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成化科举殿试(3)

 虛怀若海 2024-04-17 发布于浙江

1481年(成化十七年)殿试

1481 年 3 月 6 日(成化十七年二月初七)确定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学士徐溥、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王献为会试考试官

1481 年 4 月 12 日(成化十七年三月十四) 确定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万安、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刘珝、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刘吉、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尹旻、太子太保威宁伯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户部尚书翁世资、掌鸿胪寺事礼部尚书施纯、兵部尚书陈钺、太子少保刑部尚书林聪、工部尚书刘昭、通政使司通政使何琮、大理寺卿宋旻、詹事府詹事彭华为殿试读卷官。

1481 年 4 月13日(成化十七年三月十五)中举赵宽(会试第一名)等298人参加殿试。

明宪宗朱见深的考题:朕祇举丕图,究惟化理,欲追三代以底雍熙,不可不求定论焉。夫三代之王天下,必有纪纲法度,然后可以治。而议者乃谓三代之治,在道不在法,岂法无所用乎?

圣王立法必有名以表实,然后可以传远。而议者乃谓三代之法,贵实不贵名,岂名非所先乎?治不在法,则继以仁政之说似戾,法不贵名,则必也正名之说似迂,二者将何所从也?

嗣是称治者,莫过于汉唐宋。汉大纲正,于父子君臣之道盖得矣,而其治何以不能继夫周?七制之君,知重道者孰优乎?唐万目举,如田斌兵刑之法近实矣,而其治何以不相远于汉,三宗之内,能守法者孰贤否?至宋则大纲正,万目未尽举,似于唐不及,又谓其家法有远过汉唐,足以致太平者八事,而并指其君之贤。其说又何所据也?夫法不徒行,名不苟立,古之人必有处乎此者,而后世获效之不同如彼,何也?

兹朕于道必欲采其精微之蕴,于法必欲参其制作之详,于所谓名与实者,必欲考求三代之所以相须而治,汉唐宋之所以不相须而治、不古若者,庶几取舍明,而跻世雍熙可期也。  

诸生学古通今,出膺时用,必审知之矣。其各殚心以对,毋略毋泛,朕将采而行焉。

1478 年 4 月 15 日(成化十七年三月十七),明宪宗朱见深亲阅举人所对策,赐王华等3人为第一甲进士及第,胡玉等95人为第二甲进士出身,张应奎等200人为第三甲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共3名:分别是状元王华(吏部尚书刘珝将考题泄给黄珣,正好被王华暗中看到并记在心中。“王华”高中状元,黄珣为榜眼。) 、榜眼黄珣、探花张天瑞

状元王华答卷:

臣对:臣闻人君之治天下,有体焉,有用焉。体者何?道是也。用者何?法是也。道原于天而不可易,所以根抵乎法者也。法因乎时而制其宜,所以品节乎道者也。道立而法未备,则民生未遂,民患未除,未足以言治。法具而道有未立,则纲常沦斁,风俗颓靡,文奚足以为治哉?故善为治者,不徒恃乎法以制天下之人,要必本于道;而善为法者,不徒徇乎名以诬天下之人,要必求其实焉。夏、商、周之所以致天下于大治者,以其有得乎此也。汉、唐、宋之所以治不古若者,以其胥失乎此也。然则今日欲究化理而求定论,亦惟遵三王之道,行三王之法,务使全体大用之毕举,而陋汉、唐、宋于不为可也。岂必外此而他求哉?《书》曰:鉴于先王成宪,其求无愆。此之谓也。

钦惟皇帝陛下,睿智聪明,根于天性,宽仁庄敬,见于躬行。丕承一祖四宗之鸿图,默契二帝三王之心学,涵养深而天理明,历阅久而世故熟。是以十有八年之间,圣德日新,治效日隆,诚可谓大有为之君,不世出之主也。然犹不自满假,乃于万几之暇,廷集诸生,诹咨治道,且欲求一定之论,以追三代之隆。臣有以知陛下是心,其即古帝王好问好察谋及士庶之心也。臣以草茅之微,获与诸生之列,仰承明诏,敢不俯竭愚忠,茂明大对,以少裨万分之一乎?臣窃惟治之体本于道,治之用存乎法,法之行必有其名,而名之立必有其实。人君所以持一定之论,而致雍熙之治者,端在于斯矣。且道莫大于纲常,法莫大于田斌兵刑。三纲不正,不足以言道:四事不举,不足以语法。臣请先以家喻之。今有矩室焉,父慈而子孝,夫义而妇听,其家道正矣。然而耕耨失其时,收敛无其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或门庭之寇不能御,或奴隶之肆无所惩,如此而谓之家齐,不可也。其或家给人足,令行禁止,而父子夫妇之间或有所歉,如此而谓之家齐,不可也。又或事事而为之名,以耸人之观听,而求其实,则泯然无迹之可举,如此而谓之家齐,可乎?

家之于天下,势不同而理同。道也法也,实也名也,诚可相有而不可相无也。昔者三代之王天下,盖有法以辅其治,非专恃乎法也。盖有名以表其实,非徒狥乎名也。臣请略举其概。如咸则三壤以制井田,差为九等以定贡赋,六师以征不序,三千而有赎条,此有夏治天下之法也。八家各授一区以为私田,八家同养公田以给赋税,设六军之制,制风愆之刑,此有商治天下之法也。详之为井牧沟洫,而田有所分,纤之为九府圜法,而赋有所统,司马掌九伐之法以正邦国,司寇掌五刑之制以纠为民,非成周治天下之法乎?其制田赋也,实足以裕民而足国:其制兵刑也,实足以御乱而禁奸:岂徒为虚名而已哉! 矧禹之治,本于只台德先,而率由典常,则其法有道以为之体,故能文命诞敷,以臻声教四被之治。汤之治,本于克宽克仁,而肇修人纪,则其法有道以为之体,故能表正万邦,以成兆民允怀之治。文王纯亦不己,而兹迪彝教,武王建其有极,而欢民五教,则周之法亦有道以为之体,此所以致有夏修和,四海永清之治也。宋儒罗从彦谓:“三代之治在道不在法,三代之法贵实不贵名。”盖言法之不可以离道,名之不可以失实耳。夫岂谓法无所用.而名非所先乎?三代而后,称善治者,英过于汉唐宋,若秦隋五季之流,皆无足齿矣。汉高祖用三老之言而发义帝之丧,赦季布之罪而截丁公之叛,则君臣之义以明:因家令之言而葬礼太公,高四皓之名而割爱衽席,则父子之伦无失。是大纲正而道得其概矣。惜乎规模虽宏远,而多袭赢秦之旧,《诗》、《书》之不事,而未脱马上之习。故其时去成周虽未宏远,而田赋兵刑之类,多缺典矣。果能如三代之制,道法兼资者乎?汉有天下,历年四百。高祖而下,若文帝之躬修玄默,武帝之雄才大略,宣帝之信赏必罚,光武之沉几先物,明帝之遵守成宪,章帝之宽厚长者,亦皆一世之贤君。王通取之为七制,宜矣。然以重道言之,则圣贤大学之道,概乎其未之有闻,臣未敢必其为孰优。此汉之治所以止于汉也。

唐太宗制口分世业之田,租庸调之法,仿佛乎先王田赋之遗意;定上中下府兵之制,五覆奏三讯之刑,依稀乎先王兵刑之旧规。是万目举而法近乎实矣。惜乎制度虽益详,而不能自身推之于家;纪纲虽益密,而不能自家达之于国。故其法视两汉虽若过之,而父了君臣之间,多惭德矣。果能如三代之法,名实相须者乎?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太宗而后,若玄宗之削平内难,励精政事,几致太平;宪宗之刚明果断,能用忠谋,克除僭叛,亦皆继世之令主。史臣取之为三宗,当矣。然以守法言之,则二帝三王之法,邈乎其未之能及,臣未敢必其为孰贤。此唐之治,所以止于唐也。

逮宋室之兴,太祖开基,事周后如母,爱少帝如子;鞭朴不施于殿陛,骂辱不及于公卿;慈闱一言,载在金匮,舍子立弟,付托得人,其大纲可谓正矣。但其兵虽有三衙四厢之制,而不足以御外侮;刑虽有折杖常刑之典,而不足以禁奸吏;天下之田,虽二十税一,而未能合乎井牧沟洫之制;役民之法,虽因乎唐制,而未若租庸调法之详,其万目则未尽举也。夫大纲虽正万目未举,似于唐不及也。而其家法之善,则有过于汉唐者焉。吕大防尝言:“前代人主,朝见母后有时,祖宗以来,朝夕皆见,此事亲之法也。前代大长公主,以臣妾之礼见,仁宗以侄事姑,此事长之法也。前代官闱多不肃,本朝宫禁严密,此治内之法也。前代外戚多预政事,本朝不许与事,此待外戚之法也。前代宫室多尚华侈,本朝宫殿止用赤白,此尚俭之法也。前代人主在宫禁,出舆入晕辇,祖宗步自内庭,出御后殿,此勤身之法也。前代人主在禁中,冠服苟简,祖宗以来,燕居必以礼,此尚礼之法也。前代多深于用刑,惟本朝臣下有罪,止于罢黜,此宽仁之法也。”凡此八事,信乎家法之过于汉唐矣。太祖而下,如太宗之恭俭好文,真宗之宽仁慈爱,仁宗之力行恭俭,英宗之优礼大臣,庶几其贤者欤!借其仁厚有余,而刚断不足。此宋之治,亦止于宋而已。

夫法非自行,必本于道而后行;名非自立,必有其实而后立。古之人皆有以处乎此?而后世获效之不古若,岂非以其或有体而无用。或有用而无体欤?

洪惟我朝太祖高皇帝,创业垂统,用夏变夷,大诰申明五常之义,律令详著万法之条,养民有田,足国有赋,御暴有兵,禁奸有刑,大纲毕正,万目具举。其弘谟丕范,诚是以超越三王,垂示万世矣。列圣相承,重光继照。至于陛下,祖述宪章,克笃前烈,大孝尊亲,上隆欢于慈极;彝伦故叙,下疏爱于天潢。分田赋民,惟祖宗之成宪是遵;练兵用刑,惟祖宗之旧典是式。总万善于一身,光百王于千载。'其于道法兼资之要,名实相须之义,固已洞烛于渊衷矣。然于道欲探其精微之蕴,于法欲参其制作之详,于所谓名与实者,欲考求三代之所以相须而治,后世之所以不须而治不古若者。臣以为此无他,在陛下一心转移间耳。盖人之一心,至虚至灵,所以具众理者在是,所以应万事者在是。但为气禀所拘,物欲所蔽,其全体大用,始有不明矣。陛下诚能先明诸心,复其本然之正,去其外诱之私,不为后世驳杂之政所牵滞,不为流俗因循之论所迁惑,则于道也,必能探求其精微,而见于日用彝伦之间,莫不各有以尽其当然不易之则矣。于法也,必能参详其制作,而形于纪纲法度之际,莫不皆有以成其巍然广大之业矣。至于考求其名实,则知夏商周之精详,非若汉唐宋之阔略,而其得失之际,又岂待辨而明哉!程子曰:“必有关睢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是知道与法必兼资而后可以言乎治。孔子曰:“君子名之可言。”是知名与实必相须而后可以传诸远。然则,道与法兼资,名与实相须,孰谓不在陛下方寸间耶?

虽然,人君之治固本于一心,而正心之要,尤在于意诚。《大学》曰:“欲正其心,先诚其意。”使意有不诚,则无以正其心而推于治矣。臣愿陛下穷理以致其知,存诚以立其本,而凡一念将发之顷,必察其天理人欲之几。天理耶,必循之而造其极;人欲耶,必遇之而绝其根。大廷广众之中,固此诚也。深宫燕闲之地,亦此诚也。念念相承,无少间断。则一理浑融,万几密勿,将见体用兼全,本末日举。陛下今日之治道,与三王同一道心之精微;陛下今日之治法,与三王同一时中之妙用;而盛治之效,亦将与三代比隆矣。区区汉唐宋之治,何足言哉!

昔宋儒朱熹入对,有戒其勿以正心诚意之说进者。熹曰:“吾平生所学,在此四字,岂敢隐默以欺吾君。”臣尝诵此以自箴警。今承明诏,故于篇终直举所得于学者以为献。亦何敢负所学以欺吾后父耶?臣不胜惓惓之至,伏惟陛下留神察焉。则天下幸甚,万世幸甚。臣谨对。

         

1478 年 4 月 16 日(成化十七年三月十八),明宪宗朱见深赐进士宴于礼部,襄城侯李瑾待宴。

     

1478年 4 月 17 日(成化十七年三月十九),明宪宗朱见深赐状元王华朝服、冠带,诸进士钞各五锭。

1478 年 4月 18 日(成化十七年三月二十),状元王华率诸进士上表谢恩

 1478年 4 月22 日(成化十七年三月廿四)擢状元王华为翰林院修撰、榜眼黄珣、探花张天瑞为编修。 其余分拨各衙门办事。

第二甲95名:胡玉、程文、宋端仪、郑瑗、胡璟、东思诚、杨奇、陈秉彝、赵宽、张瓒、孙交、喻宗府、欧锐、薛英、魏绅、原洁、刘绍玄、骆珑、江潭、郭祥鹏、沈林、陈效、王檵、阎江、李旦、张吉、李思仁、胡瑄、陈伦、彭福、谈诏、顾雄、石巍、尚缙、常麟、徐宽、晏辙、陶琰、艾璞、王济、彭程、王宥、毛宪、饶泗、彭甫、翁迪、陈周、范珤、王玘、 马龙、林鐄、周凤、冯良辅、张濂、孙霖、王瓒、赵仲辉、汤冕、车霆、王琳、富玹、陈勗、徐贵、章启、宋旭、孙旵、娄性、夏英、庄宥、刘珏、胡积学、赵浑、吕和、刘富、何说、方向、张铨、翁巗、顾源、邵諴、陈宪、陈义、陈宣、康绍宗、黄俌、马体元、韩鼎、余洪、吴彦华、沈庠、胡宗道、张铠、王敞、侯直、芮稷。

第三甲200名:张应奎、陈良器、孙琰、姚隆、倪黻、史简、刘让、许锐、谢罃、郭文旭、冯玘、林沂、左辅、王寅、李棨、徐谏、陈良、江澂、王表、王恩、李澄、吴凤鸣、韩福、张寅、郭文、吴一贯、薛承学、王定安、李x、 欧阳旦、王瑫、宋守约、马炳然、张祯、李锐、陈振、蒋勛、程文、侯明、陈崇德、李端、孙治、胡昂、王璇、汤建、黄克守、黄琏、王鼎、张弘宜、余濬、郭絍、萧翀、邓应仁、李芳、张濬、邹祥、樊廷选、吕卣、刘聚、叶元玉、杨纶、宁贤、张智、张凤、陈延、叶预、张烜、杨鍊、赵弼、刘玑、张祺、李厚、王泰、廖铉、汪律、傅潮、汪僎、黄华、荣华、常新、王槐、韩春、林堪、周谧、张鸾、李咨、马良玉、梁伟、梁巩、王一言、张安、张璠、袁燫、林瑭、曹凤、张桓、梅纯、曾禄、张宁、张恕、朱栻、周应熙、李瀚、姜学夔、倪珏、吴裕、黄珙、林籥、蔡暹、刘继、汪瀚、刘涣、何淮、鲁永淸、刘勋、陈铨、姚祥、龙用升、熊宗德、丘相、贾宗锡、林世远、卢格、何文英、刘道立、黄祥、杜源、储材、廖纯、杨春、程愈、萧义、田渊、李宗泗、李时、郑轼、邓淮、刘盛之、徐钦、梁文、顾景祥、梁敬、吴暠、陈润、杨塽、余绚、于凤喈、张敏、谢缉、葛镛、王章、王杲、叶峦、张宜珍、孙衍、许节、王岳、张隆、丘天祐、莫立之、窦祥、张文、朱英、魏英、韩庭、高云、余璘、张缙、周琦、李振纲、常軏、赵銮、张阎、汪坚、张琳、崔瓒、闻钊、郑寯、黄琪、孔经、张鉴、赵进、李濙、崔巖、张x、 徐智、曲锐、郭秉昭、马祥、郭绪、王佑、温玺、崔玙、李文安、蔺琦、张佐、王纯、曹佺、耿瑛、蒋濙。

1484年(成化二十年)殿试

1484 年 3 月 3 日(成化二十年二月初七)确定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彭华、左春坊左庶子刘健为会试考试官

1484 年 3 月 25 日(成化二十年二月二十九) 确定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万安、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刘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刘吉、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尹旻、掌通政使司事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张文质、掌鸿胪寺事礼部尚书施纯、兵部尚书张鹏、刑部尚书张蓥、工部尚书刘昭、都察院右都御史李裕、户部左侍郎潘荣、大理寺卿宋旻、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献、翰林院侍讲学士李东阳为殿试读卷官。

1484 年 3 月 27 日(成化二十年三月初一)中举储巏(会试第一名)等300人参加殿试。

明宪宗朱见深的考题:朕闻治道之要有三曰:立贤,责任,求贤。古帝王心法相传,理欲明辨。建官分职,贤俊毕登于斯三者,无不至矣。其君臣之间所以交相儆畏,与其事功之。详治功之,盛可历言欤。后世愿治之,君孰不以唐虞三代为法,然究其实不能无疑,石渠讲经连屏书事,崇儒有论鉴。古有记立志笃矣,何躬修玄默质,任自然者治效独优欤。公卿省寺两府台谏兼摄,有宜总察,有方责任当矣。何日不暇给役己利物者,功业独盛欤。郡国公府皆得荐士四科九品,随材甄擢举贤博矣。何杖策相从躬驾枉顾者,得人独异欤。之数君者,其所建立施为果,皆本于儆畏所致抑亦,随其才力所就而然欤,迹其事功治化视唐虞三代,可能企及否欤,朕嗣守 祖宗鸿业夙夜,祗勤惟恐制治保邦未尽其道,期于大小庶官咸称厥任穷陬蔀屋罔有遗逸如。古帝王熙皞之世果何修,而致是欤。诸生博通古今之学,明习济时之。务其参酌,内外本末,悉心以对,毋徒胶于见闻而为故常之论。朕将资以裨治焉。

1484 年 3 月 29 日(成化二十年三月初三),明宪宗朱见深亲阅举人所对策,赐王李旻等3人为第一甲进士及第,储巏等94人为第二甲进士出身,吴叙等203人为第三甲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共3名:分别是状元李旻、榜眼白钺、探花王敕

1484 年 3 月 30 日(成化二十年三月初四),明宪宗朱见深赐进士宴于礼部,定西侯蒋琬待宴。

     

1484年 3 月 31 日(成化二十年三月初五),明宪宗朱见深赐状元李旻朝服、冠带,诸进士钞各五锭。

1484 年 4 月 1 日(成化二十年三月初六),状元李旻率诸进士上表谢恩

 1484 年 4 月 4 日(成化二十年三月初九)擢状元李旻为翰林院修撰、榜眼白钺、探花王敕为编修。 其余分拨各衙门办事。

第二甲94名:储巏、王琼、陶嵩、张志淳、唐锦舟、王嘉庆、侯泰、邓鼎、沈杰、朱文、卢锦、周东、马辂、崔文奎、杨循言、贡钦、黄鉴、邵宝、牟正初、罗昕、刘槩、李侃、王益谦、朱继祖、盛洪、吴瀚、王纶、郑文幖、马瓛、黄金、王爵、郭玉、高岳、刘棐、乔宇、敖毓元、方璋、李赞、王钺、臧麟、张楫、郑昊、李贡、何宗贤、刘琮、许纶、车相、胡韶、石璧、丘镐、陈昌、傅锦、吕大川、宁诜、张诩、郁容、杨守隅、祝萃、黄宝、祝俓、鲍楠、程崧、陈大章、吴山、詹玺、欧信、施槃、陈恺、金祺、莫骢、傅谧、胡倬、蔡淸、王云凤、王璘、舒玠、胡瑞、胡询、席勤学、张朝用、纪经纶、黄瓒、李承恩、王淮、郑洪、张镇、胡金、刘缜、盛云、黎民表、庞泮、陈雍、胡荣、刘宗儒。

第三甲203名:吴叙、于茂、汪宗器、李绍、赵坤、安惟学、祁仁、王玉、刘玮、俞雄、张贤、刘芳、黄珂、朱璧、郝天成、王质、王溥、宗彝、马鸾、王璠、胡孝、王溥、朱恩、吴琏、龚嵩、程玠、姚斌、赖世传、陆宁、吴学、滕祐、倪纲、周进隆、章蕃举、包羲民、毛广、曹暠、杨琏、徐杰、张善、李庭芳、何琛、孟准、欧阳皙、俞振英、杨纶、沈华、朱希古、王昂、潘珏、姚继、张闻、邢义、华烈、姜淸、张翼、张黻、毛玘、 马骧、戴同、马升、姚寿、马碁、杨聪、陈一经、樊瑀、何义、沈元、林谨夫、于珇、杨季芳、屈直、汪宣、黄芸、张子麟、邵蕃、沈瀚、刘显、吴锵、祝献、姚文灏、胡瑛、吕献、周津、范轮、南镗、武衢、尹嘉言、张恺、王勤、仇仁、燕忠、谢景星、孙怡、姜绶、王中立、张泽、蓝章、费铠、赵竑、吴泰、史俊、华福、张熊、张纶、王环、张文佐、丘文瀚、陈杰、马金、张天衢、林廷玉、张遇、李宗儒、曾望宏、邵庄、郑朔、赵亮采、楚荆瑞、陈琳、曹祥、崔锦、高平、方荣、夏昂、谢绶、程温、刘永、华珏、凌山、钱敬、阎玺、边宪、陆瓛、邓卿、郭镛、姚鸣和、税新、王肃曾焕、孙冕、贾时、黄广、郝镒、夏暹、杨泽、姚珩、吴檟、张錞、方荣、田彭、杨勉、董时望、胡光、林焕、徐贡、薛俊、李希哲、龚伯宁、舒崑山、王鐩、马騆、李显、庄溥、范政、刘巽、李渭、陈铎、韩焘、张谟、王琮、黄华、张弼、王寿、丁珝、甲磐、白圻、叶世缨、冯允中、李宪、陈言、蔡坤、李浩、于宣、董朴、王琰、朱仪、陆里、汤珍、梁玺、徐鹏举、李宗祐、卢渊、丁哲、金献民、潘络、尹万化、林凤、危容、刘昂、王铨、黄山、朱淸。

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殿试

1487 年 3 月 1 日(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初七)确定詹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尹直、右春坊右谕德吴宽为会试考试官

1487 年 4 月 8 日(成化二十三年三月十五)中举程楷(会试第一名)等351人参加殿试。

明宪宗朱见深的考题:自昔帝王创造丕图,必有贻谋以为长治久安之计。夏周之迹见于经,汉唐宋之事具于史。朕欲闻其纪纲统体制度得失之,详迨其嗣世之,君欲保盈成,以跻至治一惟旧典是,遵是用其,或久也不能无偏,而不举之处则亦兴其滞补,其弊期使斯民得被先王之。泽如夏启宗、周宣王是已。而汉唐宋之君,亦有能庶几者乎。朕欲究其奋励有为,功业可称之。实夫事不稽古,固无以证今然徒泛论古之,人而不求今时之,急务亦非纳言之善也。昔朕 太祖高皇帝奄一寰宇建制,垂宪万世攸崇 太宗文皇帝定鼎两京,洪谟远略光前裕,后 列圣相承益隆继述斯民乐育,于熙皞之治已百二十年矣。然治极而弛理势自然 祖宗良法美意岂能悉,祗承而无弊乎肆。朕惓惓以法 祖为念欲俾,内外百司群工庶职咸思奋庸熙载,恪守典训而慎行之。毋滋偏失不举名,存实爽之议,用期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中国尊而四夷服,风雨时而嘉祥至谅。必有道矣尔。诸生皆学古通经有志,于用世者其各直述,以封毋有所隐。朕将亲览焉。

1487年 4月 10 日(成化二十三年三月十七),明宪宗朱见深亲阅举人所对策,赐王费宏等3人为第一甲进士及第,程楷等110人为第二甲进士出身,马景昌等238人为第三甲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共3名:分别是状元费宏、榜眼刘春、探花涂瑞

1487 年 4 月 11日(成化二十三年三月十八),明宪宗朱见深赐进士宴于礼部,英国公张懋待宴。

     

1487年 4 月12 日(成化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明宪宗朱见深赐状元费宏朝服、冠带,诸进士钞各五锭。

1487 年 4 月 1 3日(成化二十三年三月二十),状元费宏率诸进士上表谢恩

1487 年 4 月 20 日(成化二十三年三月廿七)擢状元费宏为翰林院修撰、榜眼刘春、探花涂瑞为编修。 选进士程楷(第二甲第1名)、蒋冕(第二甲第11名)、屈伸(第二甲第18名)、袁达(第二甲第25名)、黄穆(第二甲第32名)、傅圭(第二甲第37名)、万弘璧(第二甲第38名)、倪阜(第二甲第41名)、华峦(第二甲第42名)、吴俨(第二甲第46名)、李汉(第二甲第56名)、仲棐(第二甲第61名)、罗玘(第二甲第80名)、苏葵(第二甲第83名)、郑炤(第三甲第19名)、欧阳鹏(第三甲第52名)、伍符(第三甲第53名)、翁健之(第三甲第56名)、李逊学(第三甲第57名)、邹智(第三甲第63名)、石珤(第三甲第78名)、李充嗣(第三甲第85名)、唐希介(第三甲第94名)、蔡杲(第三甲第117名)、毛纪(第三甲第136名)、刘丙(第三甲第164名)、任仪(第三甲第194名)、阎价(第三甲第195名)、杨廉(第三甲第202名)、潘楷(第三甲第210名)三十人改为翰林院庶吉士读书。命右春坊右庶子汪谐、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检讨傅瀚教之。仍令有司给酒馔纸笔器物如例其余分拨诸司办事

第二甲110名:程楷、王玺、季源、周夔、刘孟、任伦、陈钦、王鸿儒、董威、杨瑛、蒋冕、祝瀚、谢通、陈镐、卢亨、叶绅、欧钲、屈伸、蔡钦、涂瑾、郑宗仁、王纶、程昊、陈经纶、袁达、李朝阳、滕槟、孙孺、张赞、贾澄、彭崑、黄穆、范玶、陈玉、陈仁、陈邦弼、傅珪、万弘璧、邓琛、朱惪、倪阜、华峦、王轩、万福、董杰、吴俨、赵全、马舆、涂旦、王迪、余征、邵棠、钱铎、刘约、姜麟、李汉、李文祥、项经、王中、杨茂仁、仲棐、毛实、熊祥、汪璇、杨锦、孟逵、张举、丁凤、方仁、胡伦、周琰、马子聪、房鉴、卢濬、范庆、李瑞澄、崔玺、辛礼、罗玘、寿儒、胡汝砺、苏葵、官x、张景琦、陶缵、杨潭、曾全、徐键、李堂、李鸾、周旋、汪铉、毛珵、万祥、胡惪、匡翼之、许淳、谢汝暘、彭景、吴鋆、史学、程沂、仵绅、郭珠、曾昻、陆完、戴恩、黎臣、张润。

第三甲238名:马景昌、刘麟、马政、刘淮、鲁得之、吉人、韩鼐、刘良、俞琳、魏玒、王纬、袁翺、彭敷、沈瓒、蓝应、鲁昻、周亮采、蔡铎、郑炤、贾钦、李裕中、赵缙、丁养浩、任汉、陈瑞、吴浚、谢瀚、韩祜、林长繁、李珍、邓璋、余本实、徐文英、张淳、徐纪、欧泰、黄济、陈世良、高胤先、戴初、黄世经、张掖、文森、虞坤、蒋升、白翱、吴廷举、许胆、李瀚、柴升、朱绶、欧阳鹏、伍符、毛诗、童宽、翁健之、李逊学、朱辅、冯杰、邓颐、张黼、王恩、邹智、罗勋、徐鹗、李葵、唐祯、方天然、张嵿、罗政、邢缨、李溥、周钺、王铎、潘府、向时、王济、石珤、郑宗载、荣节、张津、张澜、张相、王珍、李充嗣、弋楅、徐九龄、石玠、倪天民、和鹏、范伸、杜启、丁荣、唐希介、郎滋、胡承、王术、俞世德、徐绍先、祝福、陈策、晁尽孝、李良、陈震、丁经、朱智、李鉴、王用、刘章、邵遵道、胡镐、纪镛、国瑀、秦涣、李埜、许鹏、蔡杲、白鸾、陈端、黄玄龄、叶淸、李玺、赵文奎、郑弘、胡崋、 周南、赵鉴、朱应昌、夏景和、周纪、赵容、金洪、杨孟瑛、蒋昪、钱春、毛纪、苏奎、何显、任鉴、彭瓒、黄昌、刘聪、方志、李纲、周楫、陆崑、蔡余庆、樊祉、陈恪、吴必显、王资良、杨子器、王洧、彭程、王秩、谢谘、蒋恭、夏鍭、方溢、郝本、萧艮宣、王启、徐诜、刘丙、梁廷宾、张玮、黄印、韦厚、王玹、李岱、蒋顒、曾逸、吾应麒、朱珏、曹忠、华琏、蒋浤、攴夔、徐璘、王贯、袁佐、沈时、车份、王珀、唐弼、张廷珍、王约、陈晦、胡显宗、刘泰、韩普、翁理、袁孟悌、任仪、阎价、姜溥、张拱、郭廷珪、王鐶、李隆、牟道、杨廉、陈怀经、谢湖、严祯、冯浩、朱玑、王希旦、华津、潘楷、王存忠、叶铤、任良才、胡昻、张时泽、邢霖、张澜、王琚、胡经、石昭、沈淮、焦韶、张鍈、刘浩、程顼、李性明、周昂、任继祖、钱灏、刘绅、邢洪、汪侃、蔡辅、张瑞、屈霖、徐瑶、吕鹏、熊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