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与曹雪芹

 广陵子图书馆藏 2024-04-17 发布于上海

    在《红楼梦》的各种争议中,作者是曹雪芹最不靠谱,我这么说有人一定会问,你前面不也一直说是曹雪芹吗?是的,目前主流认定的是曹雪芹,比如高考有试题《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你答别人不给分呀,主流的观点未必是正确的,胡适之的论断也只是一家之言,《红楼梦》的作者应该另议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允许野草的存在,我就是不木不花的野草,我的观点只是个人管中窥豹,摸象一处,智术浅短,愚钝蒙昧,任由诸君嘲骂。

    大家认定《石头记》的作者是曹雪芹常引用的就是脂砚斋的这条批语: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这是脂砚斋放的烟幕弹,无中生有,瞒天过海,这本书确实是哭成的,但不是曹雪芹哭成的,哭成此书的人已于雍正五年先于曹雪芹几十年就死了。

    曹雪芹很有才华,可以称文圣学师都不为过,他有本事有能力可以写出《会真记》,也可以写出《西厢记》(西厢记脱态于会真记,会真记是元稹所著,王实甫在此基础上改成杂剧西厢记),但曹雪芹写不出《石头记》。《石头记》不是小说,而是史书,如果这一点领悟不到,讨论《石头记》没任何意义,你直接看《西厢记》得了,《石头记》很多韵事情节来源于《西厢记》。《石头记》顾此言彼,目送手挥,假借艳情,实为言史,春秋之微言,史家之曲笔,凄美爱情故事的背后是一段真正的史记。

    假如《石头记》的作者是曹雪芹,秦可卿皇家葬礼的制式、规格、流程、场面他根本写不出来,看看原著葬礼的宏大描写,没参与过皇室治丧会的人估计写不出来;还有元妃省亲豪华的皇家仪仗更不可能写出来,不看原著,你看87版电视剧,太监宫女扛的各种幡、各种旗,列列阵阵,我们根本分不明,其实都有规制。曹雪芹可以写出故事,但隐喻不了那段真实的历史,假如是皇太子胤礽,只是假设,他不仅是历史的经历者,更是部分历史直接的参与者,或可以说创造者,尽管继位失败,可这段历史历历如焉。

    《石头记》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通过判词揭示了金陵十二钗的悲惨命运,似乎没有主人公贾宝玉的判词,细细品味,“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警司之口是淫人是自贱,贾宝玉不是淫人,而是情圣,人称第一只有皇位,淫人不也是“胤礽”的谐音吗?

    在太虚幻境,警司更是直接点名皇位争夺的残酷性,荆榛遍地,虎狼同行,手足相残,皇位如同湍流小舟,鬼魇相窥者比比焉,我们看原著的描述:

    因二人携手出去游玩之时,忽至一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行,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从后追来,说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乃'迷津’,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柁,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坠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了。”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响如雷声,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得宝玉汗下如雨。

    芳园筑向帝城西,直接说明这是皇家园林,基本可以排除了曹老师,曹雪芹后来喝酒都得赊账,穷困潦倒,皇家园林他只能从外面看看的份了。芳园应锡大观名,大观园,谐音不是大关园吗,胤礽被雍正软禁,只能在园内走动,直到他死,大关园,关大园,贾宝玉走出大观园便跟着和尚去太虚幻境销户去了。

    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什么意思?就是该书写了皇家的阴暗面,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揭自家之丑乃不孝子孙,这说的够直接的吧。

《红楼梦》贾家就是皇家

    我们继续解读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来看这段原文:

    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 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次日,由贾母有诰封者, 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侯,然后引入宗祠。且说宝琴是初次, 一面细细留神打量这宗祠,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是...

一、九重门

讲这一段,先得放上一张示意图

宁国府示意图

    先解说第一点: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共几重门?九重门!是的,有人说这与紫禁城九座门厅(正阳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几乎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中国古人,几乎没人不知道君门九重的。

君之门以九重

    《楚辞》战国楚·宋玉《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东汉·王逸注:“君门深邃,不可至也。” 形容天子居处,深不可及。后世用“九重门”代指皇宫。按清朝《钦定大清会典》对于王公府邸的建置规定:亲王府、郡王府、世子府、贝勒府、贝子府在中轴线上均包括正门、正殿、后殿、后寝、后楼五重建筑,区别在于其规模上的差异。清代封爵制度是封诸王,不设郡国,把诸王留在京城,赐建府邸,形成了封王设府的特点。所以清代亲王、郡王府都建在北京城内,北京城内现存的清代亲王府、郡王府、公主府、贝勒府还挺多(如著名的恭亲王府、醇亲王府、怡亲王府、雍亲王府、和亲王府),其建筑规模、样式、布局都是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建筑的,等级差别十分明显。这些王府大多数都是北京的传统四合院式的建筑风格,并且吸收了一些我国南方的园林艺术。

恭王府

    而小说中,宁荣二公的地位,只是国公,其府邸只能按贝子府制的规定营造,最多是“正门一重,堂屋四重,各广五间”,而作者笔下却写其“门深九重”,这样的规格无论从中轴线上的建筑层次还是从建筑的规模来说,亲王级别的府邸都不够格,那就只能是指皇宫紫禁城!在这种事情上面逾制的后果是什么,熟悉清史的朋友们应该非常清楚,轻则罚银,重则抄家、砍头。

    至此,你还相信《红楼梦》是那个江宁织造曹家人写的吗?江宁织造曹家只是个五品的内务府的官,包衣奴才而已,曹家祖上也没什么特别显赫的功勋,最多只是个师旅级的干部,跟国公级别都差着十万八千里,他家敢有九重门?

    虽然说,君门九重,并不是说皇帝家只能有九重门,九为虚数,代表最大、很多,但是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他的指向和意图又是什么呢?这就是作者留给读者去思考的问题,他就是要让读者意识到他在这里写的不是普通人家,这里就是皇宫!

紫禁城

二、贾氏宗祠的大门是五间

    如果你还不信作者在此描写的就是皇宫,那么作者在接下来的一段又一段文字里,一次又一次的暗示,你再也不能装作看不见或者看不懂了。比如:...一面细细留神打量这宗祠,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先等会儿说“这西边另一个院子”,先说这“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这贾氏的宗祠是五间大门?五开间?没错吧?!惊呆了啊!

    明代以前,庶民家里是不许建祠立庙的,只有士大夫家族才有宗祠而且老百姓想祭拜八辈祖宗都是不允许的,只能拜到祖辈。尽管宋元时期也有普通庶民宗族建立祠堂的情况,但只是个别现象,而且属于“非法”行为,所以并不普遍。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在《大明集礼》中,对官民的家庙家祠、祭祀流程严格规定:“品官祠堂为正寝之东,为屋三间,可祭拜四辈祖宗,高曾祖考,平民不能有宗庙祠堂只能拜影。二品以上羊一豕一,五品以上羊一,以下豕一,皆分四体熟而荐之。”这是照搬了朱熹的家礼,只是官方化了。

    看清楚了吗?有品级的官员家里的祠堂只能三间!只能拜高、曾、祖、考。那么,五间的祠堂是谁家的?来,给你一张北京太庙的照片,你立刻就明白!

太庙戟门

    只有皇家的太庙,大门才能是五间!另外,从明代中期开始,民间违制建置宗祠的事例日益普遍,明嘉靖十九年,礼部尚书夏言上疏建议改制:“臣民不得祭其始祖先祖,而庙制亦未有定则,天下之为孝子慈孙者尚未有尽申之情,诏天下臣民建立家庙”。该则奏疏得到了嘉靖皇帝的批准,普通民众不得祭祀始祖、不得设立家庙的规定因而被废除。从此,庶民之家建立祠堂和祭祀远祖之事开始合法化。所以我们现代在全国各地见到的大部分普通家族的宗祠,好多都是始建于嘉靖之后。

三、贾府里的“龙”

    作者接着写到:...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写道是:“星辉辅弼”。乃先皇御笔。两边一副对联,写道是:

  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亦是御笔。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旁边一副对联...

    九龙金匾,不用说,九,最大阳数,龙,天子,九龙金匾代指皇家典制,皇家专用的,我们现在能看到最多的九龙金匾的地方就是故宫紫禁城、颐和园这些地方,其他地方有没有呢?要不就是孔庙里,要不就是著名的寺庙里如灵隐寺或者其他名胜古迹里,都是皇帝御赐,给某家某族的有没有?还真有特例,如清末南浔刘氏的藏书楼嘉业堂正厅就悬挂着一块宣统皇帝御赐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并不在刘氏的家庙里。但这已到了清末,乱了,这种现象很少,反正我在网上只查到这一处。在宗祠门口悬挂九龙金匾的,全国只有北京太庙一处。

太庙享殿

    而红楼梦里,贾府随处可见龙的徽志,第三回黛玉进贾府进荣禧堂里就是“…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荣禧堂里还有墨龙大画;这里的两块匾,也是“九龙金匾”和“闹龙填青匾(闹龙指飞腾的龙)”,黛玉用的是泥金云龙笺,祭奠母亲时用的是龙纹小鼎;宝玉戴的是“二龙戏珠金抹额”,湘云穿绣龙窄裉,贾母用彩绣云龙捧寿靠背引枕,等等。

    贾府不仅随处可见龙的徽志,而且还有多处“螭”的描写。螭首,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一种没有角的龙。明代已经对龙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限制,螭首为皇家建筑专用,在北京故宫内保存了大量的螭首。

    作者为啥要这么描写贾府?真当读者都是傻子吗?作者肯定会说我冤枉啊,我不断在书中点出贾府的龙和螭的徽志,目的就是暗示你们读者,宁荣二府就是帝王之家,你们到底看明白没有啊!那么,关健来了,我们既然知道了作者写的这贾府就是皇宫,那到底是明朝皇宫还是清朝皇宫呢?

    胤礽在九子夺嫡中失败,雍正山河一统,胤礽被囚,疾痛惨怛,劳苦倦极,故忧愁幽思而作《石头记》,其文艳,其辞微,其语假,其意隐。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胤礽作《石头记》就是自怨生矣。正如司马迁曾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胤礽成书于雍正,手抄本秘密传入民间,手抄本一定数量极少,曹雪芹幸得一本,和戚蓼生感觉一样,这真是旷古未有的奇书,甚喜之,然后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分出章回,篡成目录,终于曹抄本面世,此时的作者已变成了曹雪芹,以曹本为基础,出现了这叟、那斋等一批评书者,他们肯定认为是曹雪芹写的,《石头记》作者是曹雪芹就是来自于这批评书者。曹雪芹为了完全占有这本书,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手二牍,化名脂砚斋,对书进行点评,并有最煽情的点评: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这是脂砚斋欲盖弥彰,此地无银,芹脂本一人,一声两歌,自证不是证据,为欺世人耳。

    看过此文估计很多人拿出这叟那斋的批语来回击我,其实我家也有5种批本,正是这些批本我才对曹雪芹提出质疑。有人还会搬出袁枚的文章,这文章我看过,不足为证,袁枚不是史马迁,写史不是他的活,脂砚斋说那么动容都是在欲盖弥彰,何况袁枚乎?

    曹雪芹对于《石头记》的贡献是巨大的,但他只是外因,不是作者,只是编篡批注者。红学谬始胡适,中到周汝昌,误了百许年,曹家自传体该休了。正本清源,还以真实,在争论中求真相才是治学之道。

【本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