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佩衡《画诀漫录》,值得一读!

 shineboy1 2024-04-17 发布于加拿大

图片

胡佩衡(1892-1962),字佩衡,号冷庵,是近现代意笔青绿山水画的践行者之一。他不仅擅长画山水,还广泛涉猎于诗文、美术教育和编辑出版领域,并且在多个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画诀漫录

图文:胡佩衡


凡作画,无论树、石,均须用写字法,笔笔用力,不可草率,以通体无一懈笔为佳。

凡不相干之笔墨,宁缺毋滥,即古人惜墨如金之意。

凡作画,用笔须有粗有细,有浓有淡,有干有湿。若出一律,则光滑矣。又用笔沉着则毛涩,佻达则光滑。

凡作画,须聚精会神,以淡笔钩出大势,然后悬诸壁间,静观移时,有不妥处即可改正,始行皴染,庶无大疵。

图片

无论画树、石、屋宇等,若初次画就时笔墨恰好,可无须再提。勉强钩提,反掩妙处。

大胆落笔,细心收拾。盖初画时,可以淡墨随意钩点。至结尾时,何处宜钩点,何处不宜钩点,须处处着意。

清初四王,食古而能化者也。且真迹尚不难觏(注:形声。从见,冓( gōu)声。本义:遇,遇见;看见。),学者可于此入手。其较之冒学宋元赝迹者,获益自多。以上总论。

图片

凡画树,不可过小,否则无挺拔之气,且全幅不易联络。凡画树,须处处折转,不可有半寸直笔。

枯树于画中最不可少,即茂林亦须用之。古人云:“画无枯树,则不疏通。”此之谓也。且丛树中加枯树一株,成肉中有骨之状。

画树枝,笔笔须有来历,否则紊乱。须有穿插,否则平板。

图片

作画先画树,则树虽千百株,亦能容纳。且前后远近,亦易位置。露根之树,尤宜先画。倘先石后树,则树之安插难矣。

树干除点疤外,有空处时,不妨以淡墨略皴一二笔,以显圆厚。

画树枝,如以米一撮,就地向外洒之,近密远疏,形势天然。

凡画有叶树,枝干无须画全,宜有一二处少为缺空,以便添叶。因枝上盖叶,易淆乱也。再各枝上之叶,亦须个个有着落,不可一片模糊。以上论画树。

图片

山石之轮廓钩定,静看良久,自然有皴之下笔处。再轮廓钩定,然后皴之。不可由碎处积为大山。

后人画山,擦多皴少,以致模糊,最为不可。凡树头向左者,其山峰之姿势须向右。

凡山后有山时,其脉络须连贯,形式亦不可过于悬殊。平峦之后突出高峰,最为不可。

皴山、皴石,两旁须浓,中间须淡,所谓石分三面也。单层峰峦,不可用瀑布,否则水无来源。

图片

山之钩法不可有一笔圆形,正峰亦不可多方,显丘壑变幻之态。数峰分前后者,其间须隔以云气。若数峰相连,可以不隔云气。

山有土、石之分,凡有小石及多棱角处,石山也。若直钩直皴,则土山耳。无论皴染,石山宜浓,土山宜淡,庶免土石不分之弊。

着色既干,仍觉不精彩时,可再以焦墨于山石重要处稍提之,便可灵活。昔黄鹤山樵以所画出质于子久,子久熟视,略添数笔,遂觉岱华气象,所谓画龙点睛是也。但提笔太多,必至壅滞,学者宜酌量为之。以上论画山石。

图片

屋宇之空敞处(指堂中门内),下半部渲以清水,上半部染以极淡墨水,墨色渐浸下方,自有深邃之致。

凡山水中人物,须清瘦,不可肥胖。以上论画人物、屋宇。

图片

凡不善着色者,或颜料缺乏时,不妨以渲代染。盖于渲毕时,再以淡墨染树干、叶草及屋顶、衣服、远山等处,不特浑厚,且觉逸雅绝俗。惟不可不分浓淡。

天地处均不可染(除雨景雪景外),否则易涉俚俗。

古人衣服下部为裙,多白色,故可不染。其上部之衣,染青赭等色均可。以上论渲染。

图片

初学作画,细笔为上。虽有时失之纤嫩,久之自不弱矣。若根基不固,物犷从事,鲜有不流于俗野者。古人有时用大笔作画,然功力既深,故肆意无害。初学安能藉为口实哉?

印色之佳者殊鲜,非褪色即出油,亦为画之玷也。欲防其弊,于盖章后用极细白矾屑洒其上,俟干扫除之。虽日久,亦无浸油褪色之患。

题款时,亦不可用墨汁,否则裱出即模糊矣。以上杂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