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种食物、3个方子,常吃提高免疫力

 _八月天_ 2024-04-17 发布于江苏
中医学认为,免疫力低下与气虚有关,扶正则是指扶助人体的正气,是增强体质,提高人体抗邪,抗病能力的关键。而调补脾肾、健肺是扶正的重要环节。
图片


食物推荐
图片
图片
01

姜是平素厨房里常见的调味品,我们在烹饪时会用到姜片、姜丝、姜蓉、姜汁等,都用生姜来制作。

在中医里,生姜性微温、味辛,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腥虾蟹毒及中药半夏、南星之毒等功效。在感受风寒而出现鼻塞、流清涕、肢体酸痛等感冒症状时,可以来一杯红糖生姜水以发散风寒之邪。

图片

《药性论》指出姜的功效为:“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

现代研究发现,姜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镇咳、退烧、减轻疼痛,还能有效抑制疾病。姜是一种很好的抗毒物质,能杀菌和抗霉菌,是治疗风寒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有效食品。


02
大蒜

大蒜作为厨房里常用的调味食材,同时它也是一味用途广泛的中药。

中医认为,大蒜性温热,味辛,归脾、胃、肺经,具有行滞气、暖脾胃、消积、解毒、杀虫等功效。

图片

《本草纲目》中记载大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痈肿,化癥积肉食……捣汁饮,治吐血心痛;煮汁饮,治角弓反张;捣膏敷脐,能达下焦,消水,利大小便;贴足心,能引热下行,治泄泻暴痢及干湿霍乱,止衄血;纳肛中,能通幽门,治关格不通”。

《本草新编》记载大蒜:“解毒去秽,除疟辟瘟,消肉消食,止吐止泻。”

现代研究发现,大蒜有抗菌、抗癌、增进身体耐力的作用,能促进细胞膜的流动,增进体力和免疫力,另外大蒜还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能。


03
荞麦

荞麦性凉,味甘,归脾、胃、大肠经。荞麦具有充实肠胃,增长气力,提振精神,清除五脏滓秽和清肠导滞等功效,主治食欲不振、肠胃积滞。由于荞麦清肠作用明显,民间称为“净肠草”。

图片

《本草纲目》称:“(荞麦)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能练五脏滓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得配本草》记载荞麦功能“降气宽肠。下沉积,敷烂痘,除泻痢,止带浊。”

荞麦含烟酸,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解毒功能。


04
胡萝卜

胡萝卜颜色靓丽,芳香甘甜,能补气明目,具有补益的功效,因此被誉为“小人参”。

《本草纲目》云:“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汪绂《医林纂要》称其:“润肾命,壮元阳,暖下部,除寒湿。”《饮食须知》记载胡萝卜:“味甘辛,性微温。有益无损,宜食。”

图片

现代研究表明,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能有效改善眼睛疲劳和眼睛干涩的问题,可预防夜盲症、干眼病等,维生素A还能维持骨骼正常生长发育。胡萝卜还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对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05
大白菜

中医认为,白菜微寒味甘,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通利胃肠、宽胸除烦、解酒消食、下气等多种养生功效。

图片

《滇南本草》记载,大白菜可“去鱼腥、和中、消食、解酒、利肠胃”。唐代孟诜所著的《食疗本草》记载:“菘菜,治消渴,和羊肉甚美。其冬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气治嗽。”

白菜所含的纤维素能起到润肠、促进排毒的作用,有益人体健康。


06

《本草易读》记载茶叶“利小便而下痰热,止燥渴而消酒食;清头目而醒眠睡,热毒下痢赤白”。

图片

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一种名叫茶氨酸的化学物质,由于它能够调动人体的免疫细胞去抵御细菌、真菌和病毒,因此,可以使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提高。


药膳推荐
图片
图片
01
核桃葱姜饮 

材料:核桃肉、葱白、红茶、生姜各等分。

做法:上述原料捣碎,水煎服,服后盖被取汗。

功效:益肾,解表,提高免疫力,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

02
葱白饴糖煎

材料:2根大葱的葱白部分,饴糖50克。

做法:葱白切6段,用清水2碗煮沸,去葱段,加入饴糖,搅匀,分3次温服。

功效:饴糖有健脾胃之功,葱白辛温解表,全方适用于缓解感冒之咳嗽音哑,咽喉肿痛。

03
冰糖萝卜汁 

材料:白萝卜1个、冰糖25克。

做法:将洗净的白萝卜切丝,加入冰糖及500毫升水,旺火开后改文火煎30~40分钟,每日1剂,当日分次服完。

功效:解毒、通便、止咳。适用于婴幼儿咳嗽、便秘。■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养生中国、黄穗平说脾胃等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