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普通一本到“985”之路:培养思维长链——《中国建筑的特征》研读

 抽板烟的鱼 2024-04-17 发布于陕西


课题

培养思维长链——《中国建筑的特征》研读

课型

阅读课

多媒体使用

( )

学科核心素养在本课时的

体现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从阐释概念入手,探讨事物的特征,并能够有进一步提炼深化的意识,借助课文思维模式,形成思维长链,发展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抽取文章的思维模式。

难点

同上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学、写迁移。

一、趣读,课前调研。

1、你对建筑学感兴趣吗?你想成为建筑学家吗?学习本文是为了让你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培养建筑学人才吗?如果不是,想想编写意图是什么。
(绝大多数同学对建筑学不感兴趣。学习本文的目标也不在于普及建筑学知识或者培养建筑学人才。选择这篇篇文章的主要意图是提供一个科学思维、探究学问的范式。)
2、如果让你来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中国建筑的特征,你会怎么写?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直奔主题,就特征写特征,只会把核心问题讲清楚,思维是点状的。)
我们今天来研读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文章,看看名家是怎样写文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会知道普通一本和“985”之间的差别在哪里。

二、研读,从普通一本到“985”之路。
1、普通一本之路:按照同学们的思路,写文章直奔主题,《中国建筑的特征》只要把特征介绍清楚就可以了。文中介绍中国建筑特征的段落是哪些?找出来研读,说说中国建筑有哪些特征?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的?
明确:
①介绍中国建筑特征的部分在文中的3-13自然段,总共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②这些特征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先介绍整体结构,再介绍结构构件,最后介绍装饰特点。总体上采用一种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的思路。
③段内结构上,一般先用一句话或者一两个关键词点出本段的中心,然后再举例说明。是一种很好的段落结构。
小结:按照上面的分析,这篇文章只要保留3-13段就可以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还要其他部分做什么呢?难道是梁思成不会写文章,不会写了凑字数?显然不是。
2、重点本科之路:研读文章开头两段,概括主要内容,思考作者为何要这么去写。
明确:
①开头两端介绍“什么是中国建筑”。作者从分布范围、历史沿革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②这样写的好处是:保证概念的明确,防止偏离主题。给我们的指导意义是,在写作中遇到复杂的或者重要的概念,先要把概念诠释清楚,即讲清楚“是什么”。例如在写“良知与悲悯”的作文时,先介绍清楚“良知”“悲悯”的含义,有助于写作更为集中,也有助于读者理解。而且,从科研的角度来讲,有助于科学研究的顺利展开。例如,我们现在所住的楼房就不属于文中所说的“中国建筑”,因为它不符合“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时代经验的积累所创造”这一特点,也不是“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就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小结:明确概念,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思维严密的体现。能够做到,水平更上一层,可以上到重点本科。
3、211之路:在诠释概念和介绍特点之后,一般人认为我们的任务就已经结束了,但是梁思成认为任务还没有完成,他接着探讨了什么问题?请浏览14-17段,用两个关键词概括这一部分。思考本段和文章主题的关系。
明确:
①关键词是:词汇、文法。“词汇”指的是构成中国建筑的各种构件和要素;“文法”指的是建筑的规则和惯例。
②作者采用了语言学的术语来说明建筑学的道理,非常有趣,也很恰当。因为,能阅读这篇文章的人,一定有比较好的语言功底,对词汇和文法等有比较透彻的认识,作者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事物,起到了化难为易的作用。
③这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深化。作者由中国建筑的特征进一步提升,用“文法”和“词汇”概括了上文的所有特点,并且能够适用于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适用于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
总结:本段是对上文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上文思路的进一步延伸。读到这里,我们能够强烈感受到作者思维的强大。如果你达到了这个水平,“211”又有何难?
4、“985”之路:到“文法”“词汇”,思维高度已经高不可及了,但作者还能够翻出新花样。浏览课文19段,用一个关键词概括本段,并说说本段是从哪个角度拓展思路的?
明确:
①关键词:可译性
②作者的眼光从中国建筑上转移到了世界各民族的建筑,用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发现了更有价值的思路,这个思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实践。

三、总结:改变点状思维,形成思维长链。
诠释概念——特征——文法和词汇——可译性
                       逐步深化

四、作业
本单元学习的是知识性文本,请采用本文的写作思路,写一篇“知识性文本的特征”的文章。注意概念诠释、思路的拓展深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