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全面的笔记工具总结

 汉无为 2024-04-17 发布于湖北
图片
每一期课程开课,我都会建议学员们要在课后做笔记,巩固课前课后学到的海量知识点。而在在设计领域的学习中,笔记使用纸笔就显得不太合适,因为设计的知识点会包含大量的图例,很难使用手绘的方式表达(手:怪我咯?)。
所以使用数字化软件做笔记是更合理的选择,但哪个软件比较好用呢?
这是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但我并不想直接给出答案,一方面是每个人的做笔记的形式不同适合的软件不同,另一方面,在产品、设计的学习中,从日常使用经验中积累产品、交互、体验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所以今天围绕笔记的软件类型,做一次分享,为大家后续的选择、尝试提供基础认识。

笔记软件的发展脉络

笔记软件是工具软件的大类,有非常广大的群众基础。而在早期,受限于计算机的普及、便携程度,笔记软件的发展相当缓慢。
随着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爆发,SaaS 服务的普及,C 端软件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增长。从而使笔记软件在这短短的十几年中迎来了爆发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且每过几年就会出现新的形式和概念。
认识笔记软件有哪些类型,就要跟随这个行业的发展来理解,因为行业的演化过程是一种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每一种新的模式都是对原有模式问题的补充,而不是凭空产生。
下面我们根据时间线来介绍不同的笔记类型。

史前阶段 - 能记就行系列

史前阶段指的是移动互联网浪潮开始席卷全球(2008前后)之前的阶段 ,现在回忆起来已经有年代感了。当时在电脑中做笔记的习惯并不多,因为不好携带和同步。
除了写报告、论文外,用户在电脑中做笔记大多就使用电脑自带的工具,比如  Windows 的记事本,还有 Mac 的备忘录。再因为当年 Office 办公软件的影响力,还有相当一部分用户会用 Word 来做笔记。
图片
当年的记事本和备忘录都很简陋,除了文本格式类型少外,更大的问题是不能添加图片。而 Word 虽然操作非常复杂,但为了做图文的混排,也只能捏着鼻子用了(WPS 也算在内)。
除了软件功能不适配笔记的要求以外,它们最大的缺陷还包括存储形式,每个笔记会形成一个独立的文件,然后保存到本地的硬盘中,用户就要在资源管理器中手动分类和管理,用起来非常麻烦。

曙光初现 - 笔记软件雏形

记事本和 Word 不是理想的笔记工具,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共识,虽然诞生了不少新的笔记形式和 Markdown,但都只在小圈子内流通,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力。
而真正打破局面的,就是现在已经广为人知的 Evernote 印象笔记。和其它笔记不同的是,Evernote 是一款 SaaS 软件,不仅文档可以云同步,同时可以在软件内部保存所有笔记文件,并使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分类和索引。
图片
作为硅谷的明星项目之一,接触互联网行业不多的同学很难想象曾经的它有多风光,从09年获得 DoCoMo Capital 的2600万美元融资后,它以火箭的速度扩张,在2012年融资总额超过2.7亿美元,估值超过10亿刀。无论美国还是国内的码农圈,都流行穿它的文化衫表示对它的喜爱和支持。

图片

而以印象笔记为参照的同类应用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改版的 Onenote,国内的有道云、为知笔记等等。
但印象笔记并不是完美的,没有限宽的文本区域导致难看的排版,以及需要手动设置文本类型、样式的操作都很麻烦,难以进行多人同步、协作的问题。加上印象笔记本身的运营策略的失误,导致它快速下滑,在2015年就先陷入快要倒闭的境地。
和很多如流星一般划过的硅谷明星项目一样 —— 泡沫还是破灭了。
虽然印象笔记还靠后续的融资续命,但它已经失去了影响力和价值,以它为代表的笔记形式也最终被证明是失败的,无法引起用户追捧的。

化繁为简 - Markdown 的崛起

2004年,约翰·格鲁伯(John Gruber)和亚伦·斯沃茨(Aaron Swartz)受到超文本记事语言 HTML 的影响,创造了一套叫 MarkDown 的语法,用于开发文档的记录和编写。
虽然看起来和编程有很深的联系,但 Markdown 实际上非常简单,比如在一段文本前面输入 1个“#”号,那么这段文本就是1级标题。如果输入两个井号“##”,那么它就是二级标题。通过一些简单的字符来标识文本的类型,不管是标题还是加粗、倾斜、引用等常见文本类型,都可以通过输入字符的过程快速标记,而不用通过鼠标进行一系列的编辑操作。
图片
这种输入模式大大提高了编写的效率,使得 Markdown 从编程行业出圈,受到作者、科研、学术行业推崇。于是 Markdown 类的软件开始爆发,出现了非常多广为人知的产品。比如 Typora、Notable、VNote、Mou、Bears、Ulysses 等。
图片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 Ulysses,作为一个文档编写工具,它的输入过程非常“优雅”,体验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真正把 “书写”和记录区分开的产品,只有拥有使用键盘大量编写内容经验的同学能感受到其中的区别。
图片
除了独立的 Markdown 软件外,Markdown 的语法也被广泛应用到其它笔记、办公类软件中,无论是飞书、钉钉还是语雀登,都早已在文本输入中支持  Markdown 的输入。

万宗归一 - Notion 的革命

Markdown 的输入过程代表了效率,但它 “极简”的模式还是无法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办公环境和记录要求。
比如我们在笔记过程可能会希望再添加一些除了文字、图片外的其它格式内容,比如音视频、表格、任务看板、待办、思维导图、流程图等等。在过去我们要在一个文档实现多格式或工具图例的保存,就要借助其它软件完成再导出图片进来。

图片

而 Notion 的出现,就打破了这种局限性。笔记软件并不是只能保存文本和图片,还能添加各种内容模块,让记录的形式更自由、更多元化。尤其是 Notion 还可以支持团队协作,线上分享,大大增强了它的实用性,中小团队可以直接使用 Notion 来替代OA软件或类似 Confulence 这样的内部 Wiki 产品。
Notion 的创新是革命性, 使得它的扩张速度远超印象笔记,成为笔记行业新的风向标,2022年在员工只有百余人的情况下估值超过100亿刀。至少在目前,我们还没看到它会被取代和衰弱的可能性。
而“致敬” Notion 开发的国内外应用不少,我们统称这类应用为类 Notion 应用(和类 Figma 类似),例如获得苹果年度应用评选的 Craft,我们之前的知识库就是用它搭的,还有目前我们团队内部协作使用的 Wolai,以及另一个广受好评的 FlowUS 等。

图片

凭心而论,这些后来者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依旧没有 Notion 的体验更好。但我现在很少推荐 Notion,是因为 Notion 的创始人是一个清华毕业的高材生,而 Notion 到目前的语言支持已经包含日、韩语了,完全忽视简中,这背后的原因不用深思,大家各自暖心就好……
虽然不推荐给它充值,但是还是建议要学会它的使用,因为它的产品模式、操作逻辑代表了生产力,也是越来越多产品在模仿学习的对象,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掌握其它同类软件的使用。

要啥给啥 - 缝合的新高度

和类 Notion 类似的,就是线上的笔记、文档工具,比如飞书、语雀、Confulence、Thoughts 等。这类工具很难用一种模式去定义它们,相信两类软件都用过的同学应该能明白。
图片
这些线上软件不是一个固定的客户端,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笔记软件,而是高速迭代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综合型工具。
这类产品在 Notion 的崛起以后无一例外都引入了相同的产品逻辑,只是作为大型的 SaaS 工具,它们聚合的功能远远比 Notion 还多,比如流程、UML、聊天记录、白板、数据、其它功能模块引用等等。
功能的堆砌得越多,打磨的难度越大,细节的处理越难以让人满意。同时这类软件的目标具有更强的办公、社区属性,所以很难完全被归类成是“个人的”笔记软件。

前沿探索 - 知识的新框架

Notion 类的产品功能很强大,但是它并不是完美的。因为 Notion 依旧是使用树桩结构搭建、管理笔记的模式,并不符合知识是“网状”的特征。对于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建立对新概念的认识,它不能给我们提供太多的帮助。
于是,一个叫 Roamresearch 的笔记工具横空出世。虽然在输入的特性上并不如 Notion 多样化,但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是提供了文档之间的 “双向链接”,将知识以网状的形式组织起来。
图片
双向链接是可以用一篇独立的文章来解释的概念,我会在以后有空再单独解释。
同类的还有在学术圈、极客圈内非常受欢迎的 Obisidian,这是一款非常特殊以双向链接为主打的笔记产品,也是一个开源工具,笔记保存在本地,免费用户只能自己用同步盘同步。但它的社区作者贡献了上千款插件,可以拓展出非常多的功能和用法。
图片
但 Obisidian 我个人不是特别喜欢,而是转向了另一款由国人开发的新软件  Heptabase,它更注重使用白板的模式来组织笔记,帮助我们用图形化的方式来构建知识体系。
比如下面是我最近做的笔记白板。
图片
这类工具的目标,就是基于人类学习、认知的特征,来构建产品的功能和形态,有较高的使用门槛,且价格不菲,Roamresearch 一年165刀,Obisidian 付费版一年 50刀,Heptabase 一年 105刀,所以注定无法比 Notion 这类软件更有普适性。
虽然没办法广泛普及,但是这些特殊的笔记工具一直在摸索新的笔记方法和方向,可以带给我们这些产品经理、设计师新的灵感和思考。
而除了以双向笔记为主的笔记软件外,还有基于卢曼卡片笔记法搭建的 Flomo,或者完全拥抱结构化思维导图模式的 Ellf等,就不多做介绍了,要靠大家自己日常去积累。


结尾

一个看起来简单的笔记衍生出了一大堆的软件,而每个不同类型的软件都有自己的主旨和特性。而对于我们来讲,最终应该使用哪一个笔记软件并没有正确的答案,了解笔记软件是提升对产品的认知能力,不是为了用软件而用软件。
不管使用什么笔记软件,只要你愿意坚持用下去的,就是好软件。
后面有空再在 UXBAIKE 分享做笔记的一些心得和方法,想看的记得多分享 uxbaike.com 的网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