A10联盟2024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美丽星空 2024-04-17 发布于山东

安徽省A10联盟2024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每当谈起早期人类历史,人们会不自觉地用“史前史”称呼那段只能根据化石证据推测而无文字记载的过于遥远的历史。这是用先入为主的“历史”割裂和想象“史前”,实际上,人类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那些更遥远的是更深层的历史。利用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的分布区域的化石证据的多学科鉴定与分析成果,可以在跨越了千万年的深层人类历史中划分出六个时空,每个时空都在其年代和地理范围内见证了人类脑进化与定居全球的双重进程。

第0时空从距今约1000万年前延续至距今约330万年前。在该时空中,彼类和人族主要分布在由地壳构造活动塑造的非洲之墙和亚洲壁垒山脉这两大进化脊上,这里有规律地发生着物种形成,但化石证据稀少而零碎,直到最后时刻才出现了由骨骼上的切痕所显示的技术的痕迹。目前已知的是,第0时空期间遭遇了一次全球气候变冷,导致森林栖息地减少、稀树草原扩张,促使人族发生身体构制上的两足化转变,随之而来的物质延伸和技术创造奠定了脑进化的基础。

距今330万年前至180万年前是第1时空的世界。第1时空经历了从上新世向更新世的地质世代交替,期间全球气候持续变冷。相较于上个时空,本时空出土了更为丰富的古人类化石以及石器技术和饮食变化的考古证据,其中就有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人族石器。根据这些考古证据可以推定,人族脑容量首次超过了400cc这个闳值,标志着人族开始走上一条不同于其他专化适应型动物的脑进化之路。

第2时空起自距今180万年前、终止于距今5万年前,跨时近两百万年。在这期间,人族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石器,显示出一些处理体积、对称性和顺序性的灵活概念性技巧,还出现了一些装饰品和骨制工具,从一个侧面证明此时食肉成为人族新的饮食选择。从目前的证据来看,本时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技术停滞,人族定居也严守着地理边界。此时大脑进化进程尽管大幅加快,不过更大容量的大脑不会自动导致地理扩张或技术创新。

距今50000至4000年的第3时空,见证了多个人族物种并存局面的结束。人类此时掌握了一定的穿越水域的技术,到达了海洋的边缘地带,从非洲、亚洲和欧洲大陆扩散至除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洲。在本时空,人类开始了对动物和植物的驯化,这个过程一方面放大了生产资源,另一方面也简化了生态系统以支持更多的人口,构成了下一时空“景观迁移”的基础。

在距今4000年前,人类终于拥有了跨越远距离海洋的能力,由此揭开了长达三千年的第4时空的历史。此时空中,人类在流动过程中携带了各种生活工具以及被驯化的作物和动物,实现了生存环境的迁移,更少地受制于环境和资源。加之全新世温暖的间冰期环境,人口大规模增长,以致由扩散导致的取代现象日益频繁。

第5时空是今天的人类最为熟悉并仍生活于其中的时空。公元1400年被认为是第5时空的开端,太航海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此后地球上几乎不再存在尚未有人涉足过的土地。这意味着政治性的取代和散居——而非定居,开始成为人类历史的主题。

(摘编自克莱夫·甘布尔《定居地球:深层人类历史的考古学》,郭建龙译)

材料二:

科技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它应用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开展考古学研究,能进一步深化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科技的力量注入考古学,为考古研究注入新活力,让不能说话的文物开口。

遥感考古,指不用进行考古发掘,而是借助遥感卫星等探测技术,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手段,寻找地面、地下考古遗存的方法。它最大优势是不会破坏考古遗存。在明长城附燧遗址考古中,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沿长城超低空飞行拍摄,进而获取海量图像,并运用低空遥感技术测绘形成三维模型,建立了“明长城全线实景三维数据库”,再现了明长城横亘万里的历史场景。

关于年代测定,目前,使用最广的有碳十四法、树木年轮法等多种测年方法。其中,碳十四法是确定绝对年代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即通过采集动植物遗存或其他含碳物质,利用碳十四的半衰期规律,测定生物体死亡或沉积物形成的年代,从而推测考古遗址存在的具体年代。在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中,为解决“祭祀坑”的年代问题,研究人员采集了碳十四测年样品,经过超声波清洗、弱酸-弱碱-弱酸处理、氧化等,测定其属于商代晚期。

树木年轮法是借助树木年轮的分布规律与时间顺序,判断木制遗物年代的测年方法。在青海都兰古墓群考古研究中,工作人员对发掘出土的木材做了3个方向的切面,放在休视显微镜下观察并确定木材种属,进行测量和定年,还结合降水量和年轮宽度指数的关联建立了年轮年表,为确定古墓群的年代提供了重要参考。

古DNA技术是指从古生物化石、生物遗体中获取古代生物DNA分子,通过比对、研究古代生物的讲系,探究人类的起源和迁徙的一种研究手段。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掘过程中,研究人员对出土的狗骨进行线粒体DNA分析,并将研究结果与日本考古的中世纪家犬DNA序列进行比对,证明了日本家犬的一些祖先来源于中国。

(摘编自高蒙河《科技考古,让文物自己“说话”》,《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期的人类历史由于过于遥远,缺乏文字记录,要依赖化石证据进行合理推测。

B.在第0时空阶段、亚、非地区的进化脊上虽有物种形成,但技术一直停滞不前。

C在第3时空,人类驯化动物和植物既推动生产资源的扩大,也简化了生态系统。

D.作为考古学的重要分支,科技考古综合应用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方法与技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古人类化石以及石器技术等考古证据,直接推定人族开始走上迥异于其他专化适应型动物的脑进化之路。

B.第2时空的人族因为严求定居的地理边界,故大脑进化进程即使加快,也没有自动推进地理扩张或技术创新。

C在第4时空中,人类实现了生存环境的迁移,并逐渐摆脱环境和资源的限制,同时人口也有了大规模的增长。

D.借助无人机摄像、卫星低空遥感测绘等技术,可建立起关于明长城的实景三维数据库,再现明长城宏伟景象。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大航海开启全新时代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B.《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C.十五世纪末,瓦斯科·达伽马发现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使得陆上丝绸之路不再是通往东方市场的唯一途径。

D.康熙二十三年,清廷在平定“三藩之乱”后,认为“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应令出洋贸易,以彰庶富之治”。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以上两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惠嫂

王宗元

在柴达木盆地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我认识了一位名叫李婉丽的上海姑娘。她是代表一个女子勘探组出席这次会议的一—她们在唐古拉山区经历了极艰苦的七天七夜,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大矿区的初探工作。

“你现在蛮像个高原人了,”我说,“南方来的女孩子们,刚来很不习惯吧?”

“嗳唷,你问这个吗?”她活泼地挑起了右眉,“怎么说呢?给你说说高原给我的第一课吧!”

她就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一天的傍晚,一辆货车驾驶室里坐着一个刚毕业的十七岁的姑娘,那就是我。自从噶尔穆上了车,我就觉得浑身发冷,许多关节作疼。想起人们传说的“高山病”,我心里有点怕,照这样疼下去,可怎么工作呢?

司机小刘说:“晚上赶到昆仑山口,”大约我的面色很难看,他又补充道,“不远,一百多公里!”

刚搭车的时候,小刘听说我是地质学校毕业的,自愿到高原工作,对我非常热情,滔滔不绝地给我讲了一串高原探宝的故事。

可我身上难过,实在没精神多说话。记得最难受时,我问过这样一句话:“刘同志,在那个什么山口,会不会有回去的车?”

他扭头看了看我,冷冰冰地说:“我怎么知道?我又不是汽车站长!”过了会、他又嘟嘟囔囔:“哼,还不如昆仑山上的一棵草!”

当时我没听清他说什么草,只盘算着:是坚持往前走?还是真的返回呢?

不知过了多久,猛听得小刘说:“喂,下车吧!”

我提着挂包迈出车门,腿一软,差点碰在车厢上,小刘赶紧伸手把我扶住了。

在明亮的月光下,对面有一排小窑洞,两三只窗口闪出灯光。我迷迷糊糊地跟着小刘走到一个灯光明亮的地方,一掀门帘,就有一股热气扑上身来。

小刘说:“惠嫂,给你引来一位女同志!”

隐约看见一个身材壮健的女人走过来。“哟,真的,哪里来的这么个俊囡女?不舒服,先在我这躺一会吧!”说着像一阵风似的,扶我躺下去。

我忽然想起来的路上,有人说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在远离人烟的高山上经营了一个“司机之家”,使长途跋涉的人们得到无限温暖。

……

不知过了多久,我醒过来,忘记了自己在什么地方。

“你就在我这里睡吧,陪我说说话,老惠不在,领着勘察队找煤油去了!”惠嫂一面铺着炕,一面这样说。

“现在好些吗?”

我点点头说:“好多啦!”

“就是这么回事,撑两天就过去了。”惠嫂把下巴搁在枕头上,开始了她的讲述。

“我刚来的时候,说起来笑死人,一下汽车我就哭了:这里成年八辈子穿棉袄,不长五谷,连棵树都瞧不见!老惠慢腾腾地说:天眼不不好,咱们不会建设么。’我说:'呸!等你这地方建设好,老娘的腿巴骨能当打锣捶了!”他生了气,骂我'你还不如昆仑山上的一棵草!’”

“什么草?”我突然记起小刘的话。

惠嫂说:“他骂我:'不如昆仑山上的一棵草’。啊!这是这块地方最厉害的一句骂人话了,你也听见过吗?”

我连忙摇了摇头,脸“刷”一下红到了脖根。“惠嫂,这棵草到底是怎么回事?”

“去年,我那老头子修青藏公路,得了坏血病,带七个病号来这昆仑山休养。那会,这里是个转运站,只有两顶帐篷,许多人都想家了。他是个领导,想家也不能说啊,就自己到山坡上转,看见了这棵草。昆仑山上暖和的日子有数几天,你看这草,地面刚一解冻,它就急急忙忙钻出来,连叶子也顾不得长,就抽苔,蹿个三寸四寸,赶快开花、结籽,等到下第一次霜,它倒已经胜利地完成任务了。

“老惠在草跟前发狠地说:'你不过是一棵柔弱的草,你还能在高原上扎下根,开花结籽。我堂堂的共产党员,难道不如你!’后来他就拔下这棵草,像捧着宝贝似的回到帐篷里,跟大伙开了个会,大家都像发誓似的说:'不信我们不如这棵草,老惠,你把它挂在咱们头顶!’这些人硬凭着狠心把窑洞修成了,从此就留下了这句话……”

我听着,紧咬着牙齿,心里非常激动,问惠嫂:“那你就留下来了?”

“是啊,就这么留下了。姑娘,这公路上,最辛苦的就算司机了!好几回我见他们来,衣服外头一层冰盔冰甲,一走路冰碴乱响。我由不得赶快给他们找衣裳换,赶快给他们做口热汤热水的。真是些钢捶铁打的小伙子们呀!”急嫂看了看钟,吃惊地说:“嘿,看我这絮叨劲儿,都忘了你是病人!”

“好嫂子,你再给我说一说!”

“算啦,话还说得完?明天你还要走路呢!”惠嫂坐起来,给我掖了掖被子。

这一夜,我想得很多很多。

想着想着,听见鸡叫了。我赶紧坐起来穿衣服,一看惠嫂不见了,大约是在我迷糊的时候出门了,我提着挂包走到院里,看见小刘在发动车。

“你来做什么?”小刘冷冰冰地问。

“走呀、我要到前面去!”

“算啦,你就在这住下吧,有顺车把你带回去!”

“这是什么话,我还不如昆仑山上的一棵草?”我有些生气地提高声音说。

小刘听见这话一怔,用眼睛盯住我看了半天,渐渐露出一种难以捉摸的笑容,伸手打开车门……

·这件事,在李婉丽头脑中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所以她一口气对我讲了两三个钟点。

“那么,现在惠嫂还在那里吗?”我问。

“在啊,我来来往往总要在那里住一夜。有些新来的同志们,我总喜欢引他们到那里,听一听高原第一课。”

我说:“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开头,现在,讲一讲你自己的事吧!”

“嗳唷,我自己有什么好讲?”这位上海姑娘脸红了,“我们的事情非常简单,材料上不是都写的有么。

1960年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婉丽毕业后自愿到高原工作,这既是个人的选择也是响应国家建设号召的行为,彰显了对青春价值的自我追求。

B.作为一名货车司机,小刘长年累月地奔波在昆仑山沿线,饱尝艰辛,只能从“司机之家”获得所需的温暖与关怀。

C.惠嫂初到转运站时发现当地环境恶劣、寒冷荒凉,因而心灰意冷,但丈夫的斥骂让她幡然醒悟,思想发生了转变。

D“我堂堂的共产党员,难道不如你!”老惠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后来成为他与病友们共同战胜病魔的精神动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从“我”与李婉丽的结识写起,以她的谦虚应答收束全篇,首尾照应,使得故事结构严谨有序。

B.小说中老惠自始至终没有正面出场,而是借助惠嫂之口叙述,反而给读者留下更为丰富的想象空间。

C.小说没有着意于人物的外貌肖像描写,而是通过对话以及细节来展现他们美好的形象与髙贵的品质。

D.小说的叙述方式与《荷花淀》颇为相似,都借鉴了中国传统小说中“大故事套小故事”的艺术形式。

8.围绕“还不如昆仑山上的一棵草”这句话,小说展现了李婉丽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说明。(5分)

9.小说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行文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季桓子以粟千钟饩夫子,夫子受之而不辞,既而以颁门人之无者。子贡进曰:“季孙以夫子贫故致粟夫子受之而以施人无乃非季孙之意乎?”子曰:“何?”对曰:“季孙以为惠也。”子曰:“然,吾得千钟,所以受而不辞者,为季孙之惠,且以为宠也。夫受人财不以成富,与季孙之惠于一人,岂若惠数百人哉!”

秦庄子死,孟武伯问于孔子曰:“古者同寮有服乎?”答曰:“然,同寮有相友之义,贵贱殊等,不为同官。闻诸老聃,昔者虢叔、闳夭、太颠、散宜生、南宫括五臣同寮,比德以赞文武。及虢叔死,四人者为之服。朋友之服,古之礼者行之也。”

孔子适齐,齐景公让登,夫子降一等,景公三辞然后登。既坐,曰:“夫子降德辱临寡人,寡人以为荣也。而降阶以远,自绝于寡人,寡人未知所以为罪。”孔子答曰:“君惠顾外臣,君之赐也。然以匹夫敌国君,非所敢行也。虽君私之,其若义何?”

颜雠善事亲,子路义之。后雠以非罪执于卫,将死。子路请以金赎焉,卫人将许之。既而二三子纳金于子路以入卫。或谓孔子曰:“受人之金以赎其私昵,义乎?”子曰:“义而赎之,贫取于友,非义而何?金而令不辜陷辟,凡人且犹不忍,况二三子于由之所亲乎?《诗》云:'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苟出金可以生人,虽百倍古人,不以为多。故二三子行其欲,由也成其义,非汝之所知也。”

(节选自《孔丛子·记义》)

材料二:

景公问晏子曰:“国如何则可谓安矣?”

晏子对曰:“上有礼于士,下有恩于民;地博不兼小,兵强不弱;百姓内安其政,外归其义:可谓安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季孙以夫子贫A故B致粟C夫子D受之E而以F施人G无乃H非季孙之意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贱,指地位的尊卑,与《孔雀东南飞》中“贵贱情何薄”的“贵贱”意思相同。

B.达,文中指通晓、通达,与《出师表》中“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达”意思不同。

C.爱,即吝惜、舍不得,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的“爱”意思相同。

D.劫、文中意为胁迫,与《六国论》中“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的“劫”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将季桓子所赠的粮食转送他人,子贡对其行为产生疑惑,孔子解释说,接受别人财物不会变得富有,与其惠及一人不如惠及更多人。

B.孟武伯向孔子提出同僚之间是否可以相互服孝的问题,孔子援引老聃所言的虢叔过世之事为他答疑解惑,并强调这其实符合古代的礼仪。

C.子路将筹措来的财物用以赎回无罪被捕的颜,有人质疑子路拿别人钱财去救赎自己私交好友的正义性,而孔子却高度赞赏子路的做法。

D当晏子面对齐景公询问怎样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时,他从厚待士人百姓,不要发动军事战争、柔服各国诸侯等内政外交提出自己的见解。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降阶以远,自绝于寡人,寡人未知所以为罪。

(2)苟出金可以生人,虽百倍古人,不以为多。

14.针对齐景公“有礼于十”;的行为,孔子拒绝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鹧鸪天

元好问

小字缭绫写欲成,印①来眉黛绿分明。水流刻漏何曾住,玉作弹棋②尽未平。

愁易积,梦频惊。闲衾敛卧觉霜清。月明不放寒枝稳,夜夜乌啼彻五更。

【注】①印:将描好的黛眉拓印到手帕上。②弹棋:形似象棋,玩法接近台球。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纤小的字迹将要写满精美的缭绫,还要拓印上自己的黛眉,尽显深情款款。

B.时光如流水一般逝去,何曾停留,刻漏在计时,也在勾起内心的相思之愁。

C.诗中以制作弹棋的玉石为喻,“尽未平”抒发了对世间不平事的愤懑与不满。

D.下阕的“愁”字直抒胸臆,“梦频惊”间接写愁,而“霜清”则是以景衬情。

16.词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里,用“                 ”两句,从能与德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对于选拔与任用官员的建议。

(2)李白《蜀道难》善于运用神话典故,以“            ”交代蜀道开辟之艰难、以“            ”表现蜀道山峰之高峻。

(3)在“荷香清韵”诗会上,小刚准备改编含有“芙蓉”的诗词来串烧歌曲,他可以引用古人的名句“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学画之人,每以画兰画法初步,画者往往在描摹中,墨际毫端不知不觉地凸显了自我;也借兰叶葳蕤的线条,延伸拓展,洗礼一己心魄,澄怀观道,由丹青中,透射出永恒恬静的气象。所谓     A     ,说的是女子容貌娇美,天性聪慧;桂子兰孙,是称美他人子孙,一如     B     ;而兰薰桂馥,则是比喻别人后嗣昌蕃、世德流芳;     C     ,金喻坚,兰喻香,用以说明交情甚笃,这一切,显示兰是突出的,是真善美的化身。自古以来,画兰之士在他们的画面上呈现了自然之美,也渗透出他们的胸中丘壑。苏东坡画兰,长带荆棘,所谓君子能容小人;宋末遗民郑思肖,画兰不画土,惨痛地吐露大好河山的沦丧。①最是以兰画著名的,当数“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了,②他的兰花画法极类石涛旨趣,所绘兰竹举世无双,传世之作如《题画兰十九则》,③足见他对兰花的偏好,就连他的隶楷书法六分半书,也由画法行之。④这说明他是书画同源、用笔一致的典型。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含有“兰”字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为”与文中加点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那些巧言令色的人,即使获得一些成功,也常常为大多数人所不齿。

B.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过着四海为家的生活,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C.老铁匠数十年来独力支撑这个大家庭,其中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

D.行走在乡野的民间郎中用自己的热情与真诚,为普通百姓诊治疾病。

20.“板桥作字如写兰,波雄奇古形翩翻。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这几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11(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我们的颈椎周围被很多肌肉包裹,低头的姿势会使颈椎后方的肌肉被压就像一根橡皮筋被拉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如果长期处于低头的姿势     ①     ,容易导致肌肉劳损,出现颈部疼痛。长此以往会引起颈部肌肉力量下颈椎受力的增加导致颈椎病的高发。

目前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电脑,时间一长难免会出现颈部不适。网上虽流传着各种缓解颈部不适的方法,比如“吊”脖子、仰头看手机等,然而它们不仅不能保护颈椎、     ②     

正确保护颈椎、既要“治标”也要“治本”。首先要避免长时间低头,适当休息,不要让颈椎长期处于高压的姿势。日常还可以通过“米字操”的方式锻炼颈部肌肉,让颈椎进行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活动。          想要“治本”,就必须从根源上通过锻炼,进行羽毛球、蛙泳等仰头的运动,来增强颈部的肌肉力量。此外,颈椎要注意保暖,别总是忙着上网“织微博”,我们还要给自己的脖子围脖,避免寒冷等因素造成颈部肌肉劳损。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的材料一表明,人类的深层历史一方面是向外界山海步履不停地“寻觅”;一方面是对内在脑力持之以恒地“进化”。

对此你有何感悟?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3分)

B(“但技术一直停滞不前”错误,从材料一第二段“直到最后时刻才出现……技术的痕迹”可知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

2.(3分)

D(A项“直接推定”错误,从材料一第三段“人族脑容量首次超过了400cc这个阈值,标志人族⋯⋯脑进化之路”可知选项张冠李戴:B项错误,从材料一第四段“本时空出现……严守着地理边界”可知选项强加因果:C项错误,从材料一第六段“更少受制于环境和资源”,可知选项夸大程度:D项正确,是材料二第二段内容整合而成。故选D。)

3.(3分)

C(A项主要记录汉代已有“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但不符合“公元1400年被认为第5时空的开端”这样的限制条件。B项主要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通使西洋”只是附带作用。C项写达伽马开辟新航线,扩大了东西方贸易交通,最符合“大航海开启全新时代”。D项清廷的海洋贸易政策,主要为了让百姓富庶,不符合观点。故选C。)

4.(3分)

C(本项错误有二:一是以偏概全,选项表述的只是青海都兰古墓群考古研究的做法:二是“关联降水量建立年轮年表”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结合降水量和年轮宽度指数的关联建立了年轮年表”。故选C。)

5.(6分)

侧重点:材料一针对人们不自觉地运用“史前史”称呼提出“深层人类历史”概念,将其划分为“六个时空”并予以具体阐释;

材料二侧重介绍科技考古及其种类,并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遥感考古、碳十四法等考古方法,增进人们对科技考古的认知。(4分)

原因:材料一出自个人学术著作,意在阐述自己观点,澄清错误观念;

材料二出自科普杂志,意在向大众普及知识。(2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3分)

A(B项“只能从……获得所需的温暖与关怀”错误,原文只说“司机之家”给他们带来温暖;C项“丈夫的斥骂让她幡然醒悟,思想发生了转变”错误,应该是昆仑山上的一棵草及其象征的共产党员崇高精神使她发生思想转变;D项“共同战胜病魔的精神动力”错误,中生有,故选A。)

7.(3分)

D(“与《荷花淀》颇为相似”错误,《荷花淀》用并没有“大故事套小故事”的艺术形式。故选D。)

8.(5分)

①初闻小刘低声嘟囔这句话不明所以。

②听说患嫂提及老惠用这句话写她感到疑惑,

③听惠嫂解释这是最厉害的一句骂人话感到羞愧。

④听惠嫂讲述这句话的来历后陷入沉思。

⑤第二天用这句话来反话小刘时信念坚定。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6分)

①以“讲故事”的方式,叙写建国初期广大民众克服艰难、积极投身于边疆建设的系列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曲折动人。

②以“讲故事”的方式,让上海女孩李婉丽引出可亲可敬的惠嫂,又由患嫂引出扎根高原的老惠,人物蝉联而出,巧妙自然,相互映衬。

③以“讲故事”的方式,形成较为巧妙的“嵌套式”叙事结构,也以“我”的视角见证青年人的进步成长,深化小说的主题。

(每点2分,答出3点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3分)

ACG(原文标点如下:季孙以夫子贫,故致粟。夫子受之而以施人,无乃非季孙之意乎?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3分)

D(两个句子中的“劫”都有胁迫之意,故选D。)

12.(3分)

D(“不要发动军事战争”错误,晏子强调的是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故选D。)

13.(8分)

(1)但您退下一级台阶来远离我,有意和我疏远,我不知自己做错的原因。

(“远”“所以”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假如出钱就能使人活命,即使拿出的钱是古人的百倍,也不算多。

(“苟”“生”各1分,句意通顺2分。)

14.(3分)

①孔子认为齐景公接见自己已是恩赐。

②自己作为普通人不敢先行。

③不能因为君王偏爱就破坏礼义。

(每点1分,答出3点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5.(3分)

C(“抒发了对世间不平事的愤懑与不满”错误。“尽未平”一语双关,是玉石不平,也是心境难以平静。)

16.(6分)

①皎洁的月光惊起巢中乌鹊,夜夜在起伏的寒枝上不停鸣叫到五更。

②含蓄地表达了深闺女子寂寞难耐,彻夜难眠,卧听乌啼,思念离人的孤独愁苦之情。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

(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2)地崩山摧壮士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3)示例一: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示例二: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每空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18.(3分)

示例:A兰质蕙心/兰心蕙质/蕙心兰质

B芝兰玉树C金兰之交

(每空1分。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亦可。)

19.(3分)

B(B项中的“为”与文中“为画法初步”意为“当作、作为”;A项表被动;C项意思是对、向;D项意思是替、给。故选B。)

20.(3分)

D(这几句古诗既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概括,也与后文的“这”衔接一致。故选D。)

21.(6分)

示例:①肌肉一直得不到放松(肌肉很容易发生疲劳)

②反而可能对其产生伤害

③这些可以帮助“治标”

(每点2分,答出3点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2.(5分)

示例:正确保护颈椎,既要“治标”,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也要“治本”,通过锻炼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注意颈椎保暖。(语意完整3分,并列关系、语句通顺各1分。)

23.(60分)

立意分析:

本题借鉴九省联考语文作文命题特点,强化读写结合及思辨性写作训练。

材料就一句话,但需要关注以下要点:第一,“人类深层历史”体量宏大,既可以是人类自身的进化,也可以是社会的变迁、科技的创新等,写作视角可以宏大也可以细微,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第二,向外界山海步履不停地“寻觅”,强调人类要想适应环境必须怀有好奇心,不停探索广阔世界,努力开拓自身的生活边界;扩充增量,两者的结合让写作具有纵深感。第三,写作者既可以从其中一个方面来写,也可以将“向外”和“对内”、“寻觅”和“进化”结合起来写让写作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参考立意:

①跨山越海,让寻觅扩充人生边界;

②优质提量,让认知主动不更新升级”。

③寻山海开拓边界,促认知提升境界;

④内外兼修,成就辉煌。

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要强化对材料的理解与使用,不可脱离材料自说自话;“你有何感悟”既要突出当代青年所具备的对象意识和情境意识,也应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和历史发展的深情思考。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文体”“语言”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实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⑪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⑬材料新鲜⑭构思新巧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⑯有个性色彩

三、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四、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季桓子赠送给孔子一千钟粮食,孔子毫不推辞就欣然接受了,然后孔子就把它分给弟子中没有粮食的人。子贡规劝道:“季孙是因为您贫穷,所以送给您粮食。您接受了却把它施舍给别人,这恐怕不符合季孙的本意吧?”孔子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呢?”子贡回答说:“因为这是季孙送给您的礼物。”

孔子说:“是啊,但是我在得到这些粮食时,之所以接受而不推辞,就是因为这不仅仅是季孙对我的恩惠,更是因为他把敬贤看成是一种荣耀之事。接受别人的财物不会使人变得富有,与其让季孙的恩惠施与我一个人,还不如惠及更多的人!

秦庄子去世,孟武伯向孔子问道:“古代有为同僚服孝的吗?”孔子回答说:“有的,同僚之间彼此情谊友好,但是如果有高低贵贱的分别,就不能称为同僚了公我曾听老聃说过,从前虢叔、闳天、太颠、散宜生、南宫括等五个人同朝为官,同心同德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当魏叔去世的时候,其他四人都为他服丧。作为同僚为朋友服孝,古代通晓礼仪的人是这样做的。”

孔子到齐国去,在登台阶时,齐景公请孔子先行,孔子却退下一级台阶请齐景公先行,齐景公再三推辞然后才先上台阶。落座后,齐景公说:“夫子您能屈尊到我这里来,我以此为荣。但您退下一级台阶来远离我,有意和我疏远,我不知自己做错的原因。”孔子回答说:“您能接见我这个别国之臣,这是您对我的恩赐。但是让一个平民百姓与君主平起平坐,我可不敢这么做。尽管这是您对我的特殊优待,但这怎么能符合君臣上下尊卑之礼呢?”

颜雠对父母非常孝顺,子路特别佩服他。后来颜雠在卫国蒙冤被捕,即将被处死。子路请求用钱将他赎出来,卫国同意了。接着,孔子的弟子们就把赎金交给子路去卫国赎人。有人对孔子说:“拿别人的钱去赎自己的私交好友,这能算是义吗?”孔子说:“仲由出于义去赎颜雠,因为贫穷才从朋友那里拿钱,这不是义又是什么呢?如果因为舍不得花钱而让无辜的人遭受刑罚,就是对于一般的人都不能忍心不救,何况这些学生要救的是子路的私交好友呢?《诗经》里说:'如果允许赎命的话,我们情愿用一百人来换他们一人。’假如出钱就能使人活命,即使拿出的钱是古人的百倍,也不算多。所以我这些学生是做了他们希望做的事,而仲由也成就了大家的义举,这其中的道理你是不理解的。”

材料二:

齐景公向晏子问道:“国家怎样才可以说是长治久安?”

晏子回答道:“对上要礼遇士人,对下要施恩于百姓;疆土广阔但不兼并小国,兵马强壮却不胁迫弱国;国内百姓都安于其政令,其他诸侯都归附其仁义;这个国家才可以说是长治久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