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味药治好虚劳自汗

 暖心ja632mdrei 2024-04-17 发布于河北

虚劳自汗对于很多医生来说都是比较常见的病症,但是要真正的用对药还是相当考验医生的医术。

现代中医临床上可以看到很多医生用药越来越多,二十几味都是平常的,甚至用到三十药。我临床用药不受拘束,有时仅用二味药、三味药,多数用十味药左右,个别用二十几味药,一切从临床实际出发,不拘一格。

我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患者病史很长,之前看过一位老中医,用药16味,但我认为他没有抓到重点,所以劳而无功。我仅仅用三味药,却取得很好效果。下面介绍我的一则治验。

患者:管某某

女,59岁

2009年6月18日初诊。

主诉:乏力、自汗加重一月余。

病史:多年来一直感到下肢无力,气短,乏力,自汗;十几年前患鼻咽癌,放疗后一直口干,咽部有烧灼感,遇事容易紧张激动,耳鸣十余年,有高血压病史,近一个月来乏力、自汗加重,纳可,大便正常,小便频,梦多易惊醒,舌红绛少苔,脉弦数。

处方:党参60g,麦冬40g,五味子30g,7剂。

2009年6月25日二诊:

服药3剂后,乏力、汗多、口干、咽部烧灼感大减,舌红绛少苔,脉细沉;初诊时需家人陪同,二诊一人前来。

处方:守方,加熟地15g,7剂。

后续以生脉散加味,加过西洋参、生晒参、南北沙参等,服至7月23日,舌已不绛,服至9月3日,舌红亦减,伸舌见舌上唾液增多。

医案分析:

本案患者以前也常服中药,开方的医生多诊断为阴虚火旺、肝郁气滞;用药无非养阴清热、疏肝解郁,用药多但是效果并不可观。这样的辨治,不能说没有道理,但终究没有抓住根本,因此用药也不甚得力,而似隔靴搔痒。

我根据患者乏力气短、口干自汗、咽部烧灼感、舌红绛少苔等症状,辨为生脉散证;当然,按照一般的辨证方法,当辨为气阴两虚证。但在我的临床思维里,脑海里直接跳出的就是生脉散证。此无它,熟能生巧而已。

后面用药仅仅3味,但剂量确实比较大,结果服药仅3剂即获明显疗效。方证相对,确实效如桴鼓。但是,阴液难骤复,还需要坚持服药。以后用药也不过六七味、七八味,终奏佳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