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弧菌检测乱象乱在哪儿!?于明超:灵敏性≠准确性!弧菌检测有点被带偏了

 赢在优势 2024-04-17 发布于河南

----- 商业推广 -----

图片


文/养虾世界 李钒

正文共:2947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一口塘,还没有放苗,光弧菌检测就花了1万块钱。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养出虾来。

这是前段时间笔者在走访北方市场时了解到的一个发人深思的真实故事。

近年来,随着养殖户检测意识的提高,检测市场也开始繁荣起来。显然,以结果为导向的养殖户,很容易受到检测结果的直接影响,而忽略了检测背后的科学性、准确性问题,不只是如此,包括种苗、饲料、动保等也会受到检测结果的影响。

提高检测的公正性、科学性与准确性,是行业未来健康发展的基础。就此,《养虾世界》采访了青岛海壬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明超博士,希望从更科学的角度,听一听他对弧菌检测的看法。

文章要点

1、科学认识弧菌

2、提倡科学检测,但也要综合评估

3、检测灵敏性≠准确性

4、过度“关注”弧菌可能带来的后果

5、行业需要共同努力,达成更为广泛的共识

图片

青岛海壬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于明超 博士(右)

01 科学认识弧菌

我们首先要有一个科学认知,海水环境及对虾体内普遍存在的弧菌,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副溶血弧菌无处不在,尤其在开放式的养殖环境,完全排除副溶血弧菌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我们更应该学会如何共存

虽然弧菌确实与许多对虾的疾病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弧菌种类都有致病性。实际上,弧菌的致病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和菌群的数量。更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弧菌对对虾来说不仅无害,反而可能是有益的益生菌。

例如,虽然部分副溶血弧菌带有致病基因,被认为是高致病性弧菌,但并非所有副溶血弧菌都具备高致病性。实际上,即便是确认为副溶血弧菌的样本,也不一定都有致病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副溶血弧菌视为致病菌

在生产中,我们常用TCBS培养基来分离和计数弧菌。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能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的菌都是弧菌,也有可能是其它菌种。

02 提倡科学检测,但也要综合评估

对于虾农来说,他们现在通常倾向于采取保守的态度——认为“无弧菌状态”是最理想的,这种心态来源于对病害影响的担忧,他们往往“宁愿做错,也绝不放过”。

所以就出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只要一检测出来有副溶血弧菌,养殖户就不拿苗了。但已经有大量的实验表明,副溶血弧菌并没有直接的致病性。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简单因为检测到副溶血弧菌就处理掉或放弃掉,严格来说并不合理。

我们并不反对检测,相反,青岛海壬还提供免费的检测服务,我们一直倡导科学的检测。我们内部也已形成共识,除了看副溶血弧菌的检测结果,也要看虾苗的整体健康情况,来对虾苗质量进行综合的评估。

此外,检测中还存在几个认知的问题:

1、把“死人当活人”看。PCR技术虽然能够检测到基因片段,但无法区分基因片段是来源于活体还是死亡个体,这就好比是把“死人当活人”处理。打个比方,现在大家也都知道了,饲料里边你要是一测,几种常见的病原基因经常都能检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饲料经过熟化,这些病原肯定都灭活了的,没有传染性。但是虾苗吃了这个料,同样可能会检出病原的基因片段,呈阳性。但有一些养殖户就认为这饲料不能喂,这苗不能要,很显然这是不科学的。

2、检测出来什么就认为是什么引起发病的。比如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问题了,拿去检测,大概率会检测到副溶血弧菌,就认为这是副溶血弧菌引起的发病。这种做法忽略了科学判断的必要性:仅有的检测结果并不能充分说明问题的原因。正确的科学判断应包括病原体的分离、纯化以及通过回感实验验证其是否为疾病的真正原因。

03 检测灵敏性≠准确性

检测准确性与灵敏性常常被误解或混淆。

首先,关于检测的准确性问题,打个比方,有时候检测出来的所谓“副溶血弧菌”可能实际上并不是副溶血弧菌,而是需钠弧菌。我们曾经做过细菌鉴定,将检测出来的所谓“副溶血弧菌”拿去权威机构做16SrRNA基因测序,鉴定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副溶血弧菌,而是需钠弧菌。

小贴士:什么是需钠弧菌

需钠弧菌在1958就被发现了,人们就对需钠弧菌的生长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需钠弧菌有较广的pH耐受范围,生长最适pH 为7.5,最适温度则为37℃,并且需要在有钠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持续生长。它是目前已知增殖最快的非致病生物,增殖一代的时间甚至可以小于10分钟。与其快速生长能力相对应,研究表明需钠弧菌对许多碳源的吸收率明显高于其他很多细菌物种,如需钠弧菌对葡萄糖的吸收率大约是大肠杆菌的2.5倍。

图片

需钠弧菌

弧菌属中的多种菌种基因相似度较高,这就好比人和大猩猩,基因相似度高达99%,但仍有不到1%的基因差异。如果检测不能精确区分这些微小的差异,就可能将两者误判为同一种。

其次,市场上对于检测的灵敏性有很大的误区。灵敏性通常指的是检测方法能探测到的最低限度(如能测到低至10个细菌体的方法比只能测到100个细菌体的方法更灵敏)。然而,当前市场上的问题在于,即便是非目标菌也被误报为目标菌,这实际上是准确性的问题,而非灵敏性。灵敏性和准确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灵敏性关注“能检测多微小”的能力,而准确性关注“能否正确识别”。

现在这种误导性的市场趋势不仅造成了检测标准的混乱,也促使生产销售试剂盒的公司不得不适应这种市场,哪怕是以牺牲检测的真实性为代价,因为这种试剂盒在市场上是受到欢迎。对于苗企来说,很难自己开发一个试剂盒来验证结果,我们更希望检测试剂盒生产和销售方能尽量去避免市场误导的情况

因此,对市场上的试剂盒进行更严格的评估和规范是有必要的,以提升整个行业的检测准确性和科学性。

04 过度“关注”弧菌可能带来的后果

行业内对弧菌的过度关注可能导致抗生素、消毒剂等产品的滥用,这对于虾苗健康很不利。我们此前就发现类似的情况,放苗时虾苗很“干净”,完全没有检测出弧菌,但养殖过程中发现虾苗没有“后劲”,生长缓慢。我们不能直接将这个结果与苗期过度使用一些药物等同起来,但这之间确实可能存在联系。

现在的情况就是,为了规避检测所带来的风险,苗场、标粗场可能会被迫采取一些非常规方法,让检测机构检测不出来,但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些做法是被迫为之,是为了让虾苗通过检测或看起来更“干净”,为不影响虾苗销售而不得不使用一些手段。最终,影响最大的还是养殖终端

我们也与一些国外养虾公司进行了交流,他们的观点截然相反。他们并没有检测这些指标,也不认为监测这些指标是必要的,相反,只有中国过于关注这些指标。

05 行业需要共同努力,达成更为广泛的共识

在当前的养殖行业中,包括其他行业也存在这个问题:很多检测机构缺乏必要的资质,检测站存在操作不规范、实验室条件不达标的问题,最终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对行业造成巨大的影响。打个比方,如果一千万尾虾苗因为一次不准确的检测结果导致客户拒收,这批苗不得不排掉,造成的成本损失可高达10万以上。

此外,由于检测市场化和商业化,一些机构可能因利益驱动而产生有失偏颇的检测结果。而检测机构本身往往不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对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一些小型机构,它们在市场上竞争激烈,可能通过低价策略吸引客户,这样的做法可能进一步降低了检测标准。我们倡导检测,支持检测,更希望规范检测,希望优秀的检测机构能够引领检测行业的规范发展,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鉴于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建议行业内的各方共同努力,投入资源组织权威机构进行深入研究。例如,苗企共同出资设立一个专项基金,委托权威机构对现行的问题进行科学论证。这种集体行动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检测标准,也符合大家更为长远的利益,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南美白对虾那些事” 系列文章

1.南美白对虾那些事(1):跨越时空,从1970年到全球产业的演变

2.南美白对虾那些事(2):震撼揭秘!美国1982年的虾育种计划,如何改变了世界养虾业

3.南美白对虾那些事(3):种虾公司如何“控种”?揭开“土苗”养殖



图片

全球瞩目

中国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对虾产业大会

来自世界各地的虾产业代表将齐聚一堂

6月19-21日重磅来袭

2024年全球对虾生产与贸易有何发展趋势

2024年中国对虾养殖和消费情况如何

饲料、种苗、动保、设备、流通、加工等

产业链将带来哪些创新解决方案

同期还将举行

2024全球海鲜贸易节暨良之隆·第四届中国粤菜食材电商节

食材电商节特设对虾展馆

聚焦对虾全球亿万消费市场

《养虾世界》也将参加此次大会并报道,我们将以独特的视角,为您揭示全球虾业最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信息。关注我们,深度参与到这场对虾产业的国际盛宴中,共同探索未来的可能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