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评 | 火车卧铺下铺拉帘子,错在谁?

 新用户89918363 2024-04-17 发布于北京

近日,一位大妈在火车卧铺车厢里对下铺挂着帘子的年轻人进行拍摄。短视频中,她声称年轻人不让70岁老人坐下,并请网友都来评评理。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众多网友对大妈的主张不以为然,纷纷表示“让你坐是人情,不让你坐是本分”,并直言拍短视频放上网的行为是道德绑架。

在这起事件中,双方的主张本身不存在对错之分。一方面,老年人买到中上铺,在铺位上吃饭、活动不甚方便,而卧铺车厢中的座位又较少,因此借坐下铺的诉求并非不合情理。更何况,在动车高铁尚未普及的年代,下铺借坐早已是卧铺车厢内司空见惯,甚至是彼此默认的场景。

另一方面,年轻人买到下铺,希望个人的隐私和休息得到保障,因此拉上帘子,这种行为不难理解,也不违规。更重要的是,以年轻人为主要用户的社交媒体上,对于下铺拉帘子的支持声音如潮,这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对公共场所边界感、分寸感的需求愈发强烈,对个人权益的敏感度也日益提升。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占别人便宜,也不愿意被别人占便宜。新闻报道中不时曝光的列车内不文明或不和谐事件,一次次触动着他们的维权神经,坚定了他们对权利边界的守护。

两种不同的思维观念正面碰撞,自然而然地产生矛盾。那么如何化解矛盾?作为旁观者,我们很难对任何一方说出“应该”二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动用舆论的力量,依靠声势来逼迫就范,显然不是解决办法。

大妈借坐不成,心生恼怒,于是拍下视频,试图通过曝光来讨公道。但结果并不如她所愿,舆论没有一边倒地站在老人一方。反过来讲,社交媒体上的浩大声势,也不会让下铺拉帘子就此成为默认项。换句话说,借坐下铺没有错,下铺拉帘子也没错,错在“谁嗓门大谁就有理”的行为逻辑。

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主张让此类事件从公共领域退回到当事人的私域,让个体之间的协商沟通取代舆论场上的立场纷争,让具体情况具体斟酌取代盲目贴标签。不是所有人年轻人都喜欢拉上帘子、拒绝交流,也不是所有老年人都喜欢借坐下铺、劳烦他人。上下铺之间,基于互相尊重而协商,即便未能达成一致,也不必将旅途中一时之不便,完全归因于对方的不予配合,更不应动辄诉诸舆论,对并无过错之人施加网暴,侵犯其权益。

铁路出行,在密闭空间内久居十几小时甚至更久,极易导致不便、不适、不畅,也难免产生矛盾纠纷。避免或化解矛盾的关键,不在于拉上或拉开帘子,而在于彼此之间的尊重、沟通、配合。

文:孙欣祺
编辑:孙欣祺
责任编辑:孔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