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准诊疗下的“三高共管”

 尚振奇 2024-04-17 发布于吉林

>> 编者按 <<

精准医疗是目前慢病管理的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个体化防控目标、综合管理给慢病患者带来了更好的诊疗服务。《国际糖尿病》特邀西北大学附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的姬秋和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的陈莉明教授对糖尿病的规范化诊疗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管理等内容进行深度分享。

图片

图片

精准医疗,改善糖尿病患者诊疗结局


PART 1


姬秋和教授:糖尿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也各异,实施精准治疗非常必要。针对患者不同的病因、并发症/合并症、不同阶段都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从病因上讲,糖尿病不同的阶段都有特定的患者;从药物来讲,某些药物针对某些特定基因型的患者,可能疗效更好;从血糖控制目标来讲,个体化目标值非常重要;不同体重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也是不同的。只有把糖尿病的精准医疗做好,才能很好地改变糖尿病的结局。


陈莉明教授: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不仅是高低血糖的问题,还要应对很多的共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很多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针对不同的患者,应该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常规的有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改变饮食结构、增加运动;临床上要重视血糖监测,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同时也要注意监测血压、血脂这些重要心血管风险因素。在糖尿病患者中,肥胖也是尤为重要的方面,特别是中心性肥胖的增加,因此要有效控制体重。这些内容均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和并发症风险控制。

设定个体化防控目标,提升综合管理结局


PART 2


姬秋和教授:对于糖尿病患者,“三高”共管非常必要[1]。有效的血糖管理首当其冲,临床经验提示,良好的血糖管理是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获益的基础;血压、血脂控制也重要,糖毒性、脂毒性共同导致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不利于血糖的控制,也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促进因素。个体化防控目标非常重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可制定不同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

完善慢病管理建设,提升诊疗管理水准


PART 3


陈莉明教授:在我国,慢病管理还处于完善发展阶段[2]。以我们医院为例,我们建立了内分泌疾病包括糖尿病、痛风等疾病的MDT团队,对慢病进行长期管理。形成医生为中心,包括患教师、营养师、药剂师、照护师等在内的一个团队,进行患者的长病程管理。我们通过互联网+移动医疗等技术,实现院内院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诊治模式;同时打通专科医院和社区医院的联系,实现三甲医院社区医院一体化,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合力,极大提高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专家组.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23,06(01):1-11.

2. 周翔,肖新华. 如何打造有中国特色的糖尿病慢病管理模式.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09):877-880. DOI:10.3760/cma.j.cn115791-20220510-00207



专家简介

图片

姬秋和  教授


西北大学附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院长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内分泌代谢病专科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医师学会内分泌代谢专科医师分会常委
陕西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全军内分泌代谢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医师学会内分泌代谢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糖尿病杂志》、《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副总编辑

西内分泌代谢科原主任



专家简介

图片

陈莉明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特贴专家,突贡专家,海河学者,天津名医,天津高校领军人才
IDF-WPR执委
中华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学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
《国际内分泌与代谢病杂志》主编、《中华糖尿病杂志》副主编,《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和《中华临床营养杂志》编委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CN-20240401-00008,有效期至2026年4月1日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